“e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00:51庄晓卉
中小学电教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交流

☆ 庄晓卉

(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南京 210006)

2012年4月,第七届亚洲地区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在北大举行。研讨会重点讨论了“下一代的学习:愿景、创新和可能性”。来自欧美、亚太地区、国内和港澳台地区教师和学者们,交流了近年来各国实施数字化学习的成功经验,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改进策略,展望了“下一代”的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多样化地进行学习的愿景。

面对“e学习”正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我国选择的战略取向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教育中长期战略规划,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3月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即“e学习”试点工作。我校作为南京市两所普通高中实验学校之一,被列为试点学校。随着“e学习”的全面开展,“e教研”开始在我校展露新姿。

一、“e教研”:教研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所谓“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的简称,它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与传统的学习相比,“e学习”在课程形态、教材呈现方式、教育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从发展趋势上看,“e学习”会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又被学生喜爱的一种新的主流教学方式。

要顺利实现“e学习”,学校应有顶层设计,硬件设施如宽带进校、计算机等投入应到位,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培训和进修应启动。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教学上,进行全方位自我更新,引领学生走进“e学习”时代,引领自我走进“e教研”时代。因此,“e教研”是“e学习”派生出来的,是教研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作为教师,身处传统教育方式向“e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更新理念,应对挑战。

二、“e教研”:应对“e 学习”的初步实践

走进“e教研”时代的教师,先是“神入”,而后才是“形入”。所谓“神入”,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在教研能力上,达到“e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所谓“形入”,指教师在教育理念、教研能力及教学方式上,完全能够满足“e学习”时代学生对学习的渴求。

1.“e教研”的先决条件——教师认同、接受且熟练地进行“e学习”

教师的使命千年来仍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其共性是,身为教师必须尽得当时的天下之先,即学识人品要合潮流,合适宜。在现代社会,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进行自我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社会职责。

面对“e学习”,我组教师率先进行了转变中的自我修炼。这种修炼,是自主的,更是自觉的。修炼的重点,主要是掌握网上的教与学。由教师身份进入学生的角色,双向体会网络教与学的特点。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教师远程网,是集网上培训与网上教研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我校教研组的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通识培训以及学科培训,既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又进行网络技能的操作性培训。阶段性或专题性的培训结束后,学员要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以及完成学习测试。网络培训比集中面培更便捷,更有效果。今年暑期,这个网站又提供了“菜单式”培训项目。培训课程的设计,具有人性化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们自然地接受并喜爱上了这样的网络培训。

通过一个阶段的网络培训,我组教师从熟悉网络到运用网络,渐渐进入“e教研”所需要的状态。我组教师知道,通过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南京教研网、南京教育信息网等综合性网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前沿动态;通过凤凰教育网的“初中思想品德”子网站,可以观赏资深教师的优质课件和课堂实录;通过“中学学科网”、“思想品德课教学网”等,可以搜索教学资源,并且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等。

2.“e教研”的主要方式——网络交流

方式之一:建立QQ群和讨论组,与校内同行进行交流。QQ是一种几乎人人会作用的最便捷的交流工具。在校内,教研组通过QQ群进行事务性工作布置和教学研讨。布置的事务性工作,主要有开学初传达学校对教研组的要求,教师提交个人在本学期的公开课计划,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等。这样大幅度减少了对教学时间的挤占。进行教学研究时,没有各种形式的束缚,教师感由心生,有感而发,观点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一人悟道,多人受益。最基本的教研方法,先由一名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及要讨论的问题,随时发布到QQ群里,这相当于在论坛上“发帖”。有想法的教师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们同处在线状态,根据需要还可以召开一个简短的视频会议,以提高讨论的效率。教师熟练地运用QQ开展思想交流与业务研究,不受工作时间的限制,不受人员是否到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QQ教研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各自为阵的备课方式,代之而起的是,以个体研究为主,同组教师参与的方式。对一个个具体的教学问题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保护各自的教研成果,有助于教研成果的分享。QQ群的功能值得深度开发,在新学期,我们计划QQ群走出校门,与同城、同省乃至全国的同行进行交流,使本专业的教研始终处在一个制高点上。

方式之二:使用电子邮件和公共邮箱,与同区同行的教师进行交流。发E-mail是我组教师和校外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常用形式。本区教研员建立了区内的公共邮箱。每一次的区级教研活动结束后,都会把相关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师评价意见、备课资源等上传到公共邮箱,互相交流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下载资料,共享研究成果。公共邮箱成本低,速度快,低碳环保,是网络教研不二的选择。

方式之三:参与教育网站,向全国同行学习,并进行交流。上文提到的许多专业网站可以让教师们轻松地“e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课程理念。网站作为区域性或全国性交流平台,汇集并集中展示了业内同行的教研成果,是教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有的网站,会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在线与教师们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可以把教学中碰到的疑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困惑,以“发帖”的形式,发布在交流平台上,请全国的同行答疑解惑。在如潮的回帖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个答案都是那么独到和深刻,但是,我们在收获思想启发的同时,更收获了友谊。

3.“e教研”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学期本组3位教师组成“校内队”参加市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堪称“e教研”的成功之作。

首先,参赛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并在一个班级进行试讲,以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其次,教研组全体教师聆听试讲后,就该课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提出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参赛教师在消化和接受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成课件、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点分析,形成第二稿,上传QQ群,在进一步征求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定稿。

最后,正式比赛时参赛教师在比赛阶段在规定的时段内出色地完成了所有规定科目。在1小时内协作完成评价另一个团队的作品,发现其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不足,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在我们收到别的团队对我们的评价后,再用1小时根据评价,反思和完善本团队原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课件修改和定稿。

通过这次网络团队教研竞赛,参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水平得到验证,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参赛课件设计与制作,全组教师之间不分彼此的合作交流,展示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更值得骄傲的是,本组有位教师,与本区其它学校两位教师一起组成了“校际队”参加了该项比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加“校际队”的意义,不在参赛本身,而在于开启了本教研组和兄弟学校教研组的沟通和交流,也为区域内“e教研”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三、“e教研”:试水后点滴思考

思考之一:希望校园网络有个性空间。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得很好,特别是为每个教研组开辟了专栏。教研组教师可以在专栏里发表自己的教研见解,相互学习和交流。但如果学校能够为每个教师量身定制具有个性色彩的空间,引进“e教研”集体备课系统和评课系统,效果会更好。

思考之二:希望学校要加强对教研活动有效的指导。在“e教研”平台建立后,学校要对教师们进行指导,建立指导机制和评价机制,制定“e教研”的成果使用规范,从制度层面保证“e教研”的顺利进行。

思考之三:希望学校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们在网络上进行自主的“e学习”,仅仅是自我提高的一种培训方式。如果学校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专门机构组织的有计划、有目的的“e学习”,则更有利于提高教师们的教研与教学能力。

思考之四:正确认识和开展“e教研”活动。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要警惕、防范和化解网络教研一些负面影响。要有安全意识,避免在网络上因为泄露隐私带来的麻烦和困扰。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要学会寻找正当的平台发布自己的成果,以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e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大趋势的背景,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的精神力量。但我们也知道,“e学习”和“e教研”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作为“e学习”和“e教研”体验者、参与者,我们会坚持实践与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学习”和“e教研”之路,必将盛开绚烂的花朵。

[1]汪贤泽.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9,(03).

[2]李天龙,傅钢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教师发展平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5).

[3]罗明东.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05).

[4]顾云虎,宋冬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与缺失困境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09,(01).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