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李建印 少将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富国强军的宏伟蓝图,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也是最伟大的强国梦。强国必先强国防,实现强国梦必须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安全屏障和重要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与强国梦相一致的国防梦。各级要把国防梦放在实现强国梦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增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全民国防教育是实现国防梦的基础工程。国防的最高境界是人民防务、全民皆兵。因而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强心必须长期不懈地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使全民形成强烈的国防观念。纵观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没有雄厚的物质力量,不可能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但仅有物质力量,而人民缺乏应有的国防观念,缺乏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柱,即使再有雄厚的物质力量也难以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可见国防教育为国家备战之要务。世界大多国家都把国防教育看作是“精神防务”和“心理防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和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人人享有国防效益的前提是人人拥护支持奉献国防。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推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随着我国由大向强发展,必然会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都要面临重大政治、外交、安全和军事风险,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对这个问题,我们尤其要加深认识,更加把国防教育作为重在国防、益在千秋的大事,下大力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在精神上铸牢钢铁长城。
(二)国防后备力量是实现国防梦的坚强后盾。建立强大的国防,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作支撑。综观世界军事大国,其不仅拥有很强的现役武装力量,而且十分注重后备力量建设。比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把后备役部队的战备水平提高到立即投入到任何战区作战的水平”,实行常备军与后备军一体化建设,力求使二者的编制、装备、训练水平保持在同一层次上。我国后备力量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基于战略形势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国防梦的必然选择。近代几场局部战争启示我们,不论战争形态怎样发展演变,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更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必须不断提升建设质量,确保有效发挥遏制战争的威慑作用、支援作战的保障作用、应急处突的配合作用、经济建设的骨干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国防梦的重要途径。富国和强军是实现强国梦的两大基石。“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则不足以养兵。”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这一战略部署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既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对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建设重点,抓住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和着力点,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时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划,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四)坚持改革创新是实现国防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什么时候保持了改革创新的锐气,国防建设就会取得较大发展;什么时候陷入了教条主义的泥潭,国防建设就会遭遇挫折。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国防实力的竞争更加激烈,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国防建设的共同趋势。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加快发展的潮流,积极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经济利益拓展,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提高国防建设质量和效益。尤其要针对国防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坚持革故鼎新、兴利除弊,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深化,推进国防建设指导、体制机制、力量结构、教育训练、武器装备、国防科技等创新突破,切实增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军委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对于军队来讲就是强军梦,并特别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目标昭示方向、目标引领发展。国防动员必须放在强军梦、强军目标这个大形势下来统领和推进,共同构筑与强军梦相协调的动员梦。
一是厘清内容标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明确了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军队建设的内容标准决定着国防动员建设的任务要求。国防动员建设应坚持按照“党管武装、保障打赢、作风优良”的要求抓建设,切实肩负起新的使命任务。党管武装是根本,决定国防动员建设的正确方向,这条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保障打赢是核心,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最高目标和不懈追求,是衡量国防动员能力建设的唯一标准;作风优良是保证,体现国防动员的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是国防动员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关系国防动员的政治本色。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要正确把握强军目标所反映的动员梦的内容标准,用于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意志力量、统领各项工作,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坚守时间标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到2020年只有7年多时间,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把国防动员建设的思想认识、工作指导、建设重点、科技支撑、改革发展梳理清楚,切实从急需干、能够干、正在干的环节入手,以时不我待、开拓进取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往前赶、朝实里抓。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体系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中长期规划发展要求,搞好宏观筹划和顶层设计,拿出具体可行的路线图,埋头苦干搞建设,扎扎实实促发展,争取“十二五”期间国防后备力量基本实现数量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管理使用规范、队伍可靠管用,国防动员基础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得到重点突破,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动员能力。
三是坚持质量标准。国防动员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必须围绕支援保障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战略要求,按照仗怎么打、国防动员就怎么保障,打仗需要什么、国防动员就保障什么的基本要求来搞建设、抓准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坚持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建立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切实增强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能够满足支援保障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应对突发事件要求。具体建设质量标准,就是国防动员机构设置科学、职责明确;工作运行关系顺畅、手段先进、快速高效;力量结构布局更加完善,新兴动员领域得到有效拓展,新型动员力量建设明显加强;动员方案计划体系更加完备,军事训练针对性实战性进一步增强;政府主导、军地合力、市场运作、军民兼容的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国防动员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衔接更加紧密等,使国防动员整体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四是把握能力标准。国防动员能力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和职能任务拓展而不断变化的,任务的多样化必然要求能力的多样性。我们应从战略高度深化对国防动员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使命任务的认识,确立应战应急相结合的多样化能力标准。近年来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实践证明,应战能力具有主导性、基础性和通用性,必须紧紧扭住、首要加强、大力提升,具体包括动员集结能力、兵员补充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情报搜集能力、快速机动能力、直接作战能力、战场勤务能力、科技支前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十种能力”。应急能力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和辅助性,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建设、同步加强。除要有通用的应战能力作支撑外,还应具备信息获取、快速反应、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反恐维稳、专业保障 “六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