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可可 吴丹丹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 山西太谷 030800)
随着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士越来越崇尚融入大自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包围自己的“圈”,所以目前中国的企业培训迸发出了一个新兴的项目——拓展训练,它已成为了当今的一种“时尚”,然而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把拓展训练引入了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来,通过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和训练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和丰富,去实现对学生进行身体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目的。如何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和构建适合各校开展的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1995年起拓展训练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自香港引入内地,在中国企业培训领域异军突起,其培训模式和理论越来越成熟。近几年,我国高校不断引进了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新的过程。首先是在上海、北京以及南方的一些重点院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起初大部分院校尝试釆用选修课的形式引入的拓展训练课的内容,供该校的学生选修学习,然后再逐步变成必修课。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摸索,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拓展训练课程方案。目前,我国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拓展训练的相关课程,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查这些方面的提高也仅仅是暂时性的,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是较为单一的,比如缺乏对学生的追踪评价和评价反馈信息、很难对一些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等,所以目前很多高校需要一套较为完善和统一的评价体系。
拓展训练也称体验式培训,其英文是Outwardbound,起源于二战期间英国水兵的生存训练,原意为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执着地投向未知旅程,去迎接各种挑战。二战期间,英国船队在大西洋频频受到德国潜艇攻击,伤亡重大。事件中人们发现从海中生还的并不是那些身强体壮的人,而是一些具有丰富野外生存经验,意志坚强,且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人。这一现象引起了军事、教育、心理学专家的兴趣,1942年,德国人KurtHahn和英国人LawrenceHolt在英国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训练学校,这种训练利用野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现实的环境,对海员进行心理意志及生存能力训练,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拓展训练(有时也称为户外拓展训练、野外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营、外展训练、冒险性学习法、户外体验培训),它已经成为提高沟通技巧、凝聚力、领导力、决策力、竞争力、人际信任和个人心理素质培训中广泛采用的技术。它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将一群平时在一起工作的人集合起来,并将他们带入一个户外的环境或设施中进行体验式、参与式训练。
拓展训练能使高校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这种培训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情感和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
我国各高校可以依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分类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拓展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和笼统性。目前在我国开设素质拓展课程的各高校对拓展项目的分类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素质拓展项目融合的学科基础较多并且内容较为复杂,因此无论哪种分类都难免存在异议。目前全国业内人士比较认同的一种分类方式是北京大学钱永健按照传统的户外冒险教育的活动层次划分惯例,通过项目的活动方式、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认定以及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并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一是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有时也在室内进行,主要内容是沟通学习、破冰课等;层次二是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高台演讲、信任跳水、水平云梯等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层次三属于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开设内容有盲人方针、求生电网、数字传递等;层次四属于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人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项目有信任背倒、空中单杠、高空断桥等;层次五是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项目有范例有求生墙、野外生存等。
这里将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层次,并不表明课程内容的优劣,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及时了解个人或团队的特点,对项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调配,最终达到培养目标。本研究将此类课程作为课程评价内容之一。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在结合拓展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参考不同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的评价指标,让从事拓展教学的专家针对拓展课程的特点对评价体系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将分析和评估的结果作为拓展课程教学评价的依据。具体指标可以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包含内容以下几个内容。
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理,难度适中;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教学计划安排得当,时间合理;与学生实际相适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团队发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手段选择得当;项目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清晰,教学场面的控制合理;注重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学生可接受水平相适应。
教学态度:教学准备充足;仪态、言语得体;重视师生间的平等交流。
教学效果:授课过程流畅;学生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良好;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人文关怀:重视心理适应与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拓展训练内容极为复杂,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这些人文因素不像其他学科比如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掌握动作的数量和完成动作的质量等容易量化,如学生课程表现态度、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等指标是难以量化的。例如学生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由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容易对野外环境放松警惕,在教学过程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某些高空项目中,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这类项目的完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效果,还有一些团队合作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最终团队的成绩也有可能对自身自我的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是对拓展项目进行定量评价不能足以反映出教学评价效果。遇到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只有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按照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以获得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信息。
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由于拓展训练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多的心理、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提升的学习,所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评价方法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主要采用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中不仅重视易于定量评价的内容,如对身体素质、生存技能的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如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心理适应能力等质的描述。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客观、准确;指标要细化,到位;教学评价方法要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以确保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更准确、更真实地评价反馈信息。
[1] 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2.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