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兰
小规模纳税人是针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的,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使用逃避或减轻纳税义务的涉税违法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就是偷逃税行为。
1.“节源开流”偷逃税。小规模纳税人在账簿设置和财务核算上呈现随意性、不规范性。通过收入不入账、资金直接划转拨付等形式少列不列或分解收入达到表面上的“节源”进行偷税。小规模纳税人通过多列或虚列支出达到表面上的“开流”而偷税,如企业有意识地列出一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或多列虚增支出从而冲减企业利润,或捐赠过度积累企业政治资本偷逃税收。
2.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税率。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是商业活动中的弱势群体,税务部门对其征管稽查较之一般纳税人粗放,于是,一些小规模纳税人达到了一般纳税人标准也不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这种现象在商业零售、水泥生产、加工修理修配等行业比较突出。
3.不使用或不按规定使用发票。有些商铺老板公然拒绝开具发票,有些以给消费者提供优惠的方式不开发票,逃脱税款。有些免税纳税人与应税纳税人利益勾结,从而为应税纳税人代开发票,由于各种税的征收率有高有低,因此有些企业跨行业跨业务混开发票,如本来要开的发票缴纳的是所得税,却开成缴纳增值税的发票,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4.网上交易使得税收征收存在盲点,为不法分子提供偷逃税之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小规模纳税人通过网上交易,而我国对于网上交易的税收管制还不健全,无法管制比如网络销售的隐蔽性带来的偷逃税行为,又加之传统税收核算技术无法普及到网络,势必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1.主观上来讲:(1)纳税人心理作用。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经营的不过是小赢小利,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给税务机关,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纳税待遇,那么理性的纳税人在决定是否守法纳税时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比较缴纳税的成本和收益来决定是否申报纳税,守法纳税会带来一定的纳税成就感和一些经济上的信誉,而成本则是经营成果的分割,如果纳税人在得不到应有的良好的纳税服务情况下,定会打击纳税人的缴税积极性,况且不依法缴纳税款在税法执行不严的环境下,是人的本性决定的。(2)税务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在我国,大多数小规模纳税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员素质也不高,对税收机制的运行不了解,认识不到税收在财政调控中的重要性,即使有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容易自觉地从国家大体出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可能在无意间造成了偷逃税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人员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可能会不依法办事,甚至出现主动以权谋私的行为。
2.客观上来讲:(1)中国的收入平均化、纳税环境、文化的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公平,高收入人群利用他们的人际关系网,采用多种手段偷逃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榜样”的力量,小规模纳税人的效仿以及他们应有的小农意识泛滥,从而偷逃税行为开始普遍存在甚至在经商人眼里成了一种精明的行为。(2)税务机构缴税技术没有跟上新的交易工具的发展,法律在有些方面存在缺陷。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地下交易更加泛滥,这种网络交易的掩蔽性带来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了网上交易的黑色征税地带,又由于税法的稳定性,不容易跟上技术的发展,因此一些交易成了税法盲点。
为了控制小规模纳税人偷逃税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必要对这一犯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和规范,从征税、管税、用税三方面着手达到控制小规模纳税人偷逃税风险。
1.加强税法宣传,营造良好的守法纳税的社会风气。税务机关要积极做好税法宣传工作,一方面让广大民众认识到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运用一些简单的事例解释清楚我国的税收机制是怎么运行的,提高群体公民的纳税常识。另外,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守法纳税的行为是高尚的,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出一两件偷逃税案例进行全民教育,以起到警戒民众的作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不法行为。
2.提高征税人员素质,加大内部教育的频率与范围。对内部征税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审查,绝不允许有监守自盗的现象出现。要提高征税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做到抗得住压力、经得起诱惑,不轻易被一些不法犯罪分子的糖衣炮弹迷惑。要时常对征税人员进行教育,建立内部人员之间的检举监控制度,加大内部人员违法的风险,杜绝腐败创租行为。
3.建立健全的征纳信息系统,减少税收征收的盲点。利用现代高速的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电子商务方面的税收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税务部门内部网络相连,实现国税、地税、工商等级数据库以及公安部门身份证真伪查询系统信息共享,从而有助于清除纳税过程中的死角和盲点,做到最小限度漏征遗征。同时对虚假注册、非法注销的企业加强监控,防止其偷逃税行为的发生。
4.完善现有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建立好一套完整严谨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增强税法的威严,对偷逃税者进行严厉的教育和法律经济制裁,杀一儆百,在民众心里树立税法不可侵犯的形象,提高公民偷逃税的心里成本。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普通公民也能认识到偷逃税的法律后果,为培养遵纪守法的纳税人提供了法律基础,将不法分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5.创立纳税信誉等级管理系统,有效评估和监控偷逃税者。可以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纳税人信誉维护系统,详细记录了每个工商机构登记的经营人信息以及纳税偷逃税历史记录,这些记录会对纳税人以后的经济声誉起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纳税人实施信用等级管理,进行信用评估监控偷逃税者的行为并进行曝光,高压之下必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用税透明化,以行动证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税收的征收改革和管理机制的更新虽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但要使公民从心里认可税收并自觉纳税,政府机构应该定期公开税收的使用渠道,一方面可以增加公民的纳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内部人员进行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1]林高星,黄承键.个人所得纳税人偷逃税行为分析与对策.税务研究,2008-06-01.
[2]陈平路.基于行为经济理论的个人偷逃税模型.财贸经济,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