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76部队部队长 钱 俊 参谋长 江时忠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面对海防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探索建立军警民联防的新型海防机制。
健全组织体系,实现“指挥联”。目前,军地涉海单位较多,指挥机制各异,而各级海防委仅仅是一个议事协调的虚设机构,不具有行动指挥、人事任免、经费调控等职权,难以发挥集中权威、灵敏高效的指挥协调作用。建实联合指挥机构。着眼作战任务,结合各涉海力量的职责,编组由军队、武警、公安、边防、海事、渔政等部门参加的海防联合指挥机构。平时,在海防委的组织协调下,落实会议、请示报告、情况通报、联防联训、宣传教育、联合执勤执法等工作制度,并通过联合管理或专项行动来加强“磨合”;战时,依托部队开设联合指挥所,实施精确高效的联合指挥。优化联合指挥保障。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建设成果,统筹指挥平台建设,统一规范技术标准,采取接口改造、模块嵌入、加装终端等方法,分类整合各涉海单位现有侦观、信息和指控系统资源,建立起以“一个中心、三大系统”(联防指挥控制中心、联防网络系统、海情监控系统、联防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指挥平台,构建一条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信息“高速公路”。
统合海防力量,实现“任务联”。军警民联防力量多元,要解决“九龙闹海”的问题,可以按照“任务牵引、有机融合”的要求,对涉海力量加以整合编配、统一使用。在力量编成上,平时,重点编实沿海治安、港口管理、机动支援等力量;战时,重点编实侦察预警、海上拦(阻)击、对海打击、机动防卫、动员支前、综合保障等力量。在力量部署上,按照“就近、系统、集中”的原则,远海、近海以海军为主,海岸一线以海防部队和边防、海事等为主,浅近纵深以机动部队、武警、公安、民兵等为主,形成有纵深梯次的力量布局。在力量使用上,当执行常态联防任务时,以地方单位为主,海防部队可根据上级指示和海防委要求视情参加;当处置应急突发事件时,海防部队应根据事件规模和需要,在报请上级同意后参加;当遂行海岸防卫作战任务时,以海防部队为主,组织各成员单位实施联合行动。
围绕任务筹划,实现“方案联”。方案计划是联防行动的基本依据,及时组织修订对接是确保常态联防活动顺利实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举措。加强研判,提高针对性。多种安全威胁对军警民联防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周密分析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威胁,加强形势研判,及时调整思路,准确把握重点,提高方案计划的针对性。联合拟制,增强系统性。在海防委统一组织下,各涉海单位根据总体方案,围绕实现“控海固边”目标,结合各自职责和任务,共同研究拟制平时和战时行动方案,明确各类行动的组织指挥、力量编成、行动协同和各项保障,以形成上下衔接、横向配套的方案体系,确保遇有情况能从容应对,处置裕如。及时完善,确保实效性。根据形势发展和成员单位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并结合联合演练,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增强方案计划的实效性。
加强联训联演,实现“行动联”。联防必先联训,这是提高军警民联防能力的根本途径。一要拟制计划。按照“年初有筹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评估”的要求,年初,由各级海防委员会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共同制定联训联演计划和细则,明确对象、内容、时间、方法、质量标准和各项保障,并将其纳入各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二要科学施训。遵循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规律,按照基础训练、协同训练和综合演练的步骤,分单位、分系统实施, 采取混编同训、对口培训、以勤代训、挂钩帮训等方法,组织单元、要素和系统训练。每年围绕1~2个重点课题,按照“先分后合、先室内后现地、先模拟后实兵”的步骤,组织联防力量综合演练,提高联合行动能力。三要保障有力。按照“军地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贯彻“按需准备、各尽所能”的要求,抓好联训联演保障落实。部队、武警和公安等单位应当充分挖掘现有训练资源,发挥队伍相对稳定、训练阶段相对清晰的优势,积极提供教学和场地保障,优化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