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绮,诸葛晶,瞿佳,吕帆
(温州医学院 眼视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
西方发达国家的眼视光学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如何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如何利用他们的教育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为我所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眼视光学人才培养”,这一直是我国眼视光学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作为中国眼视光医学教育模式的提出者和引领者,温州医学院一直在探索和完善眼视光医学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模式。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它是教育培养目标具体化的实施,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温州医学院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眼视光医学教育形成了从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临床医学)和特色课程(眼视光学)循序渐进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1]。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并分析温州医学院在眼视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实践,如何基于历史、传统与现实,把握我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探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课程设置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实现专业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据国际卫生组织相关不完全统计,所有视觉问题中超过90%是由于屈光不正和老视等视觉功能问题造成的。在中国,长期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视光学人才,许多视觉问题经常被漏诊或误诊,对视觉功能问题的误导层出不穷[2]。我国视光学医师没有获得与临床医师同等的认可是其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视光学医师与临床医师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我国眼视光学高等教育起步晚,国内缺乏能够培养高层次眼视光学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因此,我国眼视光学专业人员少,且教育层次相对较低,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足,使得以改善视觉功能为目标的眼视光学发展缓慢[3]。此外,眼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视觉器官,它甚至与某些全身疾病密切相关,从事视觉健康保健的医生除了要具备全面的临床医学基础外,更需在诊疗思维中融入眼视光学相关知识,这才能使许多视觉问题得到及时准确的解决。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现实,温州医学院于1988年在我国率先创立了以临床医学为教育背景的眼视光医学专业,使得专业培养目标不仅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同时也把握了视觉疾病诊疗防治的客观规律。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高等教育(五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背景,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知识,从事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诊治的综合临床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医学学士学位,并有资格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具有处方权和手术权。毕业生还可通过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有效地实现必须以详实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支撑[4]。因此,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和实施方式。然而,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把握现在的实际,更需要考虑专业未来的发展;此外,它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更要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因此,一套符合特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体系必定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探索与实践及无数次的改革与调整。总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特色课程)等三大类(见图1),具体的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1。
图1 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
表1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体系
3.1 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3.2 核心课程:临床医学 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3.3 特色课程:眼视光学 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基础-核心-特色”这三大课程模块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呼声在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培养医学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备临床医学的属性。由于眼球并非独立存在的器官,某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生理,而眼睛的状况又可以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眼视光医学教育必须以临床医学作为大背景,而临床医学又是以众多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的。
基础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约占1/3,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掌握能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1/4以上,其总学时数和总学分甚至多于眼视光学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眼视光学专业还通过选修课或各类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和巩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全面和合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眼视光学临床工作中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他们既适合于较高级、较专门化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单位,又适合各级基层单位,这符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社会需要。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高等教育开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基础-核心-特色”的课程设置思路,并在医学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社会就业压力急剧增大且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保持较高态势:据统计,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主要就职于各级综合医院眼科、眼视光临床门诊和科研机构。毕业生的考研率和考中率也逐年提高,2011年分别达81.4%和45.8%。另外,根据近些年温州医学院对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的社会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和社会给予该专业毕业生很高的评价,如: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较高;谦虚好学、工作踏实、责任意识强和有较强的上进心,等等。此外,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浙江省各大医疗机构和院校的眼视光学医师、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中坚力量中占据相当比例。
[1] 吕一军, 陈明龙.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9):80-81.
[2] 吕帆, 吕建新, 林雷, 等. 试论中外合作办学“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实施策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5):16-17.
[3] 瞿佳. 结合国情优势互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成功机率——中美高校联合培养视光学博士项目的启示[J]. 中国高等教育,2005,(6):32-33.
[4] 杨有振, 王书华, 卫博.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3(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