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平
摘 要:几何一向以抽象和推理嚴谨著称,曾困扰着广大学生,因此,几何教学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它是一块展现动态图形的“黑板”,将图形信息以丰富的、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直观性差的缺陷,打破了传统几何教学中尺规教学的方法,为几何教学改革及创新注入无限活力。成为教师几何教学和学生几何学习的有力助手,“几何画板”与几何教学的整合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几何画板;课堂效率;创设情境;动态演示;模拟实验
一、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几何概念
案例1:初一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时,虽然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触过直线、射线和线段,但大部分学生对其概念仅限于文字的描述和头脑中一点残留的记忆,因而未必能真正理解其本质属性,特别是他们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延伸性一定不能正确地理解。遇到这样的题目(图1),很容易在直观上出现错觉,导致出现错误,此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由图1动态显示,让射线和直线延伸(图2),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结果,并及时指出直线在平面内可以向两方(端)无限延伸,射线只可以向一方(端)无限延伸,而线段是不可延伸的等特点。在这样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三者的区别,让学生在原有的简单理解(对直观图形的形象认识)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了这些基本概念的严谨的数学定义和几何特征。
二、动态演示,突破几何定理难点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的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要突破这一难点图像教学是关键。但传统的借助手工作图难以高效直观地解决这类问题。“几何画板”可以形象直观地进行各种动态演示,使一些不易作出的图形“原形毕露”,看到各种变化的“庐山真面目”,帮助学生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使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案例2:在初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为了突破学生最难掌握的“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一教学难点,我们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将反比例函数y=k/x图象变化特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A在直线上滑动带动常数k的变化,我们则可以清晰地看出常数k变化时,图象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总结出以下结论: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在第一、三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图3),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在第二、四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图4)。
三、模拟实验,探究图形变化规律
在初三总复习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O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放在O处,让它绕点O点旋转,与两条直角边EO、FO分别与长方形的边交于点M、N。试探索四边形ONBM面积和正方形ABCD面积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点动画按钮,让等腰直角三角形EOF绕着O点旋转,学生很容易发现:四边形ONBM的面积没有随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而变化,这就是一个隐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很快想到用“割补”的方法研究,自然想到Rt△MOG和Rt△NOL(图6),进而发现Rt△MOG≌Rt△NOL,这时,四边形ONB的面积和正方形ABCD面积的关系也就水落石出了。学生研究动态变化中的图形的特点,困惑在于:图形变化过程中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着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显性的?为解决这个难题,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动态过程,让学生分析动态图形中的变与不变、隐与显的关系。
总之,“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不仅给几何教学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而且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得以改变,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提高学生几何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几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何华兴.几何画板在解析几何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07(Z1).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薛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