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学做合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2013-07-13 02:31江雪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二婶教学做合一生活

江雪萍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理念之一。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在我看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精髓就在于,倡导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纵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师者往往为教而教,学生也往往为学而学,以至于将“教”和“学”的中心“做”忽略在外。造成了教学与生活或多或少的脱节现象。下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尝试。

一、观察生活,走进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课前,我们结合课堂上学生将要构建的语文知识点,引导学生事先观察生活,感知身边的人、事、物,让他们对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和“学”,语文教学就轻松多了。《小镇的早晨》《海底世界》《小松鼠》等,是对学生进行段式训练的好文章。教学《小镇的早晨》这课时,尤其是在上完“小镇是热闹的”这个自然段后,我请学生当场以“校门口的科普广场热闹非凡”为总起句写一段话。由于课前学生已按老师的指导,对母校百年华诞那天的校门口进行实地考察,再加上课上总分写法的学习和多方朗读体会,学生写起话来得心应手,小练笔效果不错。以下是一位学生在这次小练笔中的作业:

校门口的科普广场热闹非凡。两个红色的氢气球分别矗立在两旁,成了一个天然的大门,显得格外气派。一条条巨大的、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横幅高挂在广场上空,给学校增添了不少喜庆。“大门”正中间一条耀眼的、红色的地毯一直伸向校园的临时庆祝舞台。地毯两旁,一盆盆翠色欲滴的杉树像两列正待接受检阅的士兵……广场上人头攒动。“哇,母校的100岁华诞可真热闹啊!”我不禁赞叹道。

正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自从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以来,语文教学就与生活联系得越来越密切了。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二、体验生活,走进文本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更是学习感悟的基石。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将阅读感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阅读教学将事半功倍。而查找相关资料则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的有效手段之一。课前,我们常让学生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课上,当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进行阅读品味时,这些资料无疑能使阅读教学深层进行,学生或者在学文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或者在品读语段时触类旁通,或者疏通了原有的知识链……

在学习《爱我中华》这篇文章前,我事先布置学生查找五十六个民族的相关资料,查阅中华健儿赛场上奋勇拼搏的故事,阅读介绍中华儿女建设我们国家的事迹。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互换资料阅读。课上,我以“文中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以及“《爱我中华》表现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怎样的情感”导读全文。学生通过自读体会,听读感悟,加之课前已对祖国各条战线上的中华健儿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课文来驾轻就熟。接着,师生合作读文,互换轮读六次的“爱我中华”,师生的情感逐层深入。在朗读中,对祖国诚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最后群情激昂,师生的情感达到了极致。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之中,也树立了学生为民族的振兴和富强而发奋读书的愿望。在语文的三维目标中,学生的价值观的导向是否水到渠成,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先做后教,先做后学,教和学均以做为前提,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的高效与否。

三、尝试解放,走出课堂

在师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之后的第三个月,课堂曾一度陷入了异常沉闷的气氛。于是,我及时采用了“摘苹果”、“伞兵跳伞”、“模拟登山——爬字母、音节楼梯”等游戏形式复习巩固、学习拼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拼音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可学生的拼音学得没有以前扎实。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的声母学得不错,不带调的韵母也普遍看好,可就是无法认读带调韵母,以致于无法拼读音节。最后,我让学生“挑读带调韵母卡片”。虽然在学习伊始,我也让孩子们动手自制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教师更是身体力行。然而课堂上难以操作,效果欠佳,最后流于形式,甚至不了了之。在及时调整了课堂结构之后,我让学生集中精力动手制作每个韵母的四声卡片,再让他们在每节课上自己挑读带调的字母卡,同桌互挑、互读,小组比赛挑读,回家自挑字母卡并反复拼读。

因为以学定教,更因为尝试着解放了孩子的双手、眼睛、嘴巴和空间,使他们动手又动脑,还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所以化难为易,寓教于乐,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四、践行解放,开放课堂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打破了以往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今天,一些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活跃了教与学的氛围,给课堂注入了生机。

《毽子里的铜钱》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美文。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引读,“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的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而后问道:“二婶明摆着是要贪小便宜,老人为何不追上前去,把烤山薯要回来的呀?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从中你能体会到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吗?”当时,学生只能回答出老人是个善良、慈祥的人,无法体会到老人的纯朴,于是我让三位同学当场表演,林叠峰扮二婶,陈靖坤扮老人,唐文渊当观众。没想到课堂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只听“二婶”(穷凶极恶)道:“不就是个铜板嘛,别那么小气了,改天再还你!”“老人”(愣了一会儿,说起话来竟有点口吃):“不……不行啊,我这是小本生意,要亏本的!”(没想到“二婶”表演得活灵活现,你看她还有理了,)只听她(撒泼)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又不是不给你,下次给就是了!”(全班笑。)“二婶”说完扭头就想往屋里走。观众:“你这女人别走,要走也得把钱留下!”“二婶”稍稍愣了一下,马上狡辩道:“他,他的称有问题!”(师:好一个灵牙利嘴的市井女人!)观众见“二婶”走了,而老人却愣愣地望着她家的那扇门,丝毫没有追上去的意思,急得直叫唤:“老人家,快,快追上去把她的烤山薯要回来,别卖给这个女人!”(全班一阵哗然。)

联系下文,同学们终于深切地体会到了老人那颗纯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他宁愿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追上前去。通过短暂的讨论,学生不难明白,如果老人真的追上前去,理亏的将是二婶,而事实是,老人并没有这么做!通过朗读句子,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的心灵。因为一改以往一味讲读的模式,放手让学生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继续学文的兴趣,又促进了他们多方能力的展示——动态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感悟的课堂。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二婶教学做合一生活
没主见的二婶
笑脸
戏 家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生活感悟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