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2013-07-13 02:25林海明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淮扬菜专业技能实训

穆 波 林海明

(江苏省涟水县职教中心,江苏 涟水 223400)

1 淮安中职烹饪专业发展简况

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为现今烹饪专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淮安烹饪教育的发展,最早应该是起源于1978年淮安市商业技工学校的烹饪工艺专业班,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淮安市的烹饪教育以江苏省食品学院为代表的6 所院校已颇具规模,培养模式从中职到高职、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到对口单招学历层次的提高相互交替发展,为餐饮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应用性人才(见表1)。

表1 淮安市6 所院校中职烹饪专业情况一览表

2 烹饪专业课程改革背景

中职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为大中型餐饮企业培养实践操作型人才。现今,在淮安市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烹饪概论、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技术加工、烹调技术、面点制作工艺、餐饮成本核算等专业基础理知识论外,更应侧重于专业技术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同时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烹饪专业课改应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烹饪专业学科体系及学生发展的实际,体现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提高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区域办学特色,为淮安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 积极规范课改措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根据淮安烹饪专业(中职)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实习训练的基本要求,淮安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淮安技工品牌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烹饪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现将烹饪专业课改方案制定如下:

3.1 烹饪专业课程课改具体措施

3.1.1 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专业教学过程中,新生入学一个月只是对专业理论进行学习,之后才能开始对烹饪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较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想通过2~3年的专业学习,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直接从事生产工作。因此,在新生开学两周内,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做好实习实训动员(如开设烹饪专业学习讲座、购置学生个人实习实训设备等)及相关实训工作,尽早进行实训,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1.2 项目化教学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的实施来进行培训。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烹饪专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原则,将某些实习实训的作品,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完成,并进行评价。例如讲授淮扬名菜“大煮干丝”,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细化为对学生在原料选择、刀工训练、营养搭配、烹调操作、菜肴传递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1]使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形成系统,并突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特色,体现了以就业为方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实现用实践来整合理论,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3.1.3 “以师带徒”,带动学生技能的提高

2006年6月17日《扬州晚报》有一则《淮扬菜回归“师带徒”》的记载,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周晓燕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烹饪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教育,技艺性很强,回归到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是个很好的尝试。”[2]结合当前行业特点及学校师资和学生情况,借鉴我国烹饪行业传统的“以师带徒”的方法,为烹饪专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师徒制度”尝试创造了良好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师带徒”在新条件下,可借鉴“导师制”,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既继承了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授业精髓,形式上又与现代教育的校园文化接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属于当今烹饪教育领域的全新培养模式。因此,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的优秀资源,实行教师选择品德优良、要求上进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训技能,并通过他们带动学生整体技能的提高。

3.1.4 教师演练与示范,激发学生求知欲

烹饪专业技能教学的个性在于演示性、操作性、工艺性和风味性。在烹饪技能教学中依据教学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操作必不可少。老师在示范过程中边讲边做,既讲清操作全过程,又讲清其关键,做到忙而不乱、先易后难、由简到繁,让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演示法可以分为对比演示法、分解演示法、慢做演示法、重点演示法、同步演示法等。每周至少可以安排1~2 次教师示范与演练操作,以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求知欲。

3.1.5 组建专业兴趣小组,规范技能实训课堂程序

在烹饪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不同工种、技能的兴趣小组,由指定的专业教师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以适应就业的需求。如开设刀工组、冷拼组、热菜组、雕刻组、面点组、传统菜制作组等。同时,按照讲解→教师示范→学生操作→作品集中点评→学生撰写实习实训报告→教师点评优差的程序规范技能训练课堂程序。

3.1.6 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吸取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并与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相结合,以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开创了新局面。而烹饪教学是要求比较直观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烹饪原料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概论等烹饪必修课程,应以课件、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3]

3.1.7 构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体系,推进烹饪专业建设

严格烹饪作品评价制度,在每一阶段都对烹饪作品进行一次评价,实行考教分离的制度,请校内外的领导、行业的专家进行评比,确保考评的公正性。即对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在每1~2个月内举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对学生烹饪作品进行评价、考核、展示,从而进一步推进烹饪专业建设。

3.1.8 进一步弘扬淮扬饮食文化,落实“淮扬菜基础菜肴制作”项目教学

积极打造淮扬菜烹饪文化特色,并配合江苏省课改课题“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淮扬菜饮食文化传承与菜肴创新研究”,在高二年级阶段,认真开设好淮扬菜基础菜肴制作教学。

3.1.9 扎实推进校企结合,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在烹饪专业教学中,每学期应安排2~3 周的时间,由专业课教师带队到相关的星级酒店学习交流,以了解当今社会烹饪行业状况以及今后的学习方向,从而切实提高技能水平。

3.2 文化、德育课程课改措施

第一,挖掘烹饪作品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烹饪作品的理解能力。在开设语文课程的时候,可以渗透烹饪文学作品的学习及相关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学生通过对烹饪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开拓文化视野;应用文的写作,可培养其对烹饪过程、作品介绍、说明的表达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餐饮成本核算”与数学紧密相连,特别是可以有选择性地对部分章节进行学习。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烹饪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很有必要,因为在西餐中经常用到。可开设“英语常用200 句”,以适应烹饪国际化的需求。

第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很多领域都需要我们去创新。菜肴制作也一样,要想进一步扩大经营市场,更应进行创新、开发新品,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因此,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在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更要培养学生制作创新菜肴的技巧和理念。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以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第五,培养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因中职烹饪学生较多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特别有些学生可能文字书写较差,因此可开设书法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六,强化大德育理念,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素质人才。

3.3 严格烹饪技能考工制度

对烹饪专业学生要严格考工制度,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职烹饪高二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要积极组织学生考工,并严格要求考工水平,对技能不符合要求的应取消其考工资格。

3.4 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为配合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更好地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办学品位,学校每学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入星级酒店进修,学习先进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将更好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出更多出色的烹饪专业技能人才。

4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4.1 更新理念,鼓励教师参加课改

推进课改实验,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争取取得实效。

第一,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总结每一阶段的课改工作方案,并将课改材料汇编成册,印发给各位专业教师,参与并支持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配合江苏省课改课题“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淮扬菜饮食文化传承与菜肴创新”的研究,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思考,不断提出新问题,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4.2 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管理

课程改革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要在真正意义上对烹饪专业进行改革就必须并有必要组建一个优秀、肯干、会做的团队来带领相关教师做好课程改革的相关工作。

第一,课改组要定期召开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关键问题进行攻关,力争取得突破。

第二,强化日常管理,尤其要抓好过程管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课前、课中、课后)常抓不懈,做好教学检查、反馈、督促、评价工作,建立相关档案,由专人负责考核,完善学生的考核机制,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第三,在教师考评和综合改革方案实施中,对参加课改的老师进行绩效政策上的倾斜,调动教师积极性,并对课改实验工作加以政策保障,激励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到课改中。

4.3 加强专业教师培训,为课改的实施作好师资准备

第一,建立一支适合课改要求的师资队伍,督促教师参加培训。做好培训教师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把信息传递到教研组,使课改的精神和内容落实到整个教研组,形成全员参与的课改氛围。

第二,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养工作的研究,对新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跟踪指导和专题研究,逐步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良好运行机制。

4.4 加强对课改的实验研究,以科研成果指导课改

课改是一个改革创新过程,要建立培训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以科研为核心,指导课改实践。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搞好烹饪专业课改的课堂实践工作,通过课改论坛,新教材公开课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等形式,以点到面,扎实推进课改的实施。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9):18-21.

[2]淮扬菜回归“师带徒”[N].扬州晚报,2006-06-17.

[3]王广胜.浅析多媒体课件在烹饪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177-178.

[4]卢建东.项目教学法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1(10):154.

猜你喜欢
淮扬菜专业技能实训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 殷允民谈淮扬菜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