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分析形式化的探讨

2013-08-07 06:45符淮青
辞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名物扩展性谓词

符淮青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笔者在分析词典释义方式的基础上,提出表名物的词、表动作行为的词、表性状的词的“词义成分—模式”分析(符淮青2004:305—389)。词义分析的多种应用,证明这是有根据的理论概括。近读涉及这方面的论述有感,想对这种分析的性质和词义分析形式化特征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扩展性词语内容的分解

根据对词义在意识中呈现、表述形态的分析,我们认为词义最终是要用扩展性词语表示的。以一词释一词,用熟悉易懂的词来释义,只是使读者和听者在自己的意识中产生、构成某种扩展性词语或某种摹象表征罢了。以一词释一词,只是扩展性词语释义的代替形式。因此对词的释义内容的分析,就集中在对词典中词组、单句、复句释义词语的分析,也即旧说所谓的“多字”释义词语的分析,我们称之为扩展性词语。

语法学对现代汉语词组、单句、复句的成分及其意义关系的分析已经很成熟,成为我们这种分析的基础,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我们的这种分析是对扩展性词语表示的词义内容的分析,它必然是对词所表示的名物、动作行为、性状内容说明的一点、一片,而不是对词组,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主句、从句的分析。第二,语法分析有严格的层次性,可以一直切分到词,而这种分析是对扩展性词语表述的信息内容的区分,所追求的是分解出“词义成分”,分解出的词义成分则表示了词义内容的不同方面。从它们同属构成词的整体义的成员这一点上说,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划分为词义成分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分句。例如(以下例词释义皆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笋鸡 做食物用的小而嫩的鸡。

鹌鹑 鸟,头小,尾巴短,羽毛赤褐色,不善飞。

攀 抓住东西向上爬。

安适 安静而舒适。

在“笋鸡”的释义中,说明类别的是词“鸡”,说明体形的是词“小”,说明肉质的是词“嫩”,说明功用的是词组“做食物用”。在“鹌鹑”的释义中,说明类别的是词“鸟”,说明形貌特征的是三个句子“头小”、“尾巴短”、“羽毛赤褐色”,说明行动特征的是词组“不善飞”。“攀”的释义中,说明动作的“爬”是词,说明方式特征的“抓住东西”是词组,说明方向特征的“向上”也是词组。“安适”的释义中,说明性状特征的“安静”、“舒适”都是词。分解为词义成分的词组、句子,它们或者是体词性结构,或者是谓词性结构,必要时还可做结构和语义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特别指出的是,分解出的词义成分并不都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它们出现在自然语言组合之中,因此,自然语言不同结构的性质,各种结构中语言成分的关系,也就显示了这些词义成分的关系。上述“笋鸡”的释义词语是一个定中结构,中心语“鸡”表示类别,三个修饰语是限制“鸡”的,表示这种“鸡”的不同特征。“鹌鹑”的释义词语从语法上讲是一个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并列复句,但从逻辑意义上讲,后面四个分句都是限制类别词“鸟”的,说明这种“鸟”不同方面的特征。“攀”的释义词语是谓词性词语中的连谓结构,从语法上讲“抓住东西”和“爬”两个谓语地位是平等的,但从“攀”的词义内容讲,“爬”是表行为的,“抓住东西”和介宾结构“向上”一样,都是表这种行为的特征的。“安适”的释义词语是一个省略了主语、仅出现谓语的主谓结构[即:(人)安静而舒适],谓语是两个并列的词,合起来表示这种性状特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解释词义的扩展性词语本身是某种语法性质的语言结构,其组成成分的语义关系只存在于这种性质的具体语言结构之中。我们从中分析确定的“词义成分”,也只存在于它出现的一个具体语言结构之中。上面所说的“攀”的词义成分,只存在于一个具体的谓词性词语结构中;“笋鸡”的词义成分,只存在于一个具体的定中结构的词语中。“父亲”有人解释为“有子女的成年男人”,有人解释为“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的人”,虽然二者都是有定义内容的定中结构,但据之分解词义成分,则类词语和特征都不同了。我们把建立在词的释义方式基础上的这种词义分析,叫作“词义成分—模式”分析,其“模式”即指词义成分组合的语言结构。具体的词义成分存在于一个具体模式中,并由一个具体模式所包含。

二、词义表示的形式特征

从大量词典释义材料来看,汉语中表名物的词是用定中结构这种扩展性词语来释义的,换句话说,汉语中表名物的词,现代汉语是用定中结构来表示其内容的,定中结构扩展性词语就成为汉语中表名物的词词义的形式特征。定中结构因词义内容的不同有几种变化:

1.定义式释义,如上述“笋鸡”的释义。如果名物的特征多,需用较多的词语表示,则往往化为有多个分句的复句,但在意义上,众分句表示的特征仍是修饰限制其中出现的类词语的,如上述“鹌鹑”的释义,而且也易于将其中的类词语和部分说明特征的词语转写成定中结构。

2.定中结构的中心语是“部分”。如:地幔 地球内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2900千米。其中心语“部分”非“地幔”的类词语。这多用于说明被释词所指物为某个整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的释义。

3.以同被释词近义或意义相关的词语做中心语,加以适当修饰限制的解释词语。如:物质 ①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类被解释的词抽象程度很高,不可能再找到比其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做类词语,它属于名物词范畴,仍以定中结构释义。

大量词典释义材料显示,汉语中表动作行为的词是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词性结构来释义的,换句话说,汉语是用这种类型的谓词性结构来展示表动作行为的词的内容的,因此,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词性结构就成为表动作行为的词词义的形式特征。

我们分析过这类词的词义成分是在一定项目中变动的,不同的词以具有不同项目的词义成分、不同内容的词义成分、词义成分的不同结合而显出不同的特征。例如:

1.动作行为具有程度限制:苛求 过严地要求。

2.动作行为具有确定的关系对象:捐资 捐助资财。

3.动作行为具有确定的施动者:嫁 女子到男方家成亲,也泛指女子结婚(跟“娶”相对)。

4.词义含有多个动作行为:埯 挖小坑点种瓜、豆等。

5.词义含有条件原因的内容:还手 因被打或受到攻击而反过来打击对方。

6.词义含有目的结果的内容:摇头 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或阻止。

我们正是根据解释表动作行为的词词义的谓词性结构的形式特征,有根据、有条理地分解它的复杂内容的。

动词中表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如说、爱等),表示一般行为而动作性不强的词(如做、进行等),其词义内容同表动作行为的词有明显的不同,但也要以动词为中心的谓词性结构来展示它的内容。

汉语中表性状的词释义方式多样,但词典释义中应用最多的是主谓结构的谓词性词语,主语部分(用括号或不用)表示适用对象,谓语部分表示性状特征,主语部分可以不出现。如:

安康 平安和健康。

轻浮 言语举动随便,不严肃不庄重。

乖戾 (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

“安康”的释义适用对象未出现,“轻浮”、“乖戾”的释义适用对象皆出现。适用对象未出现,可能是适用对象广泛,也可能是无须说明。表性状词的适用对象可以是陈述、修饰、限制的对象,如“轻浮”中的“言语举动”、“乖戾”中的“性格、言语、行为”。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性状词的适用对象是确定的,在释义中只能选择性地列举其类别,因此各类适用对象的关系多是选择性的。性状特征则可以做“项”的分割,如“安康”的“平安”、“健康”是两项,“乖戾”的“别扭”、“不合情理”是两项,“轻浮”的“随便”、“不严肃”、“不庄重”是三项。各项性状特征的语义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如“安康”;有的是选择关系,如“乖戾”;也可能是兼而有之。少数性状词的多项性状特征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腻烦 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是因,“感觉厌烦”是果。

其他不使用这种释义方式的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换为这种模式。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中表性状的词主要是用主语表示适用对象,用表示性状特征的谓词性结构做谓语,表示词义内容,这种结构的扩展性词语就成为表性状词词义形式上的特征。

只能用作修饰语的属性词(也叫区别词)以修饰语标志“的”为结尾的扩展性词语释义,如:

因此,结尾带修饰语标志“的”的扩展性词语就成为这类词词义形式上的特征。

上面我们从释义方式总结出表名物、表动作行为、表性状的词词义形式上的特征。表名物的词不可用表动作行为的词、表性状的词的释义方式释义;表动作行为的词、表性状的词若用定中结构(注意,非状中结构,如“跳 一起一伏地动”)释义,必然成为准定义式,即,充当中心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同被释词语法属性不同,如“咸

像盐的味道”。由此可见,我们确定的这三类词以扩展性词语表示词义的形式特征,是有根据的。

三、词义分析形式化的应用

词义分析的形式化有多种探索。我们的做法是:1.以有形式特征的扩展性词语释义模式作为分析的框架;2.通过比较不同词典的释义、考察语言的应用情况来确定词义成分;3.选择调整词义成分和模式,使其规整。我们称之为“词义成分—模式”分析。

笔者曾分析汉语表示吸食液体食物的动词的“词义成分—模式”,列举如下:

从这个形式化词义内容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各词行为(D1)的相同点,可以看到各词施动者(B)、关系对象(E)的同异,关系对象中用括号的是选择性的。从中可以看到“抿”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动词,除了行为(D2)“喝”同各词相同外,还含有另一行为“沾”(D1),而“沾”的行为必有身体部位“用嘴唇”、程度“轻轻地”、数量“一下”的限制(d1表示),其行为“喝”的关系对象“液体”(E2)也有数量“一点”(e)的限制。

笔者据《汉语大字典》(1986—1990,以下简称《大字典》)对“小”义的解释,对其中的两个意义及其联系做了分析:

①细;微。……《说文·小部》:“小,物之微也。”……《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又使变小。《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而小之。”……

④年幼的人。《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郑玄笺:“小大犹长幼也。”

《大字典》①是用两个同义、近义词释其性状义,属一词释一词;用“使变小”释其行为义,为谓词性扩展性词语释义,但词义内容未展开。④是用定中结构扩展性词语释名物义,词义内容已展开。为了更明晰地说明此三义的发展联系,我们以有形式特征的各类词的释义模式为框架,调整词义成分和模式,说明如下:

“小”的本义生出新义,是由于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句法作用不同,分别指示性状、行为、名物。它们在表示“量小”这一点上有联系,本义表“小”的性状,行为义表可以产生这种性状(的事物)的行为,名物义表具有“小”(这里指年幼)性状的人。

借助于这种形式化的分析,也可以说明词在组合中词义特征的变化。例如“吃”的词义内容据词典释义及语言应用情况可以说明如下:

“吃”的施动者可以是“人或动物”,“食物”可以是固体的或液体的,这样“人”、“动物”、“固体食物”、“液体食物”就成为选择性特征。“咀嚼”、“吞咽”可以说是“吃”的固有特征,而在“吃药”中,“咀嚼”特征可能消失,而在“孩子吃奶”中,不仅“咀嚼”消失,还生出“吸吮”的特征,这是在语境中孳生的特征。词在运用中词义的动态变化,借助于这种形式化的分析,都可以得到说明。

1.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符淮青.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猜你喜欢
名物扩展性谓词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提高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扩展性阅读能力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如何充分利用扩展性栏目
比ITX还小华擎推首款Mini—STX主板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网络教学平台的扩展性研究
继承传统训诂研究法拓展名物研究新路径
——评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