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光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惠州 516211)
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
陈育光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惠州 516211)
目的观察探讨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重型颅脑伤患者4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4例,观察组采取控制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迟发血肿、脑膨出、脑梗死及病死率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对比常规开颅术治疗占有优势,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控制减压;重型颅脑伤;并发症;预后
对于重型和特重型的颅脑伤,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脑肿胀、术后继发脑梗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上陆续采取硬脑膜网状切开、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皆能获得一定疗效,但术后致残率和致死率仍较高,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重型颅脑伤患者48例,皆符合2004年《现代颅脑损伤学》第2版中关于重型颅脑伤的诊断标准[1],男有25例,女有23例,年龄在14~77岁,中位年龄为(44.0±2.1)岁,按照受伤原因分为摔伤2例,打击伤2例,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35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有30例,单侧瞳孔散大有18例,其中减速件损伤37例,加速性损伤11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4例,观察组采取控制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的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控制减压术治疗,注意在常规开颅并形成骨窗前,使硬脑膜保持完整;顺利将颅骨去除后,先选择在硬脑膜的骨窗缘位置,切出一个小口或者采取穿刺针刺出一个小洞,其标准为可以刚好将颅内压探头置入,然后对初始颅内压进行测量;依据患者的血肿特点及血肿部位,确定硬脑膜切口的位置,一般针对由于冲击伤导致额颞底部发生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伤的患者,采取在颞底部或者额底部,平行于骨窗缘将硬膜切开,其余的部位通常可以血肿最厚部位,多数是出血点作为选择标准,然后将硬膜切开;硬膜的切口通常尽量满足能够避开外侧裂等静脉丰富的部位,预防切开硬膜后发生静脉血管嵌顿或者损伤;硬脑膜切口的长度通常在5mm内,多数参考吸引器头的直径。将硬脑膜顺利切开,然后迅速把吸引器头往硬膜切口置入,将挫伤组织或者部分血肿进行缓慢吸除,逐步降低颅内压,直至颅内压降至20mmHg,且无脑组织膨出迹象,可完全敞开硬脑膜,同时悬吊硬脑膜,需要注意的是敞开硬膜后应迅速对血肿进行清除,并同步找出出血点,及时进行止血;在术中应密切留意颅内压的变化,若颅内压先降后逐步升高,或者出现脑组织自骨窗膨出现象,应警惕脑肿胀、脑梗死、迟发血肿的发生;将挫伤脑组织和血肿清除并止血后,常规进行关颅。若在控制减压的过程中,颅内压降低达不到20mmHg内,可先给予快速静滴甘露醇、过度通气等手段协助降颅压,若依然下降不理想,可部分网状切开硬脑膜,可见无脑膨出迹象,再切开硬膜,若可见膨出迹象,注意随时复查头颅CT。
1.2.2 对照组
采取常规开颅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疗效及并发症数据可使用卡方V1.61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间的比较采取χ2检验,颅内压的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各测量值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量单位为(χ—±s),以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迟发血肿、脑膨出、脑梗死及病死率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治疗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比较[(χ—±s),mmHg]
如何有效缓解重型和特重型颅脑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减轻脑肿胀、预防发生术后脑梗死一直是临床上的重难点,本研究中采取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统计发现,治疗后迟发血肿、脑膨出、脑梗死及病死率皆显著低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且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显著对比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组降低,主要是由于传统手术治疗,由于需要在术中强调尽快进行头颅CT复查,对骨折及着力部位进行钻孔以确诊,往往容易发生迟发血肿等,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影响预后[2];而控制减压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在术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步促使颅内压力降低,是有别于传统快速直接进行加压的一种开颅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缓延迟血肿发生,使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害降低,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控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以及术后继发脑梗死,从而有助于保护脑血管和神经功能不受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3]。
综上所述,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对比常规开颅术治疗占有优势,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16-117.
[2] 耿风阳,朱建新,付强,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12(3):223-225.
[3] 王玉海,杨理坤,蔡学见,等.控制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9):820-822.
R651.1+5
B
1671-8194(2013)17-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