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泳涛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1120)
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是重要的道教典籍,堪称魏晋道教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反映了这个时期道教的各个层面,为后人研究魏晋道教提供可靠依据。不过很少有人注意,《抱朴子》中还零散的保存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武术有关的信息。尽管这些资料很零碎,但可使人们对东晋时的道教武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葛洪本人即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在《抱朴子外篇·自叙》中称自己:“少尝学射,但力少不能挽强,若颜高之弓耳。意为射既在六艺,又可以御寇辟劫及取鸟兽,是以习之。昔在军旅,曾手射追骑,应弦而倒,杀二贼一马,遂以得免死。又曾受刀楯及单刀双戟,皆有口诀要术;以待取人,乃有秘法,其巧入神。若以此道与不晓者对,便可以当全独胜,所向无前矣。晚又学七尺杖术,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
由这一段简短的描述中,便可了解很多关于当时武技的信息。首先,葛洪本人自幼习武,且本领高强。除学射之外,还习练过各种兵器,并有一定造诣。
再者,如“皆有口诀要术”、“乃有秘法”等等,表明当时的道教武术已经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只是这些理论究竟讲了些什么,今天已经很难得见了。而“口诀要术”的说法本身,则表明这些武术理论多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流传,很少见于文本。
最后的“不急之末学”是葛洪对自己所学这些武技的评价。道教有重生的传统,相比养生功法,这类武技只能作为遇到危险时应急的手段。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大致可判断出,当时的道教武术尚未与养生结合,或者即使发生关系也未像现代武术那样结合得如此紧密。
《抱朴子》中记载了很多道教功法,其中包括各种气功。这些气功,有些纯粹为养生之功用,而有些则与今天的传统武术有一定关系,比如《抱朴子内篇·至理》中便介绍了一种叫“气禁”的道术。
“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炁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群从行数十人,皆使无所畏,此是炁可以禳天灾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掷人,以火烧人屋舍。或形见往来,或但闻其声音言语,而善禁者以炁禁之,皆即绝,此是炁可以禁鬼神也。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炁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皆悉令伏不能起。以炁禁金疮,血即登止。又能续骨连筋。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炁禁之则立愈。”
从“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一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功已经具备了两种功用:(1)充实身体;(2)抵御外来伤害。这与当今传统武术中气功的功能十分类似。最近,有一本叫《九重天》擒拿秘籍出版。此书原是手抄本,其中有一篇《无极诀》专讲炼气。《无极诀》开篇如此写道:“形须神立,炁盈乃壮。善行炁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故,欲九重者,守真抱一,专炁致柔。”很明显,中间一句直接套用了葛洪的原话。
葛洪在文中还提到,善行气之人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己不染”等等,表明此类气功可以起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但葛洪毕竟不是专门的养生学者,而是一个以传教为目的的道士。因此,他难免会对此类气功作出一些较为夸张的描述。比如,他称这种功法可以禁妖精鬼神或虎豹蛇蜂便带有些荒诞的色彩,这是应当注意的。不过,如果理解为那个时期一种宣传的需要,类似于今天的广告,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古今之人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那个迷信鬼神的年代,如果说这种功夫不能禁鬼神,恐怕会减少很多信众。倘若能仔细甄别,过滤掉这些荒诞的成份,其中某些内容还是可以给今人以参考的。比如从“以炁禁白刃,则可蹈之不伤,刺之不入”一句看,这种功夫完全可以视为今天流传下来的金钟罩、铁布衫这类功夫的雏形,足见中国的硬气功由来已久。
此外,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还特别提及关于行气时间的问题:“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炁,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通俗地讲,葛洪在这里强调:气功修炼以子时至午时为佳,此时行气为生气,反之则无益。
再看当今的中国武术,不论内家外家,很多都特别注意行功的时间,尤其是子午功的说法,即在子时至午时之间练功。很多武术高手习惯于早起练功,究其原因:(1)与不愿外露功夫;(2)与上面葛洪所言的“生炁死炁”有关。民国著名的少林拳师金佳福所传的少林拳行功歌诀的头两句即是“练习拳时间,子后午前行。”可见,子午功的影响之深。《抱朴子》的这段关于行气时间的描述,足以证明子午行功的说法由来已久。亦可以证明,传统武术从道教修炼中汲取了很多东西。
对于道教中的轻功,人们大概都不会陌生。很多武侠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都曾描写过类似武当“梯云纵”之类的轻功。不过,那都是艺术加工。而道教也确有轻功存在,今天的武当武术中便有类似的轻功流传。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是一位轻功行家。很多史籍上有张三丰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飞”的记载。
《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也记载过一种登山涉远的轻功:“或曰登峻涉险、远行不极之道。抱朴子曰:惟服食大药,则身轻力劲,劳而不疲矣。若初入山林,体未全实者,宜以云珠粉、百华醴、玄子汤洗脚及虎胆丸、朱明酒、天雄鹤脂丸、飞廉煎、秋芒、车前、泽泻散,用之旬日,不但涉远不极,乃更令人行疾,可三倍于常也。
由上段文字可知,为了便于入深山修炼,道教中很早就有类似的轻功流传。而练此类轻功,药物辅助必不可少。像《抱朴子》里所列举的几种药物,其功效大都为增强腿部力量或保护腿部肌肉、祛除疲劳之类。
东晋时的道教内部不仅有武技存在,而且形成了理论,不过多是口传很少见诸文字罢了。今天流传下来的硬气功,其雏形在葛洪那个时代已经出现,而且现在传统武术中很多练功方法都和那时的道教修炼功法有一定渊源关系。
通过对《抱朴子》中武术信息的总结,还可以对今后武术资料的整理工作有所启发。由于武技长久以来被视为末学,专著极少,而能流传者更是罕见。这给研究传统武术造成了极大困难。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资料散落民间,以及零散地保存在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历史典籍中。《抱朴子》即是其中之一。如果经过认真地筛选,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与武术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如果积累起来,还是相当可观。当然,这类典籍还很多。整理此类典籍中武术资料,不仅有助于了解历史上中国武术的演变,也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更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武术。所有哲学工作,都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不过,近些年随着传统体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们有理由对此有所期待。
[1]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M].1版.北京:中华书局,1997:708-709.
[2]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M].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5:114.
[3]王明撰.抱朴子内篇校释[M].3版.北京:中华书局,1985:149-150.
[4]金一明.少林拳术图解[M].上海:中西书局,19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