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教改实践

2013-08-15 00:54耿密云
科技视界 2013年3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程

耿密云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中国 北京100029)

2010年颁布实施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明确提出,要“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职业教育要从职业出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提法。

培养高端技能型职业人才,归根结底要落实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胜任该项工作以及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它是完成某种任务或胜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职业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人的发展和创造,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放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各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上,在教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却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首先是如何为高职语文课程定位的问题。

对高职语文的定位,专家和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识上存在着极大分歧:有的学者坚持人文性和审美性,有的学者坚持应用性、实用性。

前者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高职语文的社会价值,他们主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认为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写作水平低下,如果只重视专业素质教育,欠缺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单面人”、“工具人”。这多少为语文教学的生存找到了一些依据,但是,到目前为止,据我所知,我们的教育行政各级机构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或指导性文件来指导和保证高职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

后者从语文能力培养角度探讨语文的实用价值,他们主张语文课作为基础文化课应为专业服务,认为语文课应以实用写作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了,很多高等职业教育,以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专业的教育目标,所有的课程均是按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来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或者说是按照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模块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中,高职院校开设“语文”或“大学语文”课有什么用处,语文课直接改为“实用语文”课或“应用文写作”课,直接按照写作任务进行模块教学。

其次是语文课程的开设和教材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语文课程定位不统一,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也很复杂。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该不该开设,该承担什么任务,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般文科类的高职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开设 “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总课时数在60-80课时,每周4课时。工科类的高职院校重视职业能力,一般开设“实用语文”课或“应用文写作”课,课时数则多少不一:有的工科院校语文课程已经被边缘化了,语文课程的开设随意性很大,成为专业课程课时补缺的课,专业课程少语文课时就多,课时数在60课时左右,专业课程多语文课时就少,课时数在30课时左右,有的学校干脆就没有语文课。

语文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体系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很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有的按照文学发展脉络的线索构建教材体系,有的以选篇为主要构建方式,有的用人文主题组成单元,有的分阅读、口语、应用文写作模块,有的依应用文体裁分类……

语文课程定位不确定,课程体系混乱,语文教改就没有固定的方向。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所进行的种种探索都是比较盲目的,零碎的,不系统的,个人行为或者以校为单位的几个人行为,没有形成合力,也没能达到专家或院校一致的认可。如果能够统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语文教改的步伐也许会迈得更稳、更快,达到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效果。

第三,介绍我校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我们学院高职语文课程的名称原来叫 “实用语文”,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0课时左右。现在改为“大学语文”,工科专业32课时,艺术专业和经管专业60课时。学校给语文课的定位是: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1)在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导思想指导下,我们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调研、分析。

(2)参照行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要求,结合我院学生所学专业研究并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了课程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设计了教学方案。

(3)根据调研结果和教改方案,按照学制和专业分别制订了六个课标。它们是三年制高职工科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三年制艺术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三年制经管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年制高职工科艺术类“阅读与写作1-4”课程标准、五年制高职经管类“阅读与写作1-4”课程标准和五年制高职经管类“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4)确立了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模式。内容上,对每一个教学单元,我们从学习内容、学习标准、学习建议、对学生评价、教学建议、课时数六个维度做了具体要求,所选范文或范例尽量与我们学院的所开设的专业相结合。教学上,我们设计了“知识理论+练习实践+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练习实践过程中,从而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目标。

(5)改革了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采取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知识考核与平时作业写作练习相结合、课上学习与课下自学相结合、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相结合、课堂模拟训练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新的考核评价方法,使学生既感到了学习有压力,又能看到眼前利益,尝到学习的甜头,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要想走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困境,单靠几个老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统一认识,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迎来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