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泽华
大理州宾川县人民医院,云南大理 671600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类急腹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其病变不仅仅在肠道本身,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上病理生理复杂多变[1]。本文中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选择和预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期望能给同行带来有用的线索。
选取该院胃肠外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26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在29~70岁间;所有患者都有明确的腹部手术史,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查体多有压痛,少许患者有反跳痛,出现腹膜刺激征后及时开腹探查;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腹部B超和腹部X片检查证实为肠梗阻。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对已经出现全身并发症或有绞窄性肠梗阻可能的患者及时剖腹探查;对一般情况良好,无腹膜炎征象的患者给予绝对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静脉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同时应用肠道菌敏感的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恶化及时手术治疗;开腹手术时对粘连轻微,肠管活力良好患者行单纯的粘连松解术或肠管复位术,对肠管变性坏死的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断端做一期吻合,术后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
本组26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治愈者11例,占42.31%;采用手术治疗者15例,占57.69%,其中9例为单纯的粘连松解术,另外6例为肠管切除吻合术;在保守治疗期间因病情恶化手术者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7 d。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时间与腹部手术后时限多无确切关系,是机体在受到不同来源的炎症因子(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刺激后由于纤维蛋白的渗出形成纤维素性炎症,一般多发生于小肠,很少见于结肠;发生粘连的小肠肠管因蠕动受到限制,因此在进食后难以通过此部位肠道,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极大多数的粘连性肠梗阻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患者可因肠管粘连严重出现血运障碍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或者是由单纯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因此临床选择保守治疗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排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二者的鉴别无特异性临床检测手段,主要依靠症状的发生、发展转变和体征的变化;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以及肠鸣音减弱、消失,或肠鸣音亢进及气过水声;当出现腹部局限性的膨隆并随时间不改变,严重的腹膜刺激征以及腹痛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重,反复听诊未闻及肠鸣音,出现休克、呕血、便血,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肛门指诊指套染血等应高度怀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该及时放弃内科治疗疗选择手术治疗[3]。
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来看,不论是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总的原则都是缓解临床症状,使肠管恢复通畅。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多治疗方式的选择都较为谨慎,其矛盾主要在于选择了保守治疗,有可能疗效欠佳而病程进展并错过良好的手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选择手术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成梗阻本身的症状和体征,但腹部二次手术风险大,对患者来说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并且再次腹部手术后发生再次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大大升高。因此在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很多时候需要靠医生个人的经验来判断,结合本研究,我们认为临床选择治疗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对于入院时已经出现周围循环缺血表现,严重的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腹部听诊未能闻及肠鸣音的患者应该果断手术治疗;对于生命征平稳,腹痛程度轻,年龄较小,无腹膜刺激征等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措施为:①放置胃管引流,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缓解肠道内压,改善肠管血液循环;②补充足的液体,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在保守治疗中如果出现前面所提及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时应该及时手术,手术的方式有粘连松解术和肠管切除术等[4]。
最后还要强调,在选择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定时询问疼痛部位及性质、腹部体征的变化,动态复查腹部平片、B超及腹穿,经正规保守治疗48 h不缓解时也应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切不可因等待观察而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M].6版.北京:人民卫生社,2005.
[2] 蒙勤,邓忠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2例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B):128.
[3] 李贵明,谢仁.8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36-137.
[4] 吴坚,杨文锦.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107例治疗体会[J].现代医院,2012,1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