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3-07-10 03:52王升斌杨晓苏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王升斌 杨晓苏

[摘要]写作是中小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下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作文教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学工作者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 作文教学 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写出好的文章直接反映着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更加重要,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用运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所学的知识。写作本身就包含了字、词、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可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窥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窗口,那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它不像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教学那样单一,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比其他任何语文教学环节的难度都要大。尽管广大教学工作者一直都在探索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但效果甚微,尤其是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越加突出,导致问题突出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写作思维被现成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不能更好地散发思维

教学工作者往往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照葫芦画瓢”,把作文教学模式定格了下来。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命题教学过程当中,尽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命题作文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是作文教学当中固定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消除。例如,在人物描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是千篇一律,以前直接给学生作文题目,如给学生题目:我的爸爸,学生就往往会从身高、相貌、性格等方面去描写,学生把写作当成既定的程序去完成。现在逐渐把题目放灵活了,在作文教学当中越来越趋向于材料作文、图画作文等等。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人物去写,我们发现学生还是从人物的身高、相貌、性格等方面去描写。写作题目的放活并没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定势思维打破,这种方式还是换汤不换药。

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当我们拿到一些学生的作文来读,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不真实,有些写作的内容完全与事实脱离。写作内核就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将写作者的感情融入到其所见所闻之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学会了假大空,这不管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害无益的。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不当,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了部分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去获取高分或迎合读者而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而不是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就如同一棵干枯了的树,毫无生机可言。

三、写作素材的来源没有得到有效拓展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是不能缺乏好的素材,如果没有素材,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在中小学作文教学当中,不难发现,教学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师更多时候把教材当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素材来源。例如,在学完一篇游记课文时候,老师就布置类似于游记的作文让学生去写。这种“趁热打铁”的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在写作时把教材当做唯一的素材来源,甚至直接模仿课文去写;同时,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把课文的模式当做一种评判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写作的素材来源和情感的表达。

四、忽视了知识积累和平时练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也是一样,学生能否写出好的作文,平时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只有在不断积累和不停地练习当中才能有所提升。而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积累和练习。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不断积累。例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督促学生把课本当中学到的知识用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在长期的积累当中就会达到“积蛙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过于呆板,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通常的作文教学当中不难发现学生是被逼着写作的。学习过程的呆板、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习起来枯燥,学生不能充满乐趣地去学习,这样就严重导致了作文教学质量不能通过学生热情高涨去提高。有些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一种任务来完成,一个学期规定几次作文课,把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作文课堂上,这种方式是限制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

针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继续加大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寻求更好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提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求和研究。

(一)开拓思维,勇于突破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当中的,没有一尘不变的事物。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用旧的思维模式来应对变化了的新课题,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探求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的严峻挑战,教学工作者必须站在教育和教学的高度,把素质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把一些原本就合理的新观点和知识“拒之门外”,认为它是不好的,把一些束缚学生写作思路开拓的观念硬是要给学生灌输。在今天丰富多彩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对各种素材去粗取精,既要继承传统知识,又要及时汲取新的知识,给作文教学添加新鲜血液。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发挥学生在写作当中的联想作用。“运用联想,可以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维片段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作文的思路”[1]。另外,在新的时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同以前大不一样,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思想大多都处于陈旧和保守的状态,广大教学工作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够或很少运用新的观点,使作文教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使作文教学在大胆改革中前进,特别是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作文教学朝着“新概念”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在不拘一格的思维当中提升。

猜你喜欢
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