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江南 吴秋来
(邵阳学院体育系 湖南邵阳 422000)
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公体课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简称,主要授课对象为非体育专业学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走出校园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邵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位于湘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阳市。本文对邵阳学院公体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对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邵阳学院公体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通过邵阳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以“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课程”、“课程资源改革”为主题,查阅期刊文献20余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以邵阳学院2013年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七里坪校区11、12级10个班级,共计人数50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0份,回收率约为96%,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21份,有效问卷459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6%。采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两次检验间隔15天对相同对象发放同样的问卷。两次问卷内容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和显著性检验,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0.92(P<0.01),根据“一般来说r≥0.80,即可认为该测量是达到了足够的信度”。说明此次调查具有有效性。
2.1.1 公体课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
据表1所知,邵阳学院公体课开展的体育项目当中,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在夹缝中生存。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当中篮球、排球比例较大,分别为98.5%、96.7%。武术、太极拳等项目虽然在高校当中开展,但所占比例较小,并且仅有此两项。说明了邵阳学院公体课课程资源匮乏,形式与内容单一。在调查当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是被动选择所学项目以完成学分。邵阳学院地处湘西南地区,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如打陀螺、抢花炮、高脚马、打禾鸡、板凳舞等内容丰富多彩,风格迥异。把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挖掘与整理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去,丰富课程资源一直是教育部门所倡导的理念与思路。
2.1.2 民族传统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据上所知,邵阳学院公体课开设课程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仅有武术和太极拳项目,场地、器材资源严重匮乏。过去使用过简单的初级剑和棍等器材,由于长久没有使用现已慢慢的丢失或遗弃。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只是现代篮球场地的综合利用,专业场地基本没有,这与项目开展情况具有高度相关联。与此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器材、场地要求较低等特点(如图1)。这与项目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找个空旷的场地进行徒手练习即可。并且项目动作产生人们的生存、生活当中,通过一些简单肢体语言传递着生产、生活的意境。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就是模仿祖先耕作时的情境,趣味性较强,并且动作简单易学。
图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比较(示意图)
2.1.3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当中,“很喜欢”的占27%,“喜欢”的占50%,“感觉一般”的占17%,“不喜欢”的占3%,“很不喜欢”的3%。从中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公体课课程资源具有一定可行性。首先,学生对于传统体育项目充满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陈旧的授课内容严重束缚大学生身心发展,慢慢地对体育产生厌倦。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现整理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977项,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2.2.1 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局限性
关于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否学习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见表2):有30%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汉族为7人占5%,少数民族为131人占95%;有70%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之甚少。包括文化定位及价值认识不够清楚,只能从电视或媒体宣传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中汉族为305人占95%,少数民族为16人占5%。
从中可以得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着差异性,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缺乏深度。反映出中小学课程学习的项目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如三大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同时与升学考试的跑、跳、投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以及传统的教学大纲具有高度的吻合性。
表1 邵阳学院公体课开展的体育项目情况(频数比:%)
表2 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局限性(N=459)
表3 邵阳学院公体课师资力量情况分析(N=36)
2.2.2 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
如表3所示:邵阳学院公体课授课教师有36人,其中31人是现代体育竞技项目(主要以篮球、排球项目为主),占师资力量的86.1%。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只有5人,占整体的13.9%。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结构不合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较少。主要表现在邵阳学院体育系学科建设目标的局限性。同时也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性。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名列其中;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体育学科研究的进步,更标志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2.3 资金不足,场地器材缺乏
调查所示,邵阳学院公体课场地以多块篮球场地和一个400m泥土田径场为练习场地。下雨天地面到处都是泥水浑浊,无法正常教学;晴天尘土飞扬,四处无树荫遮阳,严重损害了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对于器材而言,由于学校现正处于基建阶段,用于公体课的经费严重不足。同时在有限的经费当中,竞技体育项目占据绝大部分,用于传统体育项目寥寥无几,这样严重吞噬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场地严重匮乏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新世纪人才培养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资源改革中,应更多地开设和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在增加项目前提要对项目的整顿,不能盲目照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人为本的,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思潮。邵阳学院位于湘西南地区,民族传统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挖掘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落实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民族传统体育是依赖高校体育教学,依赖人去挖掘和传播,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后背力量,只有抓好学生教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才能发扬光大;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堂,不仅能深化体育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为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颖、趣味性强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因此两者相辅相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依靠人为载体才能传播,体育教师、学生是少数民族传统项目传播的最好载体,同时教师是学生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的中心枢纽。如果不处理好中心位置,学生也难以实施传播的使命。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技能的培训,让更多的体育老师掌握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培训中尤其要加强对青年的培训,新老更替要形成青年骨干力量。国家要加大对民族传统事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尤其要对一些挖掘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高校,要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在项目的场地和器材得到改善。这样可以带来“五增”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大,趣味性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数目增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同时也是全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民族认同感,提升了国家软实力。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需要课外活动的支持,方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换言之,课外的各种校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并在某种程度上才能使有些课程的课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空间,不应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还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努力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使其既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又不偏离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潮流。如:(1)在高校建立和健全民族传统体育协会与俱乐部;(2)组织比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3)广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艺活动。
[1] 车通.独立学院公体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2] 袁方.社会调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4.
[3]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