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健,孙守钧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和天津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一直是党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体现,滨海新区“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关滨海新区全面开发开放的大局。因此,扎实做好服务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加速滨海新区的农村城市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是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全面研究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采取SWOT 分析法,选取能为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的高等农业院校——天津农学院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 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为全面系统地对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采取SWOT分析法分析如下。
1.人才培养理念得到更新 天津农学院经过30多年的办学,不断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更新,在“十一五”期间,根据沿海都市型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三创一基”人才培养模式,即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程中,进一步提出了“3、4、5、6”的人才培养理念,即注重人才培养的3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4种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公民意识、竞争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5个满足(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要、满足办学单位的社会声誉需要、满足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需要、满足培养对象个人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6种能力(自信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及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利用外语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写作能力)[1]。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2007 年的11 043人上升到2011年的11 586人。2011年,在校本科生9 331人、高职生2 174人、硕士生80人、外国留学生1人;同时,夜大(业余)学生1 253人,其中,本科生366人、专科生887人。
3.学科专业有所加强 目前,学校有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7大学科门类,有42个本科专业(专业方向)、14个高职专业,有水产养殖、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预防兽医学4个硕士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农学、水产养殖学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有农学、园林、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环境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7 个省级品牌专业。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水利水电工程、林学、水族科学与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等一大批本科专业,并根据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建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生物制药、物流管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建设点,极大丰富了专业结构和布局。
4.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创新 近年来,学校提出了“三创一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具备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基本素质及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近期,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将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为因材施教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不同个体实际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宽、适”性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人才培养模式简表
1.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大,而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使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2]。
2.人才培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科专业结构尚不合理。农学学科专业多,涉及到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方面,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新专业尽管有所增加,但与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全日制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结构失调,成人教育缺口较大[2]。
3.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创新性不足,主要问题和具体体现见表2。
表2 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问题简表
1.滨海新区快速的发展态势需要大量人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以及滨海新区目前发展态势,笔者认为,滨海新区“十二五”期间具有如下发展趋势:(1)经济建设快速推进,投资创业的规模会不断扩大,“一港九区”布局逐渐显现,依托京津冀都市圈和中西部腹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位将基本实现。(2)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优化,在成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科技产业等重要基地的同时,服务业中以航运物流、金融业、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为主,人力资源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相关专业技术与经济管理人才支撑[3]。
2.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批农业农村人才《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滨海新区要以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以强街强镇为抓手,加快以城带乡和工业反哺农业进程,率先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向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外向型方向转变,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适合新区特点的沿海都市型农业体系[4]。这就决定了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必然需要一批农业农村人才。
1.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相对不足多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但由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期基础不够厚重,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偏见较深,使高等农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基础条件建设上历史欠账较多、缺口较大、条件不足。
2.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相对不强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机制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1)组织保障不强,缺乏对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协调、部署和监督等进行组织领导的专门部门及专门管理人员。(2)制度保障不强,关于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法规制度匮乏,特别是在人才引进、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细则欠缺。(3)经费保障不强,很少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5]。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用SWOT 模型列矩阵如下(表3),形成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模型。
表3 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模型
通过上述模型,可以将滨海新区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策归结为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四大战略,这四大战略既要同步实施,也要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要发挥优势,用好机遇,实现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取长补短,实现和谐发展;巩固特色,趋利避害,实现特色发展;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实现内涵发展。
[1]邢克智,马文芝.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因材施教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5-9.
[2]田健.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 555-21 557.
[3]吴建新.滨海新区“十二五”期间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2):23-25.
[3]滨海新区政务网.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bh.gov.cn/html/BHXQZWW/FZGH22148/2011-11-28/Detail_522486.html,2001-05-04.
[4]田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服务质量问题探讨[J].成人教育.201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