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00:46立固林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彝族特色文化

立固林勇

(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 四川 乐山 峨边 614300)

峨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域实际,科学谋化发展,绘制了系列发展蓝图,根据资源环境的新变化,变“林牧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为“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提出了建设“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的新目标,根据省市战略定位的新变化,明晰了“两点一极”的新定位,走出了一条以“资源经济为基础、电冶工业为主导、绿色农业特色鲜明、旅游文化快速发展”的峨边特色山区经济发展道路。县域经济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正确定位,峨边加快提速旅游文化发展,努力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并逐步形成别具一格的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

一、峨边民族文化发展史及其特色

峨边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峨边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汉代开始,有汉族迁入;北周时期,彝族从大凉山迁入。解放以后,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近万外地人入驻峨边,成为峨边本地彝汉文化、山民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鼎盛时期。随着彝汉两族文化的融合,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并逐步演变为以本地彝汉文化为主的独特地方特色文化。

峨边彝族文化传统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八种:

1.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彝族的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民间史诗、传说、民谣、谚语、笑话、童话、寓言等。彝族的民间史诗《勒俄特依》、《玛木特依》等作品,反映了多层面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美与丑、善与恶、勤劳与懒惰、纯朴与贪婪、压迫与反抗的对立和斗争。广泛流传的早期彝族神话传说《英雄支格阿鲁》、《兔子与老熊》、《猴子与老熊》等,从侧面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美好愿望。近现代完成的《彝哈黑姆》、《阿什勒宋佐》、《峨边彝族谱牒》、《神雁羽毛》等作品,成为彝族儿童教育的启蒙故事。《甘嫫阿妞》以民间故事和歌谣的形式长期在彝族群众中流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甘嫫阿妞逐步成为彝区人民心中感人肺腑的重要民间叙事长诗,客观地反映了峨边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别具一格的彝族音乐。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常有“以歌代言、以乐传情”之说,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深深扎根在民众生活中。每当喜庆或婚嫁丧葬,男青年怀抱月琴,姑娘们弹起口弦,边弹边唱,载歌载舞。彝族音乐分为山歌调、赛歌调和对歌调三种形式。山歌调彝语称为“雅”,常在高山放牧、田间耕作中演唱;赛歌调彝语称为“尔”,是赛唱、赛说、赛知识的总称;对歌调彝语称为“佐”,常在婚礼、节日中进行,是一种集体的对唱比赛。音乐曲调主要有月琴调、拔弦调、芦笙调、锁呐调、木叶调等,以全旋律演奏乐曲,独奏为主,也有二三人齐奏。彝族民间乐器主要有“抹轰”(锁呐)、月琴、口弦等。

3.独具魅力的彝族舞蹈。彝族舞蹈形式多样,音乐优美、节奏欢快,不拘地点场合即兴起舞,以“阿牛尔古吉”与“阿西显几觉”最为流行。自治县成立后,“达体舞”成为政府大力倡导的舞蹈。伴奏乐器主要以锁呐、月琴、皮鼓为主,辅以竹笛、扬琴、二胡等。表现内容丰富,如姑娘出嫁时要跳酒礼舞,办丧事时要跳海马舞,表现节日欢乐时用花鼓舞等。

4.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彝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彝族新年、婚嫁、成人礼等。在传统节日期间,彝族同胞除了唱歌跳舞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文艺活动,摔跤、射击、赛马、掷石子、蹲斗 (斗鸡)等。

5.别具风味的饮食文化。

6.庄重华美的建筑文化。

7.华丽大方的彝族服饰文化。

8.神奇的毕摩文化。

二、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的实践

峨边彝族文化的核心在于凸显小凉山彝族特色,亮点在于“甘嫫阿妞”品牌,基础在于挖掘民间文化和历史传说,出路在于“文旅结合”。我们坚持“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重、开发特色人文景观与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相融、保障公共文化事业与培养文化经济产业共进”原则,加快小凉山彝族文化县建设步伐,推进峨边文化繁荣发展。

(一)明确文化发展目标

彝族文化资源是峨边独特的文化禀赋、彝族美神“甘嫫阿妞”是峨边文化的优势。在乐山市内,彝族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能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四川省内,大小凉山彝族文化一脉相承,峨边有条件成为展示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的窗口,能够与大凉山彝族文化一道与以阿诗玛为代表的云南彝族文化节相互媲美、相互促进。2005年,我们把建设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确定为全县三大目标之一。2007年制定了《关于建设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彝族文化发展的思路、措施和步骤;当年6月,成立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 (甘嫫阿妞)研究会”。2008年,提出了建设“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窗口”的目标。2009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提升峨边文化水平、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的口号,峨边彝族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成为全县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黑竹沟旅游开发的内动力,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二)打造文化品牌

彝族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涵盖了语言、文学艺术、服饰、建筑、节日、信仰、习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近几年来,在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县情,按照“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重、开发特色人文景观与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相融、保障公共文化事业与培养文化经济产业共进”原则,加快推进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建设。狠抓小凉山峨边彝族文化的搜集、挖掘、整理工作,认真探索、研究和打造小凉山“甘嫫阿妞”特色文化,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成立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 (甘嫫阿妞)研究会。认真挖掘、搜集、整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完成了《诺苏佐木莫》的整理。《诺苏佐木莫》是彝族婚嫁对歌集,并已经翻译成彝、汉双语,准备出版。《诺苏佐木莫》是一部目前最完整的彝族对歌歌集,全书共170首,彝文共有87000多字,汉文共12100多字。该书分为四章:第一章“克智”、第二章“勒俄”、第三章“布次”、第四章“牛洪”。

(2)编辑出版了研究会会刊《小凉山》第一至六期、《彝族习惯法》(彝、汉文两版)、《峨边彝族日常用语》等书刊。

(3)完成了“阿依莫格”(彝族儿童节)活动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4)完成了《甘嫫阿妞》原生态民歌的搜集、整理和录音工作。《甘嫫阿妞》原生态民歌共分9段,用四种不同的音调演唱,总计音乐时长102分27秒,是目前收集最多、内容最完整的原生态甘嫫阿妞民歌。

(5)积极开展对外交流。2009年5月我们研究会一行7人到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喜德县、冕宁县、雅安市的石棉县等地学习考察和交流各地对彝族文化研究。2010年3月凉山州彝族文化考察团一行14人,在考察团团长、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带领下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对彝族文化进行了考察和交流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增强共识、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认真发掘、搜集和整理彝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功举办了“甘嫫阿妞艺术节”。2006年9月举办了首届赛美、赛装、赛歌、赛乐节。2008年10月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举办了首届“甘嫫阿妞”艺术节,依次进行了县舞《佳支依达且别啦》比赛、摔跤比赛、赛歌、赛乐比赛、彝族服饰展、“甘嫫阿妞”杯选美大赛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2012年7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了中国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旅游开发暨招商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8月举办了第二届“甘嫫阿妞艺术节”除了开展原有的赛美、赛装、赛舞、赛歌、赛乐外,还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峨边黑竹沟》大型演唱会,为峨边民族文化的传承、张扬注入了活力,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切实为峨边广大彝汉群众送上一次精美的艺术大餐。

3.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的音乐舞蹈逐步走向全国。

(1)成功上演了《甘嫫阿妞》音乐剧。2007年3月,经过精心打造的第一部表现彝族特色文化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在乐山大佛剧院首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剧是第一部表现彝族民间史诗的音乐剧,是第一次用音乐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艺术的舞台作品,也是第一次把小凉山的地域文化推上艺术舞台的作品,是乐山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更是峨边文化建设的奇葩。

(2)成功制作和发行了县舞《佳支依达且别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出版发行了富有小凉山彝族特色的音乐专辑、自治县县舞《佳支依达且别啦》,向人们展示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服饰、建筑、自然及生活风貌,极富小凉山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峨边民族文化走向市场的开端,也是峨边民族文化的又一精品力作。

(3)《魅力峨边——黑竹沟》原生态彝族歌舞在中央电视台上演。2010年5月,具有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特色的原生态音乐舞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魅力峨边——黑竹沟》的摄制,反映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特色的原生态歌舞在央视电视台音乐频道向世界展示小凉山彝族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引来世人的关注。

(4)“彝组合”唱红全国。从2004年起,彝组合开始参加省、市各种声乐比赛,先后获得“嘉州杯青年歌手赛”一等奖、“四川少数民族艺术节”原创歌曲金奖。2006年,彝组合代表四川参加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一首彝族原生态的无伴奏和声歌曲《朋友,我要你来做客》,从120对参赛选手脱颖而出,成功闯入决赛。同年6月参加“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荣获三等奖。在2010年中国红歌会上,用浑然天成的和声,将经典红歌演绎得清新时尚,一路闯关突围,晋级全国三强。这个走出大山的歌唱组合“彝组合”用优异的表现博得了专业评季的高度褒奖,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

(5)毛坪山歌唱进了全国少族民族原生态山歌文艺演唱比赛。2011年5月中旬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毛坪镇政府牵头打造的毛坪山歌,在宁夏自治区举办的全国“花儿”歌会获得全国银奖,在乐山市建党90周年的“第三届嘉州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优秀奖。2012年6月,乐山电视台专题部入驻毛坪,开展为期三天的“毛坪山歌”专题拍摄,让“毛坪山歌”又一次走上银屏。

4.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毛坪山歌》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为市级保护名录。《甘嫫阿妞的传说》、《泡水酒》、《换童裙》、《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省级保护名录,注册了“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商标。广泛开展《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全力抓好文物的征集和保护工作。

5.彝族传统文化在黑竹沟景区、彝家新寨建设中运用。

(1)在黑竹沟创建4A级景区的过程中,在景区房屋、标志和景区介绍等的建设中大量使用了彝族传统文化。

(2)在彝家新寨建设中突出了具有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的三色和彝族图案等彝族传统文化。

(3)峨边彝族手工刺绣逐步走向了旅游市场。彝族妇女采用传统手工刺绣技艺,制作的服装、头帕、背包、香袋、钱夹等产品在乐山市“中国文化遗产日”暨第三届嘉州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中,受到了游客的青睐,并逐步转换为旅游商品。

6.深入发掘彝族“韦克达解”“牟赫略赫”和“德古”文化。积极推进彝族“德古”在“大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尊重彝族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准确把握彝区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思路,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峨边彝族‘德古’调解法”(“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调解能力强的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彝区和谐稳定,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峨边县以司法局牵头,成立了“峨边彝族自治县牟赫略赫协会”。目前已聘任的牟赫略赫“德古”78人,其中:一级牟赫略赫德古15名、二级牟赫略赫德古21名、三级牟赫略赫德古35名、没有评级牟赫略赫德古7名。各乡镇聘任德古到乡 (镇)调委会担任人民调解员,有效整合了民间调解资源,在化解矛盾、法治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以来,峨边县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50件,其中仅“德古”人民调解员就调解纠纷13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7.扎实推进彝家新寨建设,认真开展彝汉结亲倡导文明新生活。峨边在县委的领导下,统筹推进综合扶贫开发,突出抓好彝家新寨建设,重点抓好科学规划、彰显民族风情,建好新寨亮点村、配套产业发展、狠抓劳务就业、倡导文明新风。至今,全县已完成38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

在“彝族风情村落”建设方面,重点突出峨边特色的彝族文化特色。如:大堡镇月儿坪和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定位于“彝族风情村落”,建成展示彝族风情文化的窗口和黑竹沟景区旅游长廊的服务接待点。

各单位还积极开展了“干部进彝家、入彝家、结彝亲一帮一”活动,使彝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发展。

三、关于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的思考

(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

根据中央、省、市五年国民经济规划要求,今后将县域文化发展战略纳入统一规划。近期,四川有关专家提出呼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规划建设,峨边将积极谋化、主动介入。

(二)坚持文化产业目标

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食粮,“印象刘三姐”、“流水金山”、羌绣产品开发等成功例子,证明文化还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和群众收入。在打造文化品牌之初培植文化产业目标,利用好峨边的“甘嫫阿妞”的动人故事、彝族刺绣、彝族特色食品、彝族医药等这些独特的文化产业、产品。

(三)坚持研究与开发并重

彝族是一个迁徙民族,从乌蒙山到红河两岸,沿金沙江再到大小凉山,线路长,居住分布广,各地区又有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因此必须坚持研究与开发并重。

(四)坚持人才队伍培养

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峨边现有的“甘嫫阿妞”文化研究会会员大多是退休的老同志,面临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后继无人的问题,基层文化站建设起来了,却有“庙”无“和尚”,因此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五)坚持财政投入与民间资本投入并举

投入不足是目前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要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加快规划制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等。

猜你喜欢
彝族特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彝族海菜腔
特色种植促增收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谁远谁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