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军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17)
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成立到现在已度过了91 岁诞辰,从1949 年执政至今也已经63 年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党建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及教训,这是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在党建方面,关于建立中共领导集体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后几十年,邓小平、江泽民分别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和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于我们党进入新时期执政的30 多年里。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党在执政期间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和思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建立的历史过程,阐明我们党在这方面的重大建树,反映我们党在国际共运史上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
列宁有这样一段名言:“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P197-198)毛泽东也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002 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并选举产生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行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几个月后,江泽民明确指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贯彻十六大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重点抓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继续艰苦奋斗。应当说,这几项工作是抓得准、有成效的,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了一个好头。国内外舆论也普遍认为,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委员会,整体素质好,结构比较合理,群众基础比较好,知识层次高,年富力强,公道正派,联系群众,清正廉洁,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值得依赖、充满活力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指出:不断培养党的接班人,始终是我们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应当把这项工作放在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几千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高度来认识和强调,从而进一步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抓紧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摆在战略位置上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作为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反复思考、“想得很多”的重大战略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我们就难以向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和革命先辈们交代,难以向党和人民交代。”[2](P43)只有把“这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完成好,做出了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业绩,培养了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我们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P50)毫无疑问,他在这方面的多次重要论述,不仅有深远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现实指导作用。
1989 年6 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增选政治局常委,改组了中央书记处。11 月,他又担任中央军委主席。这标志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关于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观点。
早在1985 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前夕,邓小平就反复强调:我们要建立第三梯队,以后还要建立第四梯队、第五梯队,现在比较年轻的领导干部,将来也要向更年轻的人交班,从而保证我们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选举很多年轻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从而使中央领导机构在年轻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担任总书记不久,江泽民就指出:我们“现在这一代干部,特别是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是跨世纪的一代,正生活和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经受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3](P1141)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能否准确判断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战略任务摆到了全党面前。”[3](P1141)
1992 年10 月,中共十四大在继续选举江泽民为核心中央领导集体的同时,还选举了一大批年轻的领导干部进入了中央领导机构。表明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分别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继往开来的深谋远虑。
1994 年9 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提到全党面前。江泽民就会议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反复强调:“这两项任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都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必须高度重视,抓紧工作,务必在最近三五年内有突破性的进展。否则将严重影响大局,贻误事业,犯历史性错误。”[4](P665)《决定》从无产阶级政治家高度提出五条严格要求,强调:必须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形成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干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层。很快地,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1997 年9 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又选举一大批年轻领导干部进入了党中央。在此前后,江泽民亲自主持解决工业方面重大问题,或者视察各地农村时,或者参加国内重要活动和国外出访活动时,也经常带领年轻领导干部随行其中。不久,党中央决定开展“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坚持领导干部交流,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江泽民认为,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部门工作,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进步和提高,而且弊端甚多,一些不正之风也往往由此产生。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实行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制度。越是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越要交流,使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结果,有的领导干部从中央部门派往沿海或者内地省份;有的是长期在地方省市区工作,后来调到中央部门工作;有的是由工业省份调到农业省份,再调到改革开放前沿的沿海省份;有的是北方领导干部调到南方省份工作;有的是南方的领导干部调到北方省份工作;有的是东部发达地区省份的领导干部调到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工作,后来又上调到中央,等等。经过这种定期组织交流,年轻领导干部在不同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江泽民高度重视新老交替工作。随着21 世纪的临近,他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强调、越来越下大气力来领导这项工作。2000 年6 月9 日,他在中央党校发表《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 的重要讲话,强调“不断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重申“进一步认识到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继往开来,就“必须不断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2001 年3 月,江泽民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确定有关十六大人事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决定成立专门班子,在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对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世纪要求中青年领导干部特别是跨世纪中央领导集体的问题,江泽民的思考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是深思熟虑。他主要是根据20世纪90 年代以来特别是21 世纪初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机遇、新挑战,从我们党执政建设实际情况出发,指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要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思考角度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年轻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许多人在称赞的同时,一再担心这种政策的连续性,害怕会随着以后领导人变动而中断。所以,邓小平当时就希望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否则,“就等于放弃了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
基于上述情况,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事业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抓紧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这一条做好了,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因此,尽快形成新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特别是中央领导集体,建设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这是江泽民根据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和迫切需要提出来的重大课题。
江泽民多次指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随着时代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因此,要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而培养造就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
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经历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风云变幻的历史全过程,对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也记忆犹新。具体而言,苏联解体外因,主要指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但是,苏联解体首先是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力推行各种错误路线和政策,从而诱发历史上积重难返的很多政治、经济、民族矛盾集中爆发,最终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迅速解体。
与此同时,美国等还提出中共“这个执政党,同一个更现代化、更复杂的社会中公民真正自发地参加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活动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是“被整个社会视为阻碍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的主要障碍”。所以,他们要对我们“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所有这些,都引起江泽民更大的警觉,他从世界社会主义历程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得出结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我们党能够继续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充满新的生机,关键在于有一个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条基本点”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那么,我们党和国家能否在这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保持不败,关键在于我们党是否实行正确领导,而能否实行正确领导,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是否有一个成熟、稳定的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能否高瞻远瞩,把握全局,主要在于是否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埋头实干。这是江泽民着眼于国际局势,从宏观角度,对建立新世纪初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作的深刻思考。
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比较了解我们党在挑选培养接班人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很熟悉邓小平关于培养中央领导集体成员,造就党的接班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此,他不仅很好地借鉴,而且还进行了充分发挥。
1978 年,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了不少比较年轻干部进入中央领导机构。1980 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让较为年轻的同志接替在第一线工作的老同志,这是党中央为实现领导集体年轻化及时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1982 年中共召开十二大时,已经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全局,中央书记处在第一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领导格局。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还是年龄偏大,培养新成员刻不容缓。所以,邓小平等又建议党中央在十二大和十三大期间召开一次全国党代表会议,再挑选一批年轻领导干部,充实到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来,进一步加快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四化”步伐。胡锦涛等年轻干部就是在那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委或者候补中委的。
1989 年6 月,邓小平和江泽民等谈话,集中讲述自己对组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想法。之后,他从不同侧面继续讲述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来龙去脉,领导过程中的功绩与失误、民众公认程度的大与小,目的在于使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少走或不走弯路,尽快地锤炼成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
所有这些,江泽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显然,必须认真借鉴毛泽东、邓小平在挑选和培养党的接班人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是他从历史角度,对培养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建设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思考。
江泽民深切地感到,当年,邓小平等把废除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建立完善退休制度,提高到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高度,认为这是老同志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和对党最后的一次历史性贡献。十二大选举产生邓小平为主任的中央顾问委员会,这只是一种过渡,最根本的是建立退休制度,废除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的终身制。
1989 年,邓小平在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初建、党和人民仍然需要他的经验和智慧之际,义无反顾地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当时,江泽民不仅亲耳听到他讲退休时间和方式:“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废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而且还亲眼看到他推荐自己接任军委主席致党中央的推荐信,表示自己在身体健康时就退下来,有利于树立新中央领导集体威信,以便他们早日全面担负起重任。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先后担任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这时,他敏锐地意识到,及时发现和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克服思想障碍。着眼于党和国家千秋伟业,着眼于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接,这是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基本考虑。为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为顺利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带头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和邓小平当年一样,江泽民思虑入微,从自己退出党和国家领导岗位这个具体问题入手,解决了毛泽东在世时也未能解决的这一共运史上的重大难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关于废除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建立完善退休制度的思想观点,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圆满完成新老交替,为新中央领导集体及早成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地培养出优秀人才,特别是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培养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重大意义,紧迫地而不是松懈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1992 年邓小平就满怀希望地说:哪一天中国出现一批三四十岁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科学家、文学家,这个家那个家就好了。江泽民多次提出:培养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做好。他经常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各级”、“一批批”、“大批”、“一大批”领导干部,寓意是很深刻的。因为,我们的事业空前广大,兴旺发达,需要多方面人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律、军事、外交等工作,都需要聚集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
过去,正是有了一大批在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环境中,在复杂国际斗争形势下会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从事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当时我们党有八千多万党员,有四千多万各类干部,这就为选拔培养党、国家、军队接班人提供了雄厚基础。例如,为了推荐、考察、酝酿、提名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人选,中央先后派出46 个考察组,分赴98 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11 个中央金融机构,23个国有重要骨干企业,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察。中央军委也同时派出5 个考察组,分赴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军区级单位进行考察。考察组按照中央委员会作为治党治国治军政治家集团的要求,着眼于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强调体现改革精神,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
对这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从2001 年下半年到2002 年上半年,江泽民先后主持召开12 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考察汇报,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10 月3 1 日,政治局常委会根据结构要求和工作需要,统筹考虑,综合研究,从遴选对象中提出了十六大“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11 月l 曰,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名单。
2002 年11 月13 日,江泽民主持十六大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建议名单。第二天,在他主持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其中,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组成人员分布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金融机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省区市和军队,其主体是省部级和大军区级领导骨干。他们全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有些是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平均年龄55.4 岁,50 岁以下的占1/5 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6%。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新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有180 人,占一半以上。
由上可见,江泽民等在始终强调要培养造就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同时,还着眼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真正把选人用人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自古有天下者,观其所用之人,则政事可知矣。”经过十多年的深思熟虑,根据实践经验,江泽民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培养造就大批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内容既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又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必须把党和国家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这是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准则,即首先是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治军的新一代政治家。用邓小平话讲,就是政治视野、政治胸襟要非常开阔。就是“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第三代领导以及以后的领导,都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其次,必须掌握正确思想方法,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江泽民列举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要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等古语,说明寓于其中的深刻哲理,要求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全面认识事物的本领,善于透过现象看主流、看本质,防止发生各种片面性,大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要大力拓宽视野,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必须特别注意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经得起政治风浪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风浪中经受不住考验的就不能培养重用,江泽民把这一条作为考察识别、培养使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重要标准。他提出,既要看平时工作能力,又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断魄力和应对能力。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党所要求的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真正经得起时间、实践、党和人民的检验。
江泽民强调: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革命家、政治家的重要方法和成长的最广阔道路,是我们党培养领导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以具有超人的胆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才能,这同他们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经受过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和尖锐复杂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分不开的。
江泽民认为,现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在建国以后和平环境中走上工作岗位,尤其需要加强艰苦实践锻炼。要形成一种自觉到实践中、到群众中去锻炼的良好风尚,这应该成为用人的一种重要导向。特别是对年轻领导干部,越是有培养前途,越要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推到重大斗争第一线去,越要赋予艰巨任务,让他们在现实风浪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恩格斯认为,促发历史事变的并非是单纯一种力量的作用,而是由每个人的意志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邓小平多次强调,领导集体的作用,来自于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之间亲密团结与通力合作,即来自于他们共同作用的合力。所以,要以高度自觉性,加强领导集体团结。他语重心长地说:“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合作得很好的集体,一个独立思考的集体。”“现在很需要一个这么好的集体,比过去更加需要”,[5](P318)这样,就可以在国际上树立真正安定团结的形象和榜样。只要这个环节不出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社会主义中国将是不可战胜的。
江泽民着重指出,领导班子团结、建设好,关键是要选好班长。作为班长,如果带不好一班人,那就不称职。在选配好班长同时,还要重视搞好群体配备,实现领导班子优化组合,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看地方或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不仅要看工作实绩和本领,而且要看能否顾全大局,协同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这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4](P667)
江泽民看过一些古今中外有关历代政权兴亡的材料以后,联系一些关于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他深深感到:对腐败问题不仅要从经济上看,而且要从政治上看。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固然是腐败,但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乃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其结果必然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历史兴衰成败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因此,江泽民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醒,加强学习。只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只有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从思想行动上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权力。
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过程中,防止考察失实失真最根本、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对群众反映强烈、情况复杂或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要深入进行专题调查。领导干部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所以,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才能真正把人选准用好。同时,还要不断着眼基层、着眼各方面,尤其要注意多从基层干部和群众中选拔优秀人才。
当年,邓小平谈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明确指出:每个成员在进入领导集体以前,必须是人民公认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必须是真正坚持、真正有政绩,得到“人民公认”、“社会公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向人民亮相”,才能“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开放,表明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实践,使人民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只有顺乎这一民心众意,获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支持,才能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有了人民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江泽民分析了90 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党衰亡的历史后,精辟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是我们党90 年特别是执政60 多年的历史所雄辩证明了的基本结论!
[1]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