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英语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频繁的英语考试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使大学的专业课遭到沉重打击。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专业课只要考及格就行,毕业论文也只是走走过场罢了。
与此同时,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畸形的语言格局: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水平日渐退化。
为此建议如下:
1.重视汉语教育。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建议从小开始重视汉语教育。小学至初中,重视中文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教学。除语文、数学课程外,大幅度减少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变成高年级后的选修。大幅度减少各类考试的科目,给孩子体会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
3.治理中学、大学、考研等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确定外语教学中英语与其他外语合理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应该一刀切。
4.在大学课程中改变英语教学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除外语专业外,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
(张树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