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与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

2013-07-28 03:09:07王金荣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5期
关键词:存货劳务会计准则

王金荣

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些是由于管理当局及相关人员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故意修改、掩盖、夸大或缩小某些会计数据,通过人为的暗中操纵形成的违规性失真,对于这类失真,就需要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加以解决。有些是由于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时,利用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选择的灵活性而形成的规则性失真。

一、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人员执行会计业务的统一标准与模式,它成为企业会计人员完成会计活动的依据。但是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国家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也包含了若干企业可自由选择的会计方法,从而形成会计自由空间。

由于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存在可自由选择的自由空间,所以,必然会导致所形成的会计信息的不同,即它可能会与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果较接近,也可能与企业实际的财务成果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必须要识破各种障碍,认识到这种规则性失真背后的实质,才能避免作出错误决策。

二、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的几项具体内容

1.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资条件,它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的实务形态,它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以折旧的方式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在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上,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符合折旧费用的分摊与固定资产带来的收益相配比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的任何一种。而无论选择何种方法,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前就预先估计它的使用年限、净残值,使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折旧总额是相等的。但是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各期的折旧费用会有较大差异,这样,对企业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企业都在力争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在各期的实际损耗价值,使财务报表能公正表述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但同时企业也考虑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下,力争缴税最少或最迟。而且,企业面对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涉及的人为性可控因素是很多的,如企业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残值等的估计是否科学、准确,选择方法是否得当等,就成为了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时的自由空间。

2.劳务收入的核算与确定问题

企业提供劳务取得的总收入,一般按照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但是在收入确定上,往往要根据所提供劳务是否跨年度分为不跨年度劳务收入与跨年度劳务收入。针对跨年度劳务收入,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的予以估计,则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劳务收入,否则,根据企业预期已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得到补偿,决定是否将已发生的成本确认为收入、还是确认为当期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对于确认尺度的把握就为会计计量提供了自由空间。

3.发出存货的计价问题

企业取得存货的目的是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随着存货的取得,存货流入企业,而随着存货的销售与耗用,存货则从一个生产经营环节流向另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由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计价结果各不相同,因此,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以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为例,若该存货的单位价值是处于不断上涨(或下降)中,采用先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成本会使得当期单位产品成本较低(或较高),可能会使管理者误认为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不好)而产生了较低(或较高)的产品成本,对企业加强企业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4.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计算问题

辅助生产是指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基本生产车间、厂部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辅助性生产和劳务供应。如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动力生产、工具制造、设备维修等。辅助生产车间是企业从事辅助生产的部门。辅助生产成本是为了核算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而设立的,尤其是辅助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

以直接分配法为例,是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车间或部门进行分配,而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消耗的费用忽略不计。这样核算,使辅助生产车间消耗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转嫁到了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车间或部门,会使各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车间或部门所消耗的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的单价上升,从而影响基本生产车间核算的准确性,对企业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重大影响。

而选择不同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计算方法,其辅助生产成本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及以外的车间或部门进行分配的结果截然不同,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判断,影响企业各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会计政策、方法的制定与选择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信息具有经济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应该追求会计准则的完美性,但是,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可能使得单纯的追求会计准则的完美变得不现实,且会计实践也很难做到,这也恰恰是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的必然性。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我国税收,影响到资本流动,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有效利用,影响到股东、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因此,国家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该考虑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前瞻性,综合考虑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综合素质,综合考虑我国会计实践中实际操作的规范程度,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我国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及健全性。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经营目标,合理谨慎的选择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1]李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2]高文.会计政策选择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8.

[3]翁莹.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1.11.

猜你喜欢
存货劳务会计准则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福建轻纺(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32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1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