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林,马忠亮,梅楚圣,赵建平
(中北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太原 030051)
界面化学参数在包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70 年代末Hagan,J. T 等人就分别测定了部分炸药表面能。1993 年,Los Alamos 实验室的Thomas Rivera 在Young 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来表达接触角θ、粘结剂溶液和炸药表面的粘附功WA和铺展系数S 之间的关系。目前,利用界面化学参数主要对炸药性能进行判定,如北京理工大学的杜美娜采用washburn 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测定了ε 晶型CL-20 粉体的接触角和表面能分量,发现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ε 晶型CL -20 粉体的表面能成分彼此一致,ε 晶型CL-20 的总表面能为42.65 mJ·m-2,与理论计算结果41.28 mJ·m-2非常接近,并且通过表面能中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的数值说明ε 晶型CL-20 偏碱性。
本研究主要对包覆剂溶液表面张力和纳米RDX 接触角进行了测定以及对纳米RDX 的表面能、包覆剂(PVA)和RDX 的粘附功进行了计算,以期结论为包覆型混合炸药的制备技术提供参考。
1.1.1 实验原料
PVA,分析纯,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无水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蒸馏水,一次蒸馏,实验室自制;纳米RDX,200 ~400 nm,实验室自制。
1.1.2 实验仪器
DCAT21 型表面/界面张力仪,德国Dataphyics 公司;90PLUS 激光粒度分析仪,美国Brookhaven 公司;S -47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670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 公司。
称取聚乙烯醇0.12 g、RDX3.81 g;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锥形瓶中加入聚乙烯醇(PVA),放入恒温水浴锅加热搅拌将其溶解,温度控制为70℃;向体系中加入20 mL 乙醇,继续加热搅拌0.5 h;加入纳米RDX 并加热搅拌1 h;停止加热,待其自然冷却到30℃,将锥形瓶取出;抽滤,冷冻干燥。
采用拉片法,测量表面活性剂PVA 的表面张力。首先配制不同浓度的PVA 水溶液;称取若干份不同质量的PVA,加入120 mL 蒸馏水,加热搅拌将其溶解。启动DCAT21 型表面/界面张力仪;将PVA 水溶液倒入仪器自带的表面皿中,用酒精喷灯将铂片的正反面都烧红,待冷却装入仪器,将装有PVA 水溶液的表面皿放入测定位置,把升降平台手动升高到一定位置,换仪器自动升高,速度调节为为几mm/s,采集数据并保存。将升降平台手动降低到原来位置,取下铂片用丙酮和正己烷清洗,再用酒精喷灯将其正反面烧红,待冷却开始测定。
称取2 份相同质量的纳米RDX,质量约为1.5 g,装入圆柱形的样品容器中,震动将其压实。启动DCAT21 表界面张力仪,将装有样品的圆柱形容器固定到一定位置,将测试液体放到升降平台上,手动升至一定位置。将手动换为换自动升高,速度为几mm/s,待液体达到润湿平衡后,开始按电脑提示采集并记录数据。降低升降平台,把圆柱形的样品容器取下,将测试液体拿走。换另外一个样品容器和测试液体,继续进行测试。
2.1.1 表面张力的测量
实验测定的表面张力值如表1 所示。
表1 PVA 和水的表面张力值
通过PVA 水溶液与水的表面张力对比表明,表面活性剂PVA 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
2.1.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
表面活性剂PVA 在使用中,其浓度要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否则其性能不能充分发挥。故测量了不同浓度的PVA的表面张力值如表2 所示,并将不同浓度的表面张力与其浓度对数作图如图1 所示,图中的拐点处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表2 不同浓度PVA 的表面张力值
图1 不同浓度PVA 的表面张力与浓度对数的关系
由图1 可知聚乙烯醇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25 g/L。而实验中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的浓度在0.7 g/L,所以实验中使用的PVA 水溶液的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可以达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目的;在PVA 的水溶液小于临界胶束浓度以前,PVA 溶液浓度的增大可以明显的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而当其浓度达到或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的影响作用就很微小了。
2.2.1 纳米RDX 接触角测定结果
RDX 在正己烷、水、乙酸乙酯中接触角的测试图如图2~4 所示,具体数据如表3,表4 所示。
图2 RDX 在正己烷中的接触角
图3 RDX 在水中的接触角
图4 RDX 在乙酸乙酯中的接触角
表3 RDX 的接触角测定
表4 测试液体表面张力及其色散和极化分量
2.2.2 接触角计算表面能
采用Wu 方法代入表3 与表4 数据计算纳米RDX 的表面能可得
这里选用Owen-Kaelble-Chan 方程,根据表1 数据,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46.205 mN/m,色散表面张力分量为13.81 mN/m,极化表面张力分量为32.395 mN/m。
将数据带入得: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PVA 与RDX 的粘附功较大,原因可能是PVA 中的-OH 与RDX 中的-NO2形成氢键如图5 所示,而铺展系数S >0,说明其可以在RDX 上铺展。
图5 RDX 与PVA 之间的氢键
分析结果表明用聚乙烯醇包覆后的RDX 平均粒度为845.1 nm。
用PVA 包覆后的RDX 实验样品的扫描电镜如图7所示。
图6 纳米RDX/PVA 的粒度分布
图7 超细RDX/PVA 在1.5 万倍下的SEM
包覆后的RDX 在几个微米左右,分布也较均匀,颗粒比较圆滑,形状为短棒状,流散性较好实验样品的红外谱图如图8,9 所示。
图8 PVA 的红外谱
所做PVA 的红外谱图如图8 所示:在3 400 ~3 700 cm-1有较强的吸收峰,该峰为-OH 振动时,由于偶极距变化较大,产生了较强的红外吸收,所以峰显的比较强。
图9 RDX 与RDX/PVA 红外谱图对比
由图9 可看出,在包覆前后,在波数3074cm-1处附近都出现了RDX 的特征吸收峰,而PVA 包覆后也没有出现二者以外的新特征峰,说明包覆后其特征官能团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RDX 细化后吸收特征峰尖而显著;从细化RDX 图谱中伸缩振动波数为1592.9cm-1处为-NO2的特征频率,但在超细RDX/PVA 的图谱中此处的振动吸收峰发生裂分,部分大致保持不变,另一部分降至1573.3cm-1,这是由于加入晶形控制剂PVA 后,PVA 侧链上的羟基官能团与-NO2结合形成氢键,将晶形控制剂吸附在晶面上,增加晶面滞留层的厚度,降低晶体的生长速率,同时还可以改变晶面的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控制晶形的目的。
1)通过接触角的测定,计算的细化RDX 的表面能为48.71 mJ/m2;测定了水和PVA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说明PVA 可以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通过计算得到PVA 与细化RDX 的粘附功很大,说明PVA 与RDX 之间的界面作用很强;铺展系数S >0,说明其可以在RDX 表面铺展;
2)运用水悬浮法对细化RDX 进行包覆,由SEM 图谱看到,PVA/RDX 粒度均匀,形状接近椭球体,团聚行为减少;由FT-IR 图谱分析,可知PVA 侧链上的羟基与RDX 晶面上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氢键,确定PVA 包覆于超细RDX 上。
[1]王晶禹.HMX 炸药微团化动态结晶细化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2.
[2]杜美娜.washburn 薄层毛细渗透法测定ε 晶型CL -20的表面能及其分量[J]. 含能材料,2007,15(3):269-272.
[3]袁凤英,秦清风.超细炸药粉体团聚分散机理研究[J].火工品,2003(2):32-33.
[4]樊世民,盖国胜,苗赫濯.颗粒包覆技术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2(8):199-202.
[5]陆铭,陈煜,罗运军,等.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包覆RDX 的研究[J].推进技术,2005,26(1):89-92.
[6]Minko S S,Luzinov I A,Yu.Evchuk I.Synthesis and behaviour of the polymer covering on a solid surface[J]. Polymer,1996,37(1):177-181.
[7]燕吉胜.主体炸药RDX 对CH-6 炸药药柱特性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04,27(3):53-54.
[8]刘小刚,王克强,邵重斌,等.硝化棉包覆黑索今的新方法[J].含能材料,2003,11(3):153-154.
[9]蔚红建,张丽涵,刘小刚,等.RDX 包覆与某种键合剂的匹配性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2(4):49-50.
[10]封雪松,符全军,黄风臣,等.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六硝基茋的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1):55-56.
[11]李永祥,马建福,刘天生,等.某高聚物包覆RDX 的影响因素[J].含能材料,2005,13(6):382-384.
[12]Minko S S,Luzinov I A,Yu.Evchuk I.synthesis and behaviour of the polymer covering on a solid surface[J]. Polymer,1996,37(1):177-181.
[13]Chibowski E,Perea-Carpio R.Problems of contact angle and solid surface free energy determination[J].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2(98):245-264.
[14]Samad Ahadian,Mohsen Mohseni,Siamak Moradian.Ranking proposed models for attaining surface free energy of powders using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 Adhesives,2009(29):45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