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明
(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对新建本科院校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导,已成教育界的共识。如何进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顶层制度设计,已成为新建院校的重要议题。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两个相互独立的实践活动组成的集合体[1],《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安排如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帮助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这是值得一线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笔者从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近十年,所教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从历年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情况看,课程教学应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与,如何设计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构建应该包括目的和意义的论证、模块构成,安排实施等内容,下文分别予以详细论述。
证券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实践设计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讲到证券交易“限价委托”时,引导学行亲手操作显然要比教师简单理论解释效果要好得多。2.实践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讲授“技术分析——形态理论”部分时,以沪深两市某些股票的实际走势与理论进行比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就业能力。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专业见习和实习,通过专业见习,扩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是实践教学实践体系设计的核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案例讲解+仿真股市+校外见习+综合实训”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模块。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紧密: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反过来会促进理论教学的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案例讲解、仿真股市、校外见习和综合实训。“案例教学”模块是指针对理论教学不同模块的知识点,精选证券市场发生的真实事件加以探讨,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仿真股市”模块是指借助金融实验室或者模拟投资系统等平台,让学生置身真实的股票市场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工具进行模拟投资,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校外见习”模块是指定期统一安排学生到校外指定实践基地(主要是证券经营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和交流。通过见习,增强学生对证券课程的社会体验,使学生对证券市场及业务模式有一个全面而生活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综合实训”模块是实践内容的综合设计,通过相关实训模块的设计,锻炼和培养学生在操作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乃至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
图1:实践教学模块组成
组成实践教学的四大模块各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应该区别对待。下面分模块详细说明。
(一)“案例讲解”模块一般安排在每章讲完后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面宽且深的教学方式。案例以真实的实例为基础,能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施模式采用“课外准备+课内探讨”,具体内容和流程见图2。案例精选和案例说明的任务由教师完成,教师必须至少提前三天精选案例,并且向学生介绍本次案例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事先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学习委员必须提早一天把案例材料分发到每位同学的手中,便于学生事先准备。在课内探讨阶段,建议先分组讨论后汇总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图2:案例讲解流程
与传统的案例教学相比,本实践体系的案例教学力求凸显以下两点特征:一是突出课程案例的前沿性与关注现实问题的热点性。二是案例的形式应是多元化的,不局限于书面的案例材料,也包括访谈、记录等纪实材料。[2]
(二)“仿真股市”模块一般集中安排,为期10周。考虑到学生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本模块一般在每学期的第5周启动,又考虑到期末考试的临近,本模块的结束时间定为每学期第14周是比较合适的。“仿真股市”具体组织方法为:学生自由组合,4~6人组成一个小组,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包括组长、资料收集员、资料分析员、模拟操盘手、记录员、演讲人员等。每个小组给10万元的虚拟启动资金,组长带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上的行情交易软件,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将学过的投资理念、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理论灵活运用,并作出决策,给出股票的交易价格及数量,每天作出记录,老师查验并作出点评。每个月总结一次,各组派出自己的演讲人员,就本组对国内外经济动态、行业特点、所选股票的具体操作、收益率等向全班同学做以汇报,并选出前三名,会得到老师事先安排的奖励。同学们在笑声中取长补短,并立志要在下一期表现更好。
(三)“校外见习”模块。主要通过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及其他证券中介机构跟随团队开展业务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掌握与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见习考察,使学生对证券市场及业务模式有一个全面而生活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见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实习,学生更容易进行职业取向和定位,选择自己意向的职业参加从业资格考试,补充学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3]。见习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相关证券经营机构的岗位设置及分工;2.熟悉证券营业部主要业务模块及委托、交易系统流程;3.熟悉证券营销业务的组织模式与业务流程;4.考察证券咨询业务模式与方式。在见习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督促和引导:1.要督促学生多看、多听、多提问、多思考,多动手;2.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发现书本理论与见习公司实务不完全一致方面的问题。
(四)“综合实训”模块是对其他实践教学模块的一个综合演练和提高。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能力、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投资组合管理能力乃至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具体包括若干个实训专题,具体内容安排见表1。
正如表1所示,“综合实训”模块主要包括 “技术分析”、“基本分析”、“资产组合分析”和“实战分析”四个子模块。“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综合实训的基础内容,主要是通过关键理论知识点的训练和强化,培养学生必要的证券分析和判断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后,作为“综合实训”模块的一个提高环节,我们设置了“资产组合分析”和“实战分析”子模块,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资产组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实盘分析能力和初步投资咨询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了响应时代的呼唤,培养金融市场所需的人才,国内高校相继开设了《证券投资学》课程。可见,《证券投资学》课程从一开始就是适应实践需要产生的,所以必然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得好不好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笔者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针对实践教学的探讨一直是《证券投资学》教学的一个热点,学界关于这方面积累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某些成果在适用性和操作性方面尚需探讨。笔者基于多年证券课程教学经验,融入自己平时的教学思考,探索“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随后,本文进一步就如何展开“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重点关注了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笔者希望该模式对提高证券课程实践教学水平有所帮助,进而真正符合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表1:综合实训模块
[1]韩培花,朱国新,谢佳伟.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重实践及其互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何凌云,刘传哲,解凤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风险投资运作》课程平台的实践[J].金融教学与实践,2012,(5).
[3]戴天柱,郑侠.对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认识与探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