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良, 孙春青, 潘跃平, 秦文斌, 姚悦梅, 潘永飞, 张振超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句容 212400)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最重要的叶菜类蔬菜之一,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1-2]。甘蓝耐裂球性好,能延长收获期,农民可以选择价格合适时收获销售,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甘蓝品种的耐裂球性要求也越来越高[3]。
前人在研究甘蓝裂球原因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发现引起甘蓝开裂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如施肥量[4]、水分、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等。二是内因,如遗传性状[5]、生理因素[6]、解剖结构[7]等。本试验以结球甘蓝品种瑞甘20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甘蓝结球过程中蜡质含量以及叶球成熟后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细胞壁、角质层、维管束、导管等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期对甘蓝耐裂球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结球甘蓝品种为晚熟耐寒品种瑞甘20。2010年8月13日穴盘育苗,9月10日(6片真叶)移栽,2011年3月15日采收。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创新园区进行。供试试验田土壤为黏壤土,pH 6.6,有机质含量1.5%,碱解氮(N)、速效磷(P2O5)、速效钾(K2O)含量分别为68.2 mg/kg、40.6 mg/kg、108.5 mg/kg。
氮肥用量设3个水平,折合纯氮用量分别为15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 次,小区面积13.2 m2,采用高垄3行定植,株行距 45 cm×55 cm,每小区栽48株。各处理在做垄时统一基施等量的磷、钾肥,施用量为钙镁磷肥1 050 kg/hm2、氯化钾450 kg/hm2。氮肥为尿素(含N 46%),分3次施下,做垄时施1/3作基肥,莲座期(10月25日)和结球期(2月5日)各施1/3作追肥。
1.2.2 田间裂球率 从甘蓝商品成熟期至成熟期后21日,每7 d观察1次,计算裂球率并观察裂球方式。裂球率=裂球数/调查球数×100%。
甘蓝裂球性以适时收获期7 d后的裂球指数来界定。分为6级:0级,无裂口;1级,裂口1层;2级,裂口2层,且最长裂口在叶球纵径或横径的1/2以内;3级,裂口3~5层,或裂口2层且最长裂口在叶球纵径或横径的1/2以上;4级,裂口6~10层;5级,裂口10层以上。
裂球指数=∑(某级裂球株数×该级指数)/(调查总株数×最高裂球级指数)×100
1.2.3 叶片蜡质含量的测定 从定植后65 d(结球始期)至叶球成熟每份材料每60 d取1次样,另外在成熟后21 d取1次,共取4次。按照随机取样原则,在每份材料的每个重复中选取大小相近、成熟度一致、无病害、无创伤的叶球4株。取每个叶球的前12层叶片,利用打孔器取样,参考Russin等[8]的方法,清洗叶片表面,待表面晾干后称重,将叶片在预先称重的盛有50 ml氯仿的培养皿中浸泡1 min后取出,待氯仿挥发完毕再次称重,计算蜡质含量,重复20次。
1.2.4 叶片显微结构观察 甘蓝成熟后,将叶片用FAA立刻固定,保存在4℃冰箱中备用。石蜡制片,切片厚度为8~10 μm,铁矾苏木精染色,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1.2.5 数据分析 数据用SPASS V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瑞甘20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着成熟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特别是在叶球成熟后14 d开始,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增长幅度较大。
不同氮肥水平下瑞甘20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后7 d,施氮量150 kg/hm2处理和施氮量225 kg/hm2处理无裂球,而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分别为5.6%和2.4,显著高于前两个处理(P<0.05)。成熟后14 d,裂球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裂球率在0.7%与7.2%之间;此时裂球指数在0.2与12.5之间,施氮量450 kg/hm2处理裂球指数显著高于施氮量150 kg/hm2和225 kg/hm2处理(P<0.05)。成熟后21 d,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分别在2.8%与12.9%和3.9与22.6之间。
结球期至成熟期,不同氮肥处理蜡质含量皆呈升高趋势;成熟期以后,蜡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结球期至成熟期,3个处理的蜡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后21 d,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施氮量450 kg/hm2处理(P<0.05),结合甘蓝裂球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成熟后叶片蜡质含量与结球甘蓝裂球呈负相关,叶片蜡质含量低的甘蓝易裂球,蜡质含量高的甘蓝耐裂球。
从图1可以看出,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甘蓝成熟后,叶表皮细胞壁厚为3.5 μm,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小,呈椭圆形,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间隙小,角质层厚度为3.3 μm,维管束发达,导管细且多。施氮量225 kg/hm2处理的甘蓝表皮细胞壁较厚,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较小,细胞间隙较小,角质层厚度为2.9 μm,维管束较发达,导管较细较多。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甘蓝表皮细胞壁薄,表皮细胞大、长,薄壁组织细胞大,排列疏松且形状不规则,细胞间隙大,角质层薄,维管束不发达,导管粗且少。
图1 成熟甘蓝叶片的组织结构Fig.1 The leaf tissue structure of cabbage at maturity
3个处理的甘蓝成熟后,叶片下表皮细胞均比上表皮细胞小。施氮量150 kg/hm2处理与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相比,下表皮细胞和薄壁组织细胞变长、变大,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形状更加不规则。施氮量150 kg/hm2和施氮量225 kg/hm2处理的甘蓝下表皮细胞、薄壁组织细胞变大,但仍呈椭圆形。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甘蓝抗裂球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表皮细胞排列紧,细胞吸水后细胞壁承受的膨压在各个方向上是均匀的,因而胞间不易开裂;而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甘蓝易裂球是因为表皮细胞的细胞间隙大,细胞吸水后,胞壁受到的膨压在各个方向上不均匀,导致胞间易开裂。
施氮量的不同势必会影响结球甘蓝的生长量,从而影响甘蓝叶片组织结构,而叶片的组织结构与甘蓝裂球密切相关。许多研究指出,果实的组织结构特点与裂果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石志平等[9]认为枣果开裂与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亚表皮细胞层数、表皮厚度及中果皮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有关。在荔枝[10]、番茄[11]等研究上也证明果皮组织结构和裂果有着密切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甘蓝裂球与成熟后叶片细胞壁的薄厚、维管束和导管数量有着一定的关系。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甘蓝成熟后叶表皮细胞壁较厚,木质化程度高,机械强度大,承受外界不良条件能力强,不易裂球。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甘蓝表皮细胞壁薄,木质化程度较低,机械强度小,承受外界不良条件能力弱,易裂球,这与秦智伟等的研究结果[4]一致。许多研究者认为,角质层厚度与抗裂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果肉的膨胀速度超过角质层的扩展速度可能是引起裂果的主要因素[12-13]。本研究中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甘蓝角质层较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甘蓝厚,维管束和次生木质部导管多,加强了机械支持的作用,耐裂球性也增加。一般地,开裂叶球与正常叶球表皮相比,细胞是不规则的,且排列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开裂叶球的上下表皮细胞都有个别细胞突然加大或变长,正常叶球的叶肉细胞都是比较规则的椭圆形,而且排列整齐、紧凑,细胞间隙较小,本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点。
另外,蜡质含量是影响甘蓝裂球的重要指标。施氮量450 kg/hm2处理的甘蓝成熟期后21 d蜡质含量减少,表明叶片中蜡质堆积疏松,水分易于渗透进入叶片细胞中,导致叶片细胞膨大而易裂球。
[1]张振超,戴忠良,潘跃平,等.结球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组织快繁体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0):2123-2127.
[2]秦文斌,王志建,涂安君,等.春甘蓝新品种春甘2号的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112-113.
[3]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等.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园艺学报,2009,29(增刊):657-663.
[4]秦智伟,王丽娟,王 超,等.甘蓝裂球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4):344-346.
[5]庄 木,张扬勇,方智远,等.结球甘蓝耐裂球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J].中国蔬菜,2009(2):12-15.
[6]曾爱松,刘玉梅,方智远,等.甘蓝结球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与裂球性的关系[J].中国蔬菜,2009(20):11-16.
[7]汝雪娟.甘蓝叶片组织结构特征和叶片中钙、钾及蜡质含量与裂球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09.
[8]RUSSIN J S,GUO B Z,TUBAJIKA K M,et al.Comparison of kernel wax from corn genotypes resistant or susceptible to Aspergillus flavus[J].Biochem Cell Bio,1997,87:529-533.
[9]石志平,王文生.鲜枣裂果及其解剖结构相关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2):92-94.
[10]王聪慧,韦邦稳,高飞飞,等.荔枝果皮组织结构及细胞分裂与裂果关系的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1(2):10-13.
[11]刘仲齐,薛 俊,金凤媚,等.番茄裂果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及其杂种优势表现[J].华北农学报,2007,22(3):141-147.
[12]MATAS A J,COBB E D,Paolillo D J.Crack resistance in chery tomato fruit correlates with cuticular memberane thickness[J].Hort Science,2004,39(6):1354-1358.
[13]GIBERT C,LESCOURRET F,GENARD M.Modelling the effect of fruit growth on surface conductance to water vapour diffusion[J].Annals of Botany,2005,95:67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