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贵州安顺 564100)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体育运动通过其技术手段,不同的比赛方法和胜负形式的判定,让体育运动多姿多彩,但是不管运动的项目和内容有多么的不同,其本身上蕴含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就会受到体育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对学生本身的人格产生作用,使其发生改变。所以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凸显体育精神,引导学生认识体育精神,意识到体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对自己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要把体育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人格精神。教师要对教材和体育项目进行仔细的研究,发掘提炼出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发现体育项目中凸显体育精神的点,同时在教学中,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体育精神,深化教学细节,更好的完成体育精神教育这一教育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以体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下功夫。
(1)激趣法。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要想在学生身体活动的同时增强心理效果,就需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愉快情感的得到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喜好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令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
(2)沟通法。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尽量的参与到学生的运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锻炼身体,更能获得快乐。
(3)互助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的设计团体运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会帮助学生矫正原有的不良心理。
(4)疏导法。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5)竞赛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面对挑战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能力顺利的战胜挑战,更能让人们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事情缺乏挑战,那么人们就会对此产生厌倦,当然,如果挑战的难度太高,也会让人们因为无法解决而产生焦虑,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在设计比赛或者体育运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的运动项目难度要适中,让学生感觉到时一种挑战,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赢得挑战,这样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6)冷却法。初中的学生刚好出去青春叛逆期,情绪上容易产生波动,当学生情绪激烈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克制自己,保持平常态度,对事情做出理智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式,同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劝说学生,帮助其冷静下来,教师切不可在学生情绪激烈时针锋相对,避免激化矛盾。
(7)温暖法。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教师要对他表示出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对于在体育运动受到过挫折,内心留有阴影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的关注他们,更加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增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8)鼓励表扬法。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或者说体育能力不强的同学,在他们取得微小的成绩时,要及时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差异,定出不同的期望,让学生体育成功的快乐。
(9)规则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好胜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10)诱导法。教师教学中对于那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引导其认识到只有他们努力,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就可以将自身运动天赋挖掘出来,在教学中,对他们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要求,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且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优势和劣势,帮助他们学会扬长避短,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
(11)感染法。对于体育教学中一些动作,即使教师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仔细的示范,但是还是会有同学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一些同学先做,树立榜样,消除学生心理的疑虑,再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勇气。
(12)磨炼法。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教师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13)自我暗示法。体育教学并不全是一些肢体运动的教学,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运动心理知识,并结合平时的运动技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在自我信心不足的时候,进行自我鼓励、自我调节的能力,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中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们都说初中是最关键的三年,它将决定我们今后的发展。
第一,要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我国一些优秀运动健儿,进行训练,取得成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使学生感觉到意志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评比,对于可以完成较难内容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要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意志。(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人们总是在对某件事有强烈愿望是开始有所行动,这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所谓的动机,也是人们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的本质原因。当然学生的行动也是这个原因,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在800m、1000m的练习中我还设立“关卡”,所谓“关卡”就是每到一个点就到那边去报到,在纸上打个洞,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质。(3)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