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萍
摘 要: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手托下巴,双眉紧锁。究其根源,他们说:“没有词可写,无话可说。”这实际上就是学生缺乏作文的素材。
关键词:素材;情感;激发
什么是作文素材呢?是指在社会中积累起来的,还没有经过整理、集中、综合、提炼的材料。素材是作文的原始材料,原始材料缺乏,当然写不出作文,那么应当怎样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素材必须来源于生活,积蓄是生活之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挖掘习作素材,是解决学生缺乏习作素材的一剂良方。
一、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源泉。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会劳动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为,我每周向学生布置“生活作业”,难易适度。诸如养花、喂鸡、扫地、洗衣服、帮妈妈做饭等,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了直接的生活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素材写成作文,于是学生妙笔生花,《今天,我喂鸡》《养花有感》《洗刷刷、洗刷刷》等一篇篇反映学生真实生活、表达学生真情实感的文章应运而生。
二、开展活动,寻找素材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锻炼才干,寻找素材。我引导学生开展文艺、体操、音乐、科技、书画、手工制作、自然等活动。通过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既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激发他们高涨的习作热情。因此学生笔下生辉,写出了《纸托小杯》《鸡蛋竖起来》等形象生动的科学趣文。
三、培养特长,开拓素材
我们培养学生,不是要高分低能的庸才,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不仅可以使学生生活充实,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实际上,培养特长、爱好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作文的素材。我提倡学生从小多才多艺,并在班级中给他们创造展示特长、爱好的机会,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感,有了这样丰富的生活做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写了《我参加朗诵比赛》《六一好》《我学会了电脑》……没有各种各样的特长、爱好,就没有五彩缤纷的作文素材,自然就写不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四、凭借阅读,发掘素材
阅读教学在小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和课内的学习可以相辅相成。使学生开拓眼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实际上,课外阅读也同样充实着学生的生活,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动脑、动手,作文素材也会因此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比如我班的淑怡同学,他特别喜欢文学作品,一次他读了许地山的《落花生》,边读边想,深受感动,同时也动手种了一盆花生,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花生终没能结果,十分沮丧。之后,她详略了当地记叙了种花生的经过和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受,写成了一篇十分生动的作文,这篇作文的素材不是观察周围的事物得来的,也不是老师或家长提供的,而是作者从课外阅读中动脑、动手,自己创造出来的。
五、巧用媒体,创造素材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接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作文教学亦然,教师借助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中,农村孩子大多没有见过公园,对《公园一角》的作文很难产生兴趣,缺少写作素材,我就给他们放映一些公园一角常见的事物的幻灯片,如假山、喷泉、亭台楼阁,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言,生动地描绘公园美景,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画面,可强化作文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信息输入效率,学生写作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主人翁态度去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创造写作素材,找到清甘之水的源头,作文源泉定然不会“枯竭”。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