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乐学”感悟

2013-07-29 02:27胡传荣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乐学数学课堂

胡传荣

摘 要: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开发儿童的兴趣特长,展现生命的活力,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数学课堂;乐学感悟;乐学情境;质疑教学

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知者”的境界,是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开发儿童的兴趣特长,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趣和灵性,缺乏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的数学课堂学习如何才能真正活起来呢?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营造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并进行启发:“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能系统地将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

成功地导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学习课堂,关键是教师要讲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将一些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笑话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不满的情节。创设了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使两人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操作性情节。使学生在一些实际问题上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性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竞争可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中,会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可以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中提到的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首先,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經验作为铺垫。

其次,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再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最后,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

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

综合。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们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张健,胡建华,王琪开.理论与实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小学校)

猜你喜欢
乐学数学课堂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