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石友 王超洋 卢维兰
(江山市人民医院,浙江 江山 324100)
Dieulafoy 病是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目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仍有小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Dieulafoy 病的病变范围小,表面黏膜修复快,因此手术定位相当困难。2006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5例,通过术前内镜检查时病灶周围注射医用印度墨汁,术中利用内镜光源引导定位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38~65岁,平均48岁。表现为突然大量的呕血及/黑便。急诊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浅小糜烂,伴喷血1例、搏动性出血1例、渗血2例,无活动性出血1例。经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效果不满意而改为手术治疗。
1.2 方法 内镜检查一旦发现Dieulafoy 病的病灶均作标记,即在以病灶为中心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的黏膜下,分别用内镜注射针注射1:10 浓度医用印度墨汁0.3~0.5mL。需手术者在打开腹腔、暴露整个胃后,从口腔插入内镜,找到墨汁标记的胃黏膜病灶,用内镜前端顶住病灶中心处的胃内壁。术者根据光源在胃外壁作定位标记,然后作病灶楔形切除。
5例全部行局部病灶楔形切除术。病理所示:胃黏膜糜烂面中央可见0.8~1.2mm 塌陷的小血管。镜下可见深达黏膜肌层小圆形或随圆形溃疡以及破裂小动脉,底部伴有类纤维素环,可有血栓附着,血管偶有硬化及轻度炎症现象。术后患者出血停止,恢复后出院,随访半年无再出血。
Dieulafoy 病即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约占消化道出血的0.2%~6.7%[1]。该病发病前症状隐匿,多无明显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间隙性反复呕血或柏油样便为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出血量大,常因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2]。Dieulafoy 病内镜下表现有:(1)活动性动脉喷血或微小搏动性血流,出血灶周围可有小范围(<3mm)浅表黏膜缺损;(2)小而浅的黏膜缺损或正常黏膜中出现的血管突起,可伴或不伴活动性出血;(3)新鲜血凝块牢固地附着在浅表黏膜缺损或正常黏膜上[3]。病灶在贲门下6cm 范围内多见,也可在胃体和胃窦。诊断Dieulafoy 病关键是内镜检查者对该病要有足够的认识。由于病灶小,易被内镜检查时遗漏,故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却未发现明显病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特别要仔细观察贲门下区的微小病变。该病内科治疗效果差,内镜下止血治疗为首选,包括喷洒止血药物、注射治疗、理化治疗、钛夹止血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药物和内镜治疗失败而需手术治疗。
Dieulafoy 病的病灶范围小,作局部楔形切除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手术定位相当困难,盲目地行胃大部切除术,不但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而且如遇病灶在胃体或胃窦而没被切除,术后必定再出血[3]。作者采用术前内镜检查时病灶周围注射印度墨汁,为术中内镜检查作准确定位,术中利用内镜光源引导,定位准确。本组5例全部成功作了局部病灶楔形切除。该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值得推广。
[1]邱德凯,马雄.消化病特色诊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2
[2]徐娴,张予蜀,袁捷,等.杜氏病的诊断及治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9):870
[3]李进展,吴俊伟,李颖,等.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胃杜氏病诊治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