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正史体育文献看我国单项体育运动的发展*

2013-08-15 00:46
体育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马球时期体育

龚 飞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中国古代正史是指官修的《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二十四部史书,即传统意义的“二十四史”,再加上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共计二十五部史书,是我国古代史的权威,从这些著作中筛选的与体育有关的文献,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可信的。《中国古代正史体育文献译注》是笔者和导师在 2007年完成的国家体育总局的课题的结项成果,该课题成果获得了圈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但是笔者认为该成果仅仅是一部参考资料,还属于“粗放型”的,在该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单项体育可以做一个整体的思考,从这些杂乱的资料中找出我国单项体育的发展特点,也许更有价值。从中国古代正史的体育文献来看,我国古代的体育包括两类:华夏民族本身固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从其他民族引进并加以改造的体育项目,它们和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同步的,我国古代的单项体育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从总体上看,中国体育文化形态体现出的军事性、竞技性、娱乐性和保健特色。而中国古代的各个单项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很弱, 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环境有关。中国古代的体育比较注重“礼”和实用性。比如射箭项目,最早产生于人类的狩猎活动中,到了西周,这一活动便成为 “射礼”。西周的“射礼”比较规范,并且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这种观念影响了竞技体育。中国古代的单项体育竞技还呈现出实用性的特点。许多项目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如武术、田径和球类等,大多与军事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能全面培养、锻炼人的力量、耐力、速度及灵活性的竞技项目被用作一种实用手段引进练兵的活动中,降低了其竞赛性。体育活动的娱乐性是中国古代单项体育运动的又一特点。很多体育活动的出发点是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娱乐性越来越越明显,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活动项目便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出现许多游戏性、表演性、趣味性和艺术观赏性的项目,秦汉时期得到了强化,古代的足球——“蹴鞠”就出现了表演性和竞赛性两种形式。唐宋时期武术开始显示出的体态美、造型美、节奏美、意境美、和谐美等。古人的顺乎自然、清静淡泊的性格,和谐贯通一体的理想加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精神,于是产生了以达到祛病延年目的养生保健术,按照前人的传统,养生被纳入古代体育中,保健型中国古代体育的第四个特点,古代养生与古代思想文化是高度结合的。

1 军事性、竞技性的体育

1.1 球类活动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早在一万多年前的山西阳高县许家窑人就使用了石球,不过当时的石球是用来狩猎的。我国的球类运动球类运动从正史体育文献记载来看包括:蹴鞠、马球、捶丸和其他的球类运动,这些球类运动发展的共性是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唐宋时期的兴盛,明清时期逐步衰落消亡过程。这个过程最初由实用性的特征,后来实用性和竞技性并存,最后向娱乐化方向转化,并且在最兴盛的时期统治阶级非常喜欢,甚至可以关乎到一个王朝的兴衰,比如唐代的马球运动,唐明皇李隆基因善打马球,在一次与吐蕃的比赛中表现突出,扭转了战局,挽回了唐朝皇帝的颜面,从此备受重视和恩宠,为其后来登上皇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后来唐代的末代皇帝因为和朱温的侄子朱友伦打马球,朱友伦不慎坠马身亡,于是朱温找到了灭亡唐朝的借口,唐朝就此终结。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不喜欢球类运动,所以到了明清球类运动逐步消亡。这与西方的球类运动发展截然相反,西方的球类运动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竞技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不因统治者的喜恶而存在,比赛规则也越来越明晰化。我国古代球类运动种类比较多、 发展较快,是我国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1.1.1 蹴鞠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从传说来看,说起源于黄帝时代,从正史来看,最早记载《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山东临淄的蹴鞠游戏,说明了至少在战国末期足球运动已经盛行于民间了。汉朝时期足球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书·艺文志》中有“踏鞠二十五篇”的说法。 据《汉书·霍去病传》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也。”讲的就是汉代大将霍去病利用足球来鼓舞兵士的斗志。汉代足球有一人、二人、三人和多人场的赛法。李尤在其《鞠域铭》中说:“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说明了汉代在场地、比赛规则、裁判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足球运动由于受战乱的影响,仅仅在北方的少数地区流行。到了隋唐时代,我国球类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唐代有关于皮球的构造和制作记载。到了宋朝,足球被用来练兵来壮军威。很多人因为球艺高超而升官,比如大奸臣高球原本苏学士的门子,因为具有高超的球艺,被宋徽宗赵佶所看中,官运亨通。据《宋史·礼志》记载:“打球本军中事,太宗命有司详订其仪。三月会鞠大明殿,有司除地竖木为球门,左右分明,亲王、近臣……等,悉预两朋,帝亲率击球。”[1]这段文字说明足球每逢盛大的宴会在宫廷内都有比赛供帝王、大臣们参观,仪式相当隆重。宋朝的足球比赛包括两种,设球场和不设球场。不设球场的比赛进行起来较为方便,由于人数不限,竞赛方法非常多样。足球到了明清时代就不如前朝盛行了。正史记载很少,故很多人认为足球在这个时期消亡了。

1.1.2 马球

关于马球运动的起源,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说起源于波斯,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吐蕃,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我国,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因为这三种说法的一个共同点是说马球运动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代,而汉代从正史上有关波斯的最早记载是《史记》,但没有马球引进的一点音讯,而当时的吐蕃地区还不叫吐蕃,它隶属于古羌人的领地。所以第三种说法比较可靠。马球运动到了唐代就比较兴盛,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在正史中记载着很多关于帝王们打马球的史料。唐代还出现了女子马球运动,但是女子马球是骑驴的。《新唐书·郭英乂列传》中就有“又教女伎乘宗击球,锢鞍宝勒及其它服器。无虑数万,以资倡乐”的记载。[1]当然在唐代由于马球运动的盛行,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也让唐后期统治阶级沉湎于其中,到了唐末年,唐昭宗也因马球而失国。据《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载:“[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九月]辛巳,汴州护驾都将朱友伦击鞠坠马卒,全忠怒,杀同鞠将校数人。……[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闰四月]丁酉,车驾发陕州。壬寅,次谷水行宮。时崔胤所募六军兵士,胤死后亡散并尽,从上东迁者,唯诸王、小黄门十数,打毬供奉内园小儿共二百余人。”唐昭宗沉湎于马球运动,被迫东迁时还带上他心爱的马球及球友。朱温因侄子朱友伦击鞠坠马身亡而找到了灭亡唐朝的理由,后来斩杀李氏皇族于黄河,自己取而代之建立后梁朝。可以说唐朝因马球而兴盛,因马球而灭亡。到了北宋时期马球运动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宋徽宗赵估统治时期,北宋马球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从形式上看,马球有“大打、小打、步打”三种形式。在辽国和金国,出现了马球运动会。在辽穆宗应历三年至兴宗重熙二十三年的一百多年中,平均每四年多举行一次,从记载来看,皇帝直接参加的马球运动会就有二十四次。金世宗和李宗时代是全盛时期,全国马球运动会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一次,并且规模大、允许百姓观看。马球运动到了明清时期,日趋走向衰落。在这个时期,在民间仍保留着打马球的遗风。现代马球运动和古代中国马球在形制上、规则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是一脉相承的。

1.1.3 捶丸和其他球类

中国捶丸运动类似于今天高尔夫球。在元世祖时期有位宁志老人写成一部《丸经》,总结了马球步打的技术和比赛规则的同时,就介绍捶丸运动。在欧洲,十五世纪的荷兰,十六世纪英国才有高尔夫球。古代的捶丸运动就是指在走路的过程中,用棍子击球的运动,选址通常在地形不平整的空旷场地,球丸材质为木质,材质较好。在距离不等的地方挖下球窝,球窝旁边设有彩旗作为提醒标志。捶丸游戏是由唐代的步打球演化的。元朝的捶丸运动日趋成熟。 到了明代,捶丸运动在民间流传。在大多数情况下,捶丸运动还是只属于上层阶级的高雅运动。《明宣宗行乐图》 长卷中,有一部分描绘的就是捶丸运动。 图中所绘的场地面貌,旗、 穴、击丸的棒、位置等,与现代的高尔夫运动相似。清朝以后,捶丸运动趋向衰落。

在唐代,有一种球类叫做“木射”,又叫“十五柱球”,与现代的保龄球运动相类似玩法,是一种集体性的室内球类游戏活动,其玩法放瓶子形状木柱在地上,有十五个木柱,其中十根红柱、五根黑柱,每个柱子上还刻有不同的字,来显示褒贬,区分输赢, 红柱的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黑柱的字分别为 慢、傲、佞、贪、滥 ,参加者抛滚木球击打木柱,击中红字者为胜,中黑字者为负,木射带有鲜明的道德烙印。

1.2 武术活动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依赖于群体力量与大自然抗衡。在生产劳动,人类不仅学会了与野兽搏斗的一些技巧,而且还学会使用像石头、木棒等比较简陋的工具与猛兽恶禽抗争的方法,于是便逐渐地形成了徒手的、持械的技击技能。原始形态的技击技巧尚属低级,没有脱离生产劳动技能的范畴,但是仍是我国武术的萌芽。从正史的体育文献来看,我国的武术运动包括拳博(角抵、拳术等)、射箭(射弩等)、器械击技。从《史记》记载的蚩尤、黄帝等简单的技击,到《明史》和《清史稿》记载的武术技击的分野,各大门派的形成,十八般兵器的运用,说明了我国武术的演变规律。《汉书·艺文志》介绍了对武术练习的方法:“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还专列了“兵技巧”记载了《手搏》6 篇、《剑道》38 篇及各种《射法》等与兵技有关的著作,反映了当时武术武术理论著述与技击技术繁盛的局面。由于动乱与战争的影响,两晋南北朝的军队训练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他们 “取士拔才,必先弓马”。寺院武术开始兴起,以少林寺为代表。到了唐朝,少林武术就很著名了,唐太宗李世民曾颁令嘉奖,“以垂令范”,实际上是承认了寺院武装的合法性。唐朝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武举制,宋代出现了武学,完善了武备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最繁盛的地步,门派众多,武术器械缤纷多彩少林寺成为了众多习武者梦想之地。

1.3 跑跳投的田径活动

我国古代的田径活动多与同军事活动关系密切、联系紧密。从正史体育文献上可以发现其发展演变的轨迹,。我国古代的田径运动包括跑、跳跃、投掷等项目等。战国时期出现了 “先马走”,这种人就是经过长跑训练造就的。起于魏和后周而完善隋唐的府兵制度的训练内容,主要就包括跑跳投。武则天时期的武举制度的考核手段也包括很多田径方面的内容。《新唐书·兵》中记载了武举考试中有关于田径的内容,比如负重竞走是作为武举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元代的禁卫军“贵由赤”(蒙古语),就是快走的意思,又叫“贵赤卫”。,平时所训练的主要项目就是长跑。距离长至一百至二百里,并且这种训练是通过比赛进行的。《北齐书·后主传》记载了儿童游戏的跳绳:“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高末。”到了明朝,叫跳白索。《后汉书·甘延寿传》所记:“甘延寿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超距绝于等论。尝超逾羽林亭楼”, “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1]这里所说的超逾亭楼,即为翻越障碍物亭楼的意思。“超距”同当今田赛中的跳高、跳远相类似,甘延寿能把重十二斤的石头,投掷到二百步之外,说明力大无比,甘延寿真可谓投掷、跳远运动的健将。《史记·王翦传》所记述:“王翦使人问军中戏手。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1]大将王翦对于投掷这种运动的重视,并把它作为挑选士卒的重要条件。

2 具有娱乐性质的体育

我古代的体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娱乐内容,是华夏民族文明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的人们发现和从事着简单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比如先民们模仿百兽的动作踢踏作舞而创作的“百兽率舞”,就是其代表。进入阶级社会后,娱乐性质的体育包括三种:一是统治者所喜爱从事的活动,比如田猎、投壶、围棋等。这些活动多半是集体性的,故影响较大,流传也比较久远。二是民间百姓所喜爱从事的体育活动,诸如秋千、竞渡、飞莺 (风筝)等活动。这些活动开展的规模不大,在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三是百戏,百戏则是一种观赏性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雅俗共赏,娱乐性的体育应具备下列特点:(1)逐步完善丰富的过程;(2)自发性;(3)历史继承性、局限性。

3 养生保健的活动

古代人类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生活,寿命是短暂的,从文献记载来看四五十岁就算长寿了。于是,追求长生和长寿古代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人们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才能使人活得更幸福一些和更长一些,这就形成了古代的养生术。

3.1 早期的养生术

战国时期出现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总结的很大一部分是自古来人们认识自身同自然界、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其中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2]讲的是气节的变化来安排生活起居的经验。这些点滴经验是经过了不知多少代人的生活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对后世的养生思想起着启蒙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早期的养生术原始社会的末期就有了。据《吕氏春秋·古乐》写道:“昔殷康氏之始,民气郁阔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2]就说明了这一点。经过演变,到了春秋战国,养生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很多人论述涉及到这个问题。这一时期的养生术,有了理论和实践。后来发展到老子和庄子的“虚静”“无为” ,是以精神来解决养生的一切问题。《吕氏春秋》中的“贵生”、“节欲”、“去害”等理论是千百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3.2 秦汉时期的发展

到了秦汉时代,我国古代的养生思想及方法有了较显著的发展。首先还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帝王将相们除了日常的富贵生活外,要追求长寿永康了。秦始皇大规模地搜寻长生不死之药,汉武帝为此而杀过方士。不死之药虽然没有找到,却推动了养生术的发展。 这个时期以刘安的唯心的养生观 、王充唯物养生观、桓谭《新论》中有观点等人有关养生的论点为代表。刘安的养生观是老庄思想的发展。以精神修养为主,以之克服一切外界引诱和物质刺激。主张禁欲。王充既承认先天的察赋对人体的作用,也重视后天生活环境。桓谭则认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而欲变易其性,求之易道,惑之不解也”,说明了人的生死是正常的自然规律。

3.3 魏晋南北朝的迷信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争不断,人民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风气陷入一种玄而又玄的萎靡局面。作为社会思潮而言,盛行佛学、玄学以及清谈。出现了所谓的“服食”和“炼丹”,这个时期以嵇康的“呼吸吐纳,服食养生”、 葛洪的“神仙”养生术、刘勰的神形观在养生术为代表。嵇康主张服食,葛洪主张炼丹,刘勰强调必须用主观意识来控制感觉的养生思想。所以说,这个时期的养生呈现出迷信化的态势。

3.4 唐宋时期的两面性

在养生方面,虽然盛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体育文化发展的代表时期,是一个高峰。宋代延续了唐代的趋势。但是唐宋时期受到魏晋南北朝的养生思想全面影响,养生术与道家密切相关,金丹道教和符水道教的分家后,有新的发展。金丹道教与统治阶级的上层关系密切,一方面被上层知识分子的消化而产生了比较健康的养生观,一另方面助长了他们的奢靡淫欲的念头。符水道教则进入到广大的民众之中,是推动了农民革命的一种组织力量,然而在思想和生活上却有大量封建迷信毒素存在。这个毒害过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4 结语

我国古代的单项体育运动的发展轨迹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折射我国的古代文化,古代的体育植根于古代的文化之中,受传统的文化思想影响,具有静态的美感,与西方体育注重动态的美感是相对的;我国古代的体育注重伦理道德观念,以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影响着古代体育的发展、演化。体育观念受每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的直接影响。从正史记载的体育文献来看,东方温雅的特质赋予给了竟技体育。以“仁义、礼节”制约着古代人们进行活动的体育项目中,礼仪的形式成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古代体育的竞赛方式虽然规范了,但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被淡化了。东方文明的审美观、伦理观和道德观鲜明的反映在民族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上。中国古代体育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之所以在屡遭挑战的情况下延绵不断,并且具有巨大的再生能力,是与华夏民族的兼容并包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体育也必然面临一场全新的挑战,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对以纯竞技为中心的西方体育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1]赵宗跃,龚飞等.中国古代正史体育文献译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龚飞.中国体育史简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23.

[4]崔乐泉.中国体育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0-101.

[5]王凤杰.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演变历程及现实意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91-92.

猜你喜欢
马球时期体育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我们的“体育梦”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
马球热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