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齐贵军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 300270)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已基本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最核心最迫切的任务和使命。艰巨的任务和特殊使命驱动着我们的改革创新、探索研究,为快速提高教学效果而拼搏。体育是创新教育、创新学习及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几年来,我们抓住“开发拓展体育校本课程(教材)和创新体育教学过程平台,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形成我院体育课程特色,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究”。
1.1.1 开设“课课练”的依据
校本课程教材是教学依托,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宗旨必须有相应的课程教材。近年来,我们发现“大一”的新生高考后,身体素质极差,尤其是体能项目,男生的1000m,女生的800m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线相差甚远,不少同学不能跑完全程,有的甚至在跑步过程中发生事故。由此,体能训练增强体质列入我们课程教材的重点目标,提高体能训练要求有一定的有氧运动强度,单纯的耐力跑又太枯燥。因而我们每次课开设了20min的“编花跳绳”和“双摇跳绳”。这两种跳绳方法可较快的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灵活性、腿部力量和耐力素质,也能显示个性,具有群体性、趣味性、观赏性,可在愉悦的训练中,增强大学生的体能,提高其较全面的身体素质。
1.1.2 开设“手扑球运动”的依据
手扑球运动是天津市最新开展起来的新兴体育项目,具有前所未有的感召力和独特的技术风格及教学优势。
(1)手扑球运动类似“羽毛球”、“排球”是用手击打的新兴体育项目,其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投资少、收益高,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立杆为柱,以绳代网,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终身体育(老少皆宜)的条件和动力。
(2)手扑球技术和技能丰富多彩、巧于双手,可促进人体各器官机能发展,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和代谢能力。
(3)手扑球“有趣求新”优势,外形小巧玲珑、娇态多姿、球飞人舞,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意识。
(4)手扑球运动个人集体皆宜,既能凸显个人献技,又能把个人技艺变为集体对抗、隔网相争,使之更有青春活力,极大刺激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机,自然而然创设民主和谐、愉悦学习氛围,创造主动乐学的积极情境。
鉴于手扑球运动的诸多教学优势和健身价值,经我院主管领导考察论证,将“手扑球运动”批准开设为我院体育校本课程教材。在“大一”新生体育教学中,每次课开设体能训练(教材),具体内容是“1min编花跳绳”和“1min双摇跳绳”,坚持“课课练”20min;在“大二”体育课选修项目中,开设新教材——手扑球运动。
教材是教学的本源,课堂是教学的阵地。体育教学是特殊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指导的过程,又是增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教师“指导”有方,学生就学的积极,教师“指导”有新,学生就学的有效。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不断优化创新,收到良好的效果。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体现。提高教学效果,创新优化“备课环节”是前提。首先改变传统的千篇一律的备课方法,备课先备学生,使教案成为“教材剧本”,了解学生学情,身心爱好特点及各类学生的基础水平、个体差异,按学生需要创设教学活动。“教案也是学案”,既有教师的施教过程,也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更要注意捕捉学生的集体智慧。比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自编自己喜欢的游戏,组织特色小型的竞赛活动”,备课时选优秀作品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集体尝试体验,唤起学生积极投入,格外认真参与,达到预期效果。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每次课的目标、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法和学法。
教学目标是教育科学的导向,既是教学的期望又是教学的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所以,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可行,能唤起不同层次学生的认同,内化为自己主动学习的动力,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首先,我们改变教学目标单一化、建立多维系统化教学目标:每次课都有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比如:“在课课练”的双摇跳绳教学中,情感目标是培养激发跳绳兴趣,认知目标是区别双摇跳绳与其他跳绳的区别所在,技能目标是掌握双摇跳的摇绳方法,体能目标是脉搏每分钟达160~180次强度。
其次,将“教和学的目标统一起来”。通常我们只考虑教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的目标,忽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应该允许的自由度,教的目标难以体现学的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最后,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学的目标。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目标,各小组、各社团要建立各自的学习活动目标并定期总结评估。同时,以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达到教的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学”的目标。使“教”与“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措施,也是“教”与“学”的基本策略,包含教师教的方案和学生学的学案。创新优化教学方法,要摆脱教师长期个体经验和习惯定势的束缚,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来“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的固定教法;转向为“实践—探索—创新—内化”的教学法程序。
比如:在教学双摇跳绳技能时,不是先讲动作要领,而是先让学生实践尝试。学生们带着好奇探究的心理积极进入状态,虽然许多学生在跳绳过程中总是绊脚,动作连贯不起来,但他们很投入,在带着质疑和高度注意力接受教师指导时,及时领悟到“起跳蹬伸小腿和以肘—腕关节为轴摇绳”的要领,“2摇—1跳配合时机与节奏”,再实践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学生之间也情不自禁地互动起来,互教互学,互帮互导,体现教学过程的多维互动。
学生既是学者、练者,也是思者、导者,从学的领域扩展到教的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示范者、组织者,更是课堂“良性信息—正能量”的捕捉者,“答疑解惑—局部困难”的排除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效果。
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在讲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时实施“开放性”教学策略,注重“引导—释放”学生情感,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比如:由原来“教师讲授—学生静听”形式改变为教师“讲授—答疑—解惑—讨论相结合—多维互动”形式。
具体做法是教师讲授“重点与核心部分”知识,将“疑点与拓展部分”知识编集成知识竞赛题(题库),促使学生“自学—讨论—思辨—研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获得新知识。
考核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方法起着导向—促进—激励作用。创新优化考核方法,须优化观念,改变过去将考试当作制约学生武器的生硬做法。考试不是目的,从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实际出发,不为其难。注重释放考核方法:学习过程目标占50%,技能目标占50%,考核过程作为学生体质锻炼提高的过程,凡是“成绩不理想的均可再考再测—破本人纪录改写—次数不受限制”的激励机制;“测评标准明示学生,教师做到百测不厌”:学生反复测试的过程,是其积极学习提高的过程,是“健身益体—陶冶情操”的过程,将“单纯刚性考试—改为柔性考核—测量评价”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独特的人性化激励方法。
自我们开发拓展校本课程以来,激起学生们强烈反响,无论是“课课练”还是手扑球运动都能积极投入、主动参与,选项学生越来越多,体育社团队伍逐渐扩大,手扑球团队独出心裁,别有特色,充满朝气活力与新意,形成我院独有的亮丽风景线。特别是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良好意识与方法。经过大一、大二400多名学生两年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每次课出勤率可达99%以上;二是开发拓展的校本课程(教材)受到学生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欢迎;三是开设“课课练”体能训练达到良好的效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85%以上,最显著的是耐力项目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提高;四是院代表队学生在参加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游泳比赛和网球比赛均获得前6名的良好成绩。
改革创新优化是大势所趋,现在很快成为过去,未来迅速变为现实,当代新形势对90后大学生教育提出新要求,期望教育有新意、人才培养有创新,让我们抓住高校体育教学阵地,增强开拓与进取意识、质量与效果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追求实现,开创提升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发挥,创设安排更多机会让学生尽力尽情展示才艺,使我们高校体育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与青春朝气,为培养体魄健壮的新世纪创新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季克异.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
[2] 杨洪辉.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
[3] 杨占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