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伟,赵 霞,程新意,周 新
传统饮食调查采用计算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和三大营养素热能比对膳食质量进行评估,只能反映饮食某一方面的状况和问题,不能充分体现膳食的复杂性[1]。膳食平衡指数-2007(diet balance index-2007,DBI-2007)是建立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基础上,评价成年人的膳食质量的方法[2,3]。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等并发症者除外)日常饮食是在控制总能量下的均衡饮食,其饮食结构与健康人相近。笔者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方法,对2011-07 至2012-11 我院门诊、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的240 例18 ~59 岁2 型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质量进行调查及评价,以便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调整,延缓其并发症发生及其进程,达到指导饮食治疗的目的。
1.1 对象 240 例研究对象中209 例提供完整的饮食调查数据。男117 例,女92 例。40 岁以下61例,40 ~49 岁59 例,50 ~59 岁89 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均被剔除。
1.2 饮食调查 采用规范的调查问卷进行连续3 d 饮食记录,包括当日摄入食物的种类、数量及烹调方法。食盐及食用油采用每月总消耗量除以用餐人数估算。调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能利用常见食物模型和量具进行演示。
1.3 DBI-2007 的评价指标
1.3.1 DBI 单项指标 包括谷类食物(C1)、蔬菜水果(C2)、奶类和豆类(C3)、动物性食物(C4)、酒精类(C5)、盐(C6)、食用油(C7)、食物种类(C8),共8 项指标。
1.3.2 总分 将所有指标的分值累加得到总分,反映总体饮食质量的平均水平。如果总分为0,表明饮食营养素摄入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不存在问题。如果总分是负数,表明饮食营养素摄入不足;如果总分是正数,表明饮食营养素摄入过量。
1.3.3 负分端 将所有指标中的负分相加的绝对值为负分端,反映饮食中是否存在营养素摄入不足及其不足的程度。
1.3.4 正分端 将所有指标中的正分相加得到正分端,反映饮食中是否存在营养素摄入过量及其过量的程度。
1.3.5 膳食质量距( DQD-diet quality distance)将所有指标分值的绝对值相加得到DBI—DQD,综合反映特定饮食的情况。如果DBI—DQD 为0,表示既不存在饮食营养素摄入不足,也不存在饮食营养素摄入过量;如果DBI—DQD 大于或小于0,表示饮食营养素摄入存在一定问题,可能是摄入不足,也可能是摄入过量,还有可能是既存在摄入不足,也存在摄入过量。因没有饮水量数据,分值范围为0 ~72,分值1 ~14 为较适宜,15 ~29 为低度饮食失衡,30 ~43 为中度饮食失衡,43 以上为高度饮食失衡。
1.3.6 DBI 模式 根据负分端值和正分端值,将DBI 模式定义为以下9 种。模式A:为最优模式,饮食营养素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的问题均较少;模式B:为摄入过量问题较少,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模式C:为严重摄入不足;模式D:为摄入不足的问题较少,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模式E:为中等程度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模式F:为一定程度摄入过量,同时存在较高程度的摄入不足;模式G:主要是摄入过量;模式H:为较严重摄入过量和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模式I:为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均很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1 饮食质量状况 209 例饮食负分端分值为-26.91 ±6.39,其中38.3%的患者存在中高度摄入不足;正分端分值9.84 ±4.56,有22%的患者中高度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分值为36.25 ±6.85,有72.7%的患者中度饮食不均衡,13.9%的患者高度饮食不均衡(表1)。
表1 209 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状况 (n;%)
2.2 DBI-2007 各单项指标各分值段的人群分布情况 表2 显示,DBI 各单项指标各分值段的人群分布情况以分值-2 ~2 为达到或接近推荐摄入量。酒类摄入情况较好,96.0%的人在调查期间没有饮酒,或饮酒量在推荐范围之内,但食盐及食用油普遍摄入过量。食物种类的平均水平也较低,97.6%的患者分值在-8 ~-4。
2.3 膳食模式结果分析 209 例中,约8.1%患者的膳食模式为模式A;模式B 的人群比例最大,约占57%;模式C 和模式H 的人群比例均较低,分别为2%和2.4%。符合模式D 的人为8.6%;符合模式E 的人也较多,达到21.9%。本样本人群中不存在模式F、模式G 和模式I。
从表3 中可以看出,符合模式B 的女性比例最大,占30.2%;符合模式B 的男性和模式E 的男性比例较多,分别为26.8%和17.2%。采用χ2检验矫正公式进行统计分析得P=0.016,即不同性别的人群在不同饮食模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男、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模式存在差异。
从表3 中可以看出,50 ~59 岁人群中,符合模式B 的人最多,为24.4%;其次为模式D 与模式E,为5.2%和8.1%。在40 ~49 岁人群中,符合模式B 的人最多,为16. 3%;其次为模式E,占5. 7%。在<40 岁人群中,符合模式B 和模式E 的人最多,分别占16.3%与8.1%。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得P=0.294,即不同年龄组的不同饮食模式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9 例糖尿病患者各单项指标各分值段主要食物的人群分布情况(%)
表3 209 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与膳食模式的关系(n;%)
DBI-2007 是结合我国居民饮食特点及问题特征建立的膳食质量评分系统。其各项指标均为食物组,没有营养素指标,避免了以营养素为基础的膳食质量评价方法的繁琐及偏差,能快速评价群体和个体持续营养状况,发现并量化饮食问题的程度,利于人群饮食状况的比较。故本研究尝试利用DBI-2007 评价糖尿病患者饮食质量。本研究中209 例18 ~59 岁2 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饮食结构普遍不合理 72.7%的患者饮食中度失衡,13.9%的患者高度饮食失衡。38.3%的患者中高度摄入不足,有22%的患者中高度摄入过量。这可能与他们对营养知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关。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4,5]。
调查中只有51.6%的人谷类食物接近或达到推荐量,有20.7%的患者摄入不足,27.7%的患者谷类食物摄入过量。谷类食物摄入过少,可导致低血糖、营养不良,甚至饥饿性酮症酸中毒[6,7]。本研究中的糖尿病患者谷类食物摄入不足的原因可能与对血糖升高的原因认识不全面,错误地依靠减少谷类食物降低血糖行为,以及长期高血糖致胃肠神经毒害等原因有关。本研究中患者谷类食物摄入过多的原因可能有:(1)血糖控制不佳者,较易有饥饿感,患者常以谷类食物充饥,造成谷类超量;(2)对食物重量估算出现偏差,导致进食超量;(3)生活不规律,尤其是熬夜引起夜间进食过多等。因此,营养师在进行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对谷类食物摄入的指导,包括通过食物模具演示、推荐使用简便的称量工具等,帮助患者精确地摄入食物。并指导选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谷类食物控制血糖[8]。
在蔬菜水果类食物中,94.9%的患者蔬菜摄入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推荐量。71.8%的患者未食用水果,或水果摄入量未接近推荐量。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误认为水果甜度高,不利于血糖控制有关。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状况下(空腹血糖<8. 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9],可适当选用血糖指数低,糖类含量<10%的水果,且最好以加餐形式食用。
本研究中奶类和豆类食物达到或接近推荐量的人数较少,分别只有44.9%与9.7%。奶类食物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且富含丰富的钙质。研究发现,乳清蛋白具有降低超重者餐后糖负荷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发生的风险[10]。大豆类食物是重要的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较动物性食物有低脂不含胆固醇等优点。且其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预防高脂血症、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作用[11,12]。因此,糖尿病患者需重视奶类与豆类食物的摄入。
本研究中32.7%的患者畜禽类食物摄入过量;12.2%的患者摄入不足。蛋类食物摄入量不能达到或接近推荐量。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肾脏负担加重,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由此易引发糖尿病肾病[9]。大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增加蛋白质摄入的同时,可导致脂肪及胆固醇摄入过量,进而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和血脂异常。在本次调查中显示,猪肉摄入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肉类,由于猪肉脂肪含量较牛肉、羊肉、禽类和鱼类等高,故应加大对糖尿病患者选择动物性食物的宣传。本研究显示,96.8%的人未摄入水产品。水产品含有丰富的ω-3 脂肪酸,多项研究表明ω-3 脂肪酸可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三酰甘油水平[13],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减少畜肉的摄入量,以禽类及水产品替代部分畜肉食物。
3.2 食物种类的平均水平较低 97.6%的患者分值在-8 ~-4。即被调查对象3 d 中吃到的食物在6 种左右。粗粮及薯类、水果、豆类、禽类、水产品五类食物食用较少。粗粮及水果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多项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延长胃排空时间,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且具有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14,15]。
3.3 轻度摄入不足人群所占比例最大 模式E 反映饮食结构中存在中等程度的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饮食失衡)。男性中等饮食失衡问题所占比例(17.2%)明显高于女性(4.7%)。在本研究中,男性主要存在摄入过量问题,女性主要为摄入不足问题。男性糖尿病患者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模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性别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女性糖尿病患者较男性更注重饮食控制有关。
饮食模式年龄分组显示,50 ~59 岁人群轻度摄入不足所占比例最大。小于40 岁人群存在中等程度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问题最为严重。40 岁以下人群与50 ~59 岁人群中,前者主要存在摄入过量问题,后者摄入不足问题更为严重。在本研究中,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其饮食结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的例数不足有关。不同年龄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如40 岁以下人群社会活动较多且以外出就餐为主。因此,在进行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时,要着重注意不同性别及年龄的糖尿病患者的不同饮食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宣教。
本文应用DBI-2007 对糖尿患者的饮食分析结果显示,糖尿患者明显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营养宣教力度,尤其是谷类食物、奶类和豆类食物及水果。建议患者适当控制谷类与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奶类和豆类食物、粗粮及水产品的摄入,适当选用水果,并且减少食盐及食用油的用量。此前尚无应用DBI-2007 对糖尿病饮食质量评价的文献,笔者做了初步尝试,关于其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
[1] 焦凌梅. 采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200 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膳食质量[J].中国校医,2011,25(2):97-100.
[2] 何宇纳,翟凤英,葛可佑,等.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J].卫生研究,2005,34(2):208-211.
[3] 何宇纳,翟凤英,杨晓光,等.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J].营养学报,2009,31(6):532-536.
[4] 李英兰.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1,7(6):411-412.
[5] 余桂芳,李娟,蓝颖茹,等.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98-1999.
[6] 邹晓莹,孙中华,韩晶,等.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90-693.
[7] 陆 淼,王 红,李鸿丽,等.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和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50-152.
[8] 杨月新,崔红梅,王 岩. 常见谷类和薯类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J].营养学报,2003,25(2):185-189.
[9]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2 版. 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76-177,182.
[10] 秦立强,王培玉,李 伟,等.牛奶及其制品与2 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卫生研究,2009,38(4):499-501.
[11] 李国莉,赵伟明,杨建军,等.大豆异黄酮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食物科学,2006,27(10):528-531.
[12] 刘 葵,张恩娟.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67-69.
[13] 毛绚霞,沈新南.不同膳食脂肪酸与2 型糖尿病关系的人群研究[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4):236-239.
[14] 于 康. 膳食纤维及其在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49-52.
[15] 金燕红.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702-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