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发扬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灌云 222200)
当今世界,体育产业以飞速发展之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代信息传媒和通讯技术可以使体育比赛实时传到世界各地。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其身体语言的功效影响着整个世界。人们提高现场观看和传媒浏览各项体育赛事,诸多体育明星被大家所熟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不用去美国,就可以在电视里观看姚明在 NBA 的比赛实况,姚明在 NBA 的成功带动了国内篮球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全球性体育共赏的发展趋势, 也会促进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和进步。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得并不理想, 更缺乏创新,有的甚至被人们逐渐丢失和遗忘。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无情地冲击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在延续。
近百年来,西方体育渐趋统领了世界体坛,当今体育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形态亦或是意识等都深受西方思维的影响。可以说,体育全球化的突出特点是体育进一步的被西方化。而且,这一趋势短时间不会改变。当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300余项,这些项目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西方,东西方文化在奥运大家庭中上演着极不和谐的画面。
体育全球化在促使世界体育文化同质化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大众的体育价值观。 西方现代体育所倡导的正如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是“更高、更快、更强”,这一理念与东方人抑或世界很多民族所提倡的修心养性的传统理念及体育精神形成巨大的反差。东方体育强调更多的是体育对于身心的娱乐性、审美性,而摒弃单纯的竞技性。在西方体育观中,比赛场上的获胜者被视作偶像和英雄。比赛的名次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价值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颁发的奖品也不再是古奥林匹克的橄榄枝花环,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由此而引发的拜金主义、功利思想使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失衡。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活动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注重娱乐和审美的结合,凡此种种与西方传统体育形成较大反差。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体系,是特定的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的组合体。文化不仅有外在的形式,同时具有内在的无形的框架。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孕育,有着独特的中华渊源,潜涵着纷繁复杂的伦理价值观念及民族文化哲理。
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高度统一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华夏民族的远祖生活在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中,对稳定、和平与宁静的生活方式较为习惯,可以说,修身养性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主要特性。这是西方体育文化崇尚竞争理念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优良的道德风尚举世公认,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具有明显的的道德教化印迹,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虽然是以技击为主,但也是以功夫与德行的均衡发展为重点,讲究尚礼的风格,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在体育文化中最鲜明的反映,而古代西方的格斗所呈现的是追求无上的勇敢,场面残忍,相比而言,中华武术文化在文化座标和价值取向上更加深远和广博,更值得推崇。中华传统民族体育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内容和形式较为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所以推广和普及起来比较困难。
人的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较为突出。东方体育文化其特有的哲学思维和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国传统认识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成为逐渐积淀的民族体育养生思想的基础。这种民族体育文化理念,大力倡导通过人的呼吸、意念来配合身体活动,提高身体的阴阳平衡,活动气血来达到祛除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技性运动的顺利开展,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无法融合。
纵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我们易发现其历时数千年,却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发展状态,前人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相当匮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许多是自成体系,大多数通过身传口授的方法来传世,缺乏理论根基,通常只是在一些典籍传志中有一些总结和描述。明清时,民族传统体育的著述逐渐增多。到了近代,受西方体育的影响,一些学者才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有了贴近科学意义的研究,但多半是处于自发地无组织的状态。直到 1998年民族传统体育才作为一个专业成为教育部颁发实施的体育本科专业之一,而成为本科专业后,还是主要进行武术方面的研究,对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面比较窄,层次也不高,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
据1990年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977项,多项目大同小异,加之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民族传统项目众多,现在发展势头较好的是舞龙、舞狮、风筝等项目,其他大部分项目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虽然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也有一些运动会和比赛,但是总的来说却没有很好地起到带动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运动会和比赛太少,比赛的水平不够高,另一方面是比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太低,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运动会和比赛的项目没有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
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首先要作理论上的准备。现阶段,应从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抓起,把握合理的研究角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提高理论研究的层次,促进理论大厦的建立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体育全球化的环境下发展并走向世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应站在时代的宏观高度,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可以举行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大会,并设置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研究课题;发动体育理论界、民族理论界、史学界等的学者和专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使科学大会与运动会互为映衬,互相影响。
电视与电脑的发展与普及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而又广泛的道路。CBA、CUBA、中超等国内体育赛事,广受人民喜爱的节目,其追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比赛的的激烈与精彩,中场休息时的表演类节目也深受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也给中国传统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将表演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激烈的赛事一起呈现给观众,无论是坐在观众席还是电视电脑前的人们,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激情体验。新兴媒体,如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视等作为为技术支撑体系下形成的媒体形态,能将信息覆盖到全国的各个角落,快捷的传递信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观众同步观看赛事转播,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心得,这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创新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正式通过不断创新得以登上奥运之路。相比较之下,我国的传统项目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体育事业可谓高度重视,“举国体制”下的发展道路给中国体育创造了很多辉煌,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在无形中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以至于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很难出现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可以说,创新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这就为政府和广大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学校是传播体育文化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不仅能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增添活力,为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首先,它不仅是对学校体育的补充和发展,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养生、娱乐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非本质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当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引入课堂,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
[1]岳强.试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神州,2012(08).
[2]康娜娜,张文慧,张玉超.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12).
[3]李荣芝;虞重干.体育全球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04).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 华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