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杨 韩春英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仍需继续创新。本文以河北省三所“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高职教育创新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就业准入制度;“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几乎所有的经济大国都是从工业化开始的,没有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撑,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城市出现了“技工荒”的现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目前到202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搞好高职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力的强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人口就业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最终推动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高职教育创新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高职教育也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理念、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主要以河北省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和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极度紧缺。三所院校师生比都约为1:20,“双师型”教师比例更低。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课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短缺,致使学校现有专业调整难度很大,就业需求大的急需专业难以设置,特色优势专业也难以发挥作用。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脱节。三所院校学科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系有以下四个:建筑(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经济贸易)。三所院校中两两重合的专业多达30多个,如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工程监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酒店管理等。三所院校中,每所学校与其他两所约有50%左右专业相同,特色专业能不受影响吗?但学校都不愿输在规模上,舍不得砍掉不具特色优势的专业。
(三)招生制度存在缺陷。高等学校招生时,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近几年招生人数逐年扩大,而参加高考人数逐年递减,职校为了生存,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和基本素质要求,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下降。这就使得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只能录取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四)经费投入不足,硬件配套跟不上,学校与企业合作无制度约束。多数学校以理论课为主,实践操作课时少,实训、实习得不到保障,企业在得不到任何利益的前提下不愿接纳实习生实习。最终形成企业抱怨招不到合格人才,职业院校哀叹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高职教育创新的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在强调毕业生“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和取得,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我省的高职院校应调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重新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砍掉一些大众化的专业,如计算机、英语、经济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有的放矢地为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职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创造条件。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分配制度,使技能型人才能够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对职业教育证书资格进行认证时,应该采用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工作经历和学习成果的认证方式,职业教育资格认证的内容应该体现职业的综合能力;在提拔和任用各级与行业相关的部门干部或公务员招考时,要求必须有行业企业从业经验5年以上,弱化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用人体制。完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重新审核职业学校教师编制,逐步增加专业教师编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可实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新型教师培养机制:一是“引进来”,面向企业聘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0%以上,目前远达不到此标准。建议高职院校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优先录用具有两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
探索面向市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途径。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政府应当为职业学校建立最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模式的实习工厂、实验中心、模拟实验室等必要条件;政府要鼓励企业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与学校教师合作研究、委派高级人才去职业学校兼课任教;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学科专业委员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委员会提供的企业需要去开发和调整教学计划、实习计划和课程内容,使职业教育随时保持与社会需求的平衡。
(五)加强校企合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需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职业教育的企业减税免税、优惠贷款等优惠,鼓励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强制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供训练用的实验设备的先进程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设备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培训本企业员工同时接纳高职院校学生实习。
(六)降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费标准,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各地要逐步降低职业院校适龄学生的学费水平,吸引更多有志成青年甘愿成为一线劳动者而选择职业教育。国家应拨出专款提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民营企业或中小型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工资福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国家应制定法规明文规定:技术工人享受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工资待遇,优秀者可转入干部系列。
三、结束语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职业教育是当代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本身更应认清自己的定位和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建设人才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