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生
摘要:文章以“氯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为例,阐述了我校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描述了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使学生学得了、学得到,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学得有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分析;灵活
案例背景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必要的实验技能以及分析、综合、归纳和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这充分说明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区化学教研室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和尝试.“优化实验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高一化学上册第二章《2.1课堂实验、探究与实践》的实验课.本课题包括氯化氢的物理性质,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防止倒吸的措施及原理、气体的检验和验满等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实验中制取气体的典型代表.本课题在本书中乃至中学无机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更是后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题的内容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取氢气和制取二氧化碳后,已经储备了一些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学生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还不牢固,特别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即知识的迁移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氯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实验设计,初步获得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氯化氢装置的设计、防止倒吸的措施及原理.
四、课前准备
教师、实验员准备以下相关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材料:大试管、圆底烧瓶(250 mL)、分液漏斗、 烧杯、集气瓶、漏斗、酒精灯、T形管、导管、玻璃管、滴管、玻璃棒、铁架台、铁圈、铁夹、弹簧夹、双孔橡皮塞、火柴.
药品:浓硫酸、食盐、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以上实验材料每桌一份.
五、教学过程(略)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归纳出氯化氢的物理性质.由于学生预学(课前复习,明了已有的学习经验,了解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实验室制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很快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得出三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规律.之后引导学生对氯化氢发生装置进行探索、改进,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完善.然后又鼓励学生回顾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归纳出实验室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氯化氢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完善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其实验设计的能力,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准确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再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出尾气处理装置.最后教师点拨和启发学生完善实验装置(可能需要净化装置),增强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分的条件.学生通过动脑(分析、思考)、动口(表述、讨论、答辩)、动手(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经验反思
(一)成功的:1.对学生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学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学生学习过程,也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改进课堂情景引入策略,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气氛和谐,发言踊跃.
3.教学模式“复习——启发——探究”,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机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笔画、动手做”.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好,还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有愉悦感,听得懂、记得牢、问得出、说得明、用得活.课后能主动寻问,关注未知,对学习充满自信.
(二)困难和不足:1.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特别是不够了解各位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2.探究设计活动所耗费时间较多,感觉课时紧张,没能有效训练和反馈.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