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雄
(福建省福安市第九中学 福建福安 35501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推进学生健康成长;(2)充分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4)注重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受益。[1]然而随着体育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传统固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实现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而在一些经济水平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居于体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及教学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健康顺利实施。由此,广大农村各体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采取多样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那如何加强学生个性教学,切实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所谓“体育高效课堂”,主要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最少的时间以获取最大化教学收益的体育教学活动。努力实现“体育高效课堂”,其中心思想概括为:“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体育学习压力,提高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收益,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益。只有以上面几点为教学基准,才能最终实现提升学校整体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意义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大多数师生都认为只有学好基础学科取得高成绩才是明智之举,自然体育学科就被扣上了“学不学无所谓”的帽子,体育课在所有人的心里就是“仅放松一下身体,调节一下紧张情绪”的无所谓的副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更谈不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固化、陈旧,“满堂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仍是一味遵循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蹒跚前行。由于新课标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使较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创新、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改变等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困惑。尤其是部分教师过于追求传授,完全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情感目标更是被忽略不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致使父母、教师都认为应将有限的时间花费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上,才能为学生以后顺利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多数父母将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孩子身上,企盼自己的子女能学好文化课考上理想的大学。由此,学生们背负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而发奋读书,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父母的期盼,这样完全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农村体育教育仍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教育经费整体投入较低,办学条件比较滞后,软硬件设施没有得到一定改善,这都严重制约了体育健康教育质量的切实提升。当前,广大农村中学缺乏规范的体育教学专用场地,体育器材也比较缺乏,加之思想上对于体育教育的偏见都导致对于体育教学投资缺失。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体育教学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继而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将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健康体质、健全心理”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切实认可体育学习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将人文素养教育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体育本身就蕴含着“生而为人”健康、豁达、平等、自由等人生价值和意义。体育教师必须将体育健康课程所蕴涵的深刻涵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全面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和健全心理方面的巨大作用,教会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同时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从以往的体育教学的命令者和评判者转化为体育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中,以推进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求注重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与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实践学习,推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革新。”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推进教学革新,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对于体质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导方式,继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1)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能切实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共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依据学生体质、体育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组,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教学,以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推进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竞争意识的提升,最终实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2)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抓好因材施教。居于全体学生体质、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的形式,对于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自主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实解决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不会”和“学不够”两大问题,深入挖掘学生内在的体育个性潜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大化发展。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们实力的不同,分别设置了不同高度开展分层次练习,低水平的学生注重“跨越式”练习,水平高的学生注重“俯卧式”的练习,这样极大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内在的体育潜能得到真正发挥。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能动性,继而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蕴藏的潜意识能量得到全面激发和释放,达到教与学的共振,实现双方的最佳效益。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5]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大同小异,只有切实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建立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合作关系,他们之间能平等、和谐地进行多向交流,才能确保“师生互动”真正得以落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足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切身体验成功的感受,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继而最大化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黄育慈老师说:“教师要走到孩子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5]课堂教学本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的双边活动,缺乏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由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让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起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确保教学双方能力最大化的发挥,积极创建成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也需要在传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注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实施,教师应积极调整和转变教学观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积极构建起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以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最终确保高效体育教学课程的切实实现。
[1]李付云.谈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1):147.
[2]董淑芳.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1(6):63.
[3]王保平.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79.
[4]陈远航,雷玉琳.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13(4):367.
[5]陈勇.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