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英
1.执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当他符合了特定的条件时,他也就具备了此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一种手段。国家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国家可比、事关公共利益的原则,在涉及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技术领域实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执业资格制度通常需要有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如法律依据、确定标准、统一考试、注册管理、继续教育、调解仲裁、监督检查与惩罚措施等等,这些就是执业制度的一套系统。
可以说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发展和延伸,是在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个重要决策。现在的执业资格制度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英、美、加、日等国家发展的较完备,在执业资格的管理标准、评价体系、运作方式等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了,也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执业秩序的重要保障体系,是建筑于求职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
我国执业资格制度是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的。1995年,国务院以国办发(95)第1号文,进一步明确了加强职称改革工作要统一管理,至此,我国正式开始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和实施包括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药(中药)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造价工程师、注册税务师、企业法律顾等约23项执业资格制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依法参与市场竞争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择业的市场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和更换职业,将成为人们普遍的择业方式。因此国家对行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单位进行管理,也要加强对执业人员的管理。我国目前对行业的管理,主要是对单位资质的管理,对单位人员资格的管理才刚刚开始,也就是从建立执业资格制度以后,才强调在审核单位资质和评定单位等级时,还要看它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数量。因此说是市场的发展需要决定建立执业资格制度已经势在必行了。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对国家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建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当时的人事管理制度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由政府按党政机关的模式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人事管理调整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这包括管理模式、宏观调控和具体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与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一样的,需要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市场为基础来进行配置。所以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衔接。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政府依法控制、实行准入控制的、采取社会化考试评价机制、政府注册登记的或政府授权行业主管部门登记的、强化监督管理的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等手段,来实现人材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深化职称改革的主要职能,一是要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竟争机制;二是推行执业资格制度,规范行业市场的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三是建立考评结合、公开、公平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逐步推行个人申请、社会评价、单位聘用的职称制度。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并无职称这种提法,他们主要靠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如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等。深化职称改革的目地就是要强化执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淡化职称的概念。也就是以后专业技术职务是由单位管理的,评价是社会化的,不再搞政府统一评审,而是单位的评审组织自行进行评审。今后有一些专业技术系列在条件成熟后,都可以向执业资格制度转化。这些资格考试将来在条件成熟时都可能转入执业资格考试。所以说在职称工作里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是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建立执业资格制度以后,在加强岗位控制、准入控制、规范行业市场的依法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保证行业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强化竞争机制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在国外,要取得执业资格,以及连续获得执业的注册权利,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能停滞不前。这种制度对于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持知识更新是各国执业制度的一个特点,这是很重要的。应该说,继续教育的内容也包括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由此看来执业资格制度对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动态管理。建立与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必定会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取,自觉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实行对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管理,是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这些国家近百年的历史证明它对市场经济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实际上这一制度也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平等进行国际间经济与技术交流合作的需要。比如我国建筑师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就是一种国际惯例。1999年我国召开了一个注册建筑师国际标准大会,这个大会主要通过了我国与美国共同起草的建筑师国际标准,同时两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对方注册建筑师考试和执业资格的协议。因为我国承担了在一百多个国家中推广中美共同起草的国际标准的任务,我国在该方面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个标准通过后,美国与我们国家签订互认就具备了条件。1997年,我国与英国就注册结构工程师互认签订了协议。目前,我国已经在这两项执业资格制度上解决了与国外互认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也更加广泛深入和密切了,今后将有更多的执业资格与世界各国进行双边或多边的对等互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顺利的进入国际市场。
由于执业资格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因此其发展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联。发展是硬道理,经济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对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应的要求,一些与国家利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行业必将要陆续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特别是由于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政府从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加强管理的目标出发,对人才的评价重点将放在研究和实施执业资格制度上,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国情与国外不同,我们国家执业资格制度也不可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必须走自己的路,在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范围标准上要有中国自己的特点。我们国家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专业覆盖面可能会宽于发达国家,也就是在一些国家不需要建立的,在我国就需要建立。如资产评估在国外属于服务行业,它不需要国家统一去建立管理制度,评估人员是以自己的资历、信誉赢得客户,即使没有评估资格的,也可以进行评估,因为它不违法。在我国就不同,如资产评估人员所承担的大部分评估项目在我国是国有资产,对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的评估事关国家利益,特别是外商合资或入股的企业的资产评估就更加重要。这是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关系到财产流失的问题,所以对这些行业,要实施整体控制的手段。这就是中国特色,这也是为了确保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损失。
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执业资格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现在人们的就业方式趋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在这种形势下,执业资格也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说,执业资格制度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执业资格性质也决定了它将会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相依存,并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执业资格制度还在发展中,而且还是极具发展前途的一项制度,它的特点还不太清楚,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摸索到它的规律,才能为它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由于我们还缺乏对执业资格制度的全面认识,还没有掌握它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的工作只能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以确保执业资格制度有序地向前推进。
[1]关于建立建造师制度的若干问题——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早生,2003年4.
[2]陈鹏,向杰.浅谈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性,《科技信息》2011年第13期.
[3]张智均.浅析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性,《中国林业企业》,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