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2013-08-15 00:52邸乘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建设

邸乘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明确提出的,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开启了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以马尔科姆·麦克唐纳为团长的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79年3月30日,他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又讲道:“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表述。同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同年11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时又使用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在此基础上,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郑重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首次正式提出和使用。但中国共产党却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始终不渝地奋斗着。自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主题,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根本方向。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纲领性文献,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1]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7.1’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概括地说,也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仅过去1年多时间,这一重要论断被写进了具有极高权威和极大效用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十八大报告,而且在“成就”前增加了“根本”二字,更加凸显了这一成就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4]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寻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一次次选择比较中走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之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功开辟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等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5](P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党中央一再强调:我们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必须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4]科学的理论是旗帜,是灵魂,是指南。有无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理论指导和善于理论创新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推进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更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这一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是要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的实践。

3.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经过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这一套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发展它。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部署的新谋划。简单地说,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通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1.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道路。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我们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即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现实基础,这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不少新情况新变化。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第9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还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司法公正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等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自觉立足于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既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现实,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2.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首次正式提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P1173-1174)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以不同的形式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建设、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现在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确立“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7](P13)党的十三大以后,我们党一直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在进入新世纪后,还经常把“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起作为“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8](P2)总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民族的百年梦想。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都集中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为这个总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更加自觉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且强调要“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了这八项基本要求,同时也简洁而深刻地阐明了提出每一项基本要求的主要根据和理由。具体一点说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因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和平发展是因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八项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基本要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的,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这“八项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虽然都不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的,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一贯坚持的,但是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把它们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和阐述,就像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一样,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牢牢把握这八项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指引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概括并在以后发展完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概括并在以后发展完善)和基本经验 (即“十个结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做出科学总结并在以后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八项基本要求”。这“八项基本要求”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实践根据、目标指向,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经过党的十八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进一步扩展为“五个基本”。“五个基本”都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立国兴国之基、治国强国之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指针。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02).

[2]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建设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