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明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军队政工理论教研室,上海 20043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近代以来党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实践,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新的高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的选择、理论的定位到制度的确立、旗帜的高举,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深刻把握。作为航向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作为实践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道路;作为思想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作为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我们只有始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既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又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生动体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迥然不同;既同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又不同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正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它生动地反映在我们党带领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无论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启动中国农村改革的尝试,还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把实践看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最强大的动力。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生动体现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我们党摆脱教条主义、勇于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集中体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既保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又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创新性。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抓手,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生动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文明的规范和约束,也不能彻底否定其赖以存在的文明传统的影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契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秉承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等理念就是对中华传统文明之积极因素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的理论总结,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民族希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在于它是用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和话语方式表达的,是大众化的、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和话语形式都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群众基础,也容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必须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体现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民族希望,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始终捍卫中华民族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和民族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生动体现在它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放在时代变化和世界变革的大背景下,强调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在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态势中,党领导人民审时度势,开拓进取,以开放性的思维和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在面向全球化的进程中把握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开拓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而产生的,反映了中国实践的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还在于它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而形成的,因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发展内容,自觉地吸收全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和创新性。[3]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必须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阔发展视野,拓展发展思路。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道路、模式、经验和成就,要用时代和世界的眼光来理解和诠释;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吸收全人类最前沿的优秀成果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树立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科学回答变化发展的时代课题。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
20世纪7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十年“文革”中深受“左”倾思想影响和束缚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徘徊,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此,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P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创造、发展而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4](P370)从此,中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依然打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了光明前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成功化解了各种风险,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先进的执政理念,强烈的忧患意识,勤勉的工作作风励精图治,奋发开拓,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新的伟大成就,中华大地由贫困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孱弱走向强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迎战非典、抗震救灾,到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紧紧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光辉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联系起来,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创造了“中国奇迹”,描绘了“中国故事”,我国经济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也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刘建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N].文汇报,2012-07-30(12).
[3]韩震.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的内涵和特征[N].北京日报,2012-07-31(8).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