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雪
(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讲,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管理以及思想都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只是形式上有所改变,但究其根本,还是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更加需要体育教育的“协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能文能武”的人才,这也要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有所改变,要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变化。
现代高校中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领导普遍认为文化课才是主体,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对学校以及学生来讲影响并不显著。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训练方法与技能方法的传授,忽略了体育知识的讲解,致使学生对体育认识模糊,意识淡薄,没有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还有一些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削弱了教师的“教”的职能,过分强调学生“学”的职责,这样便出现了“放羊式”教学,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不仅没有掌握应掌握的体育技能,而且还会养成散漫、懒惰的习惯,既不利于体育教学,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体育课程呈现强制性、程序化等现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繁多,但是学得不够精细,在众多体育项目中,由于受到学业压力,学生往往只考虑学分,忽视自身的爱好与兴趣,单纯追求“高分”,习得内容众多,但是没有强项,并没有在体育课上获得一技之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多数是按照体育项目的技术特点,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与技能。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体育课程机械化、技能化、竞技化,学生只是为了掌握技能而上课,并没有将习得的技能和技术用于身体锻炼,没有达到体育健身的效果。目前体育课程中竞技性项目偏多,技术难度大,健身效果不显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质量较低。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受的体育技能教育,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后,不能够进行自觉锻炼,有的项目无法适应锻炼身体的需求,所以部分学生停止了体育锻炼,结束了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长此以来,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以班级为单位,对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统一内容的训练,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天生的体质差异,不能做到“对症下药”,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使得学生接受与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目前,体育考核的手段是体育达标和技能考试,通过应试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允性。这样的应试化考核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公正的评价,考核手段的单一性也导致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失去公平性,这样的考核标准是不合理的。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各年龄层分布不均匀,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缓慢,缺少定期定量的培训与考核。教师的教学内容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客观条件,但近年来我国各高等院校在不断进行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运动场地严重不足,这也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院校由于场地设施的缺乏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极大的影响。
大学体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做到以体育能力为中心,健康发展为标准,“终身体育”为目标。更新观念,从社会发展对学生体能的要求出发,结合体育自身的特点与功能,突出体育的健身功能,在发展体育能力的同时,将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相结合,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体育教学的进行。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领会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是学校自上而下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密不可分,学校要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是体育教学的育人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培育人才的时代需要。
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要重新构建体育教学体系,要丰富教学内容,融合一些现代流行体育元素,使其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特点;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的比重,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强化体育健身功能;体育运动项目也需进行创新,对高难度动作进行简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游戏教学、娱乐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兴趣。应将传统的以技能化、竞技化为目标转变为以健身化、健康化、终身化为教学目标。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体育项目,确保学生走入社会后仍然可以用于健身锻炼,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连贯性,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传统的高校体育考核方法采用的是应试考核制度,这种考核手段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分数的高低,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只是片面的追求“高分”,却弱化了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这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标准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对于考核内容也应有所调整,不能仅以单一的体育达标作为考核内容,要结合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掌握、上课的态度、积极性、出勤率、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价学生的习得情况。
首先,要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培养年轻、有活力的体育教师,这不仅利于教师结构的优化,也利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其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高的培训,使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科研和业务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竞争力,还应改善考核和奖励机制,使教师之间进行良性竞争,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
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严重的困难,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增设体育场地及设施,加大体育投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空间。争取教育部门对体育器材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建立特色学校。争取政府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增添、更新学校的运动器材,及时对器材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1]张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教研,2009(10):1-3.
[2]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走向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5):103-105.
[3]杨建平,张秋艳.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79-80.
[4]马祥房.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2007(1):33-34.
[5]谢成超,杨学明,李秀林,等.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18-20.
[6]潘前,黄鸿生,陈榕.新形式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J].体育科学研究,2008(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