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两化”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2013-06-25 08:45张炎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一体化整合职业教育

张炎源

【摘 要】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理实一体化(简称两化)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两大重要任务,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我校在信息化和一体化工作中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新的历时时期,要取得两化工作的突破就要把两化进行有机整合,优势互补,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化 一体化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10-02

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有机协调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两大关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国很多职业学校正在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信息化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进行了十多年,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已进行了若干年,两化(一体化、信息化)工作均取得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成果,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进程,我校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已初步形成,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教育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普遍提升,已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问题。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衡量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不是有多少电脑、多少教学资源,而是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质量。当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途径依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普通教育中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而职业学校依然是计算机基础课。不管是叫信息技术课还是计算机基础课,对培养信息素养来说作用极其有限。特别是对职校学生来说,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已十分厌倦,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在计算机基础上课过程中,尽管我校的条件已完全实现一人一机,但学生态度消极,教学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也不能较好地实现。

基本信息技术的缺乏会产生连锁反应,例如在进行电路虚拟实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等教学时,学生操作相关的软件就困难重重,基本信息技术缺乏的弊端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缺乏必要地信息化学习能力,极大地影响了这些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影响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职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影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如何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一体化教学中的问题

这些年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教学方法与内容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逐步提高。但构建一体化教学这种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师资、教学资源、教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持续创新与完善,期间必做会出现不少问题。

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问题。开展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一体化的教师来进行,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这对于成长于并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动力,它将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和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开展团队合作教学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三、两化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两化问题的成因

教育信息化与一体化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从我们当前的教学体制来看,从小学开始就有信息素养这方面的培养目标,初中也有,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的信息基本技术还这么差,根本原因就在于把信息素养培养看成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从之前我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完全类似,就是缺乏好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体系,只靠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不可能培养出较好的信息素养的,最多是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而已。信息素养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是一门或几门课程可以实现目标的。以前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素养培养目标难度大,操作复杂,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要求,为此职高生的信息素养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而一体化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缺乏经验与制度因素以外,我们在一体化教学的体系中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资源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致使一体化教师培养成本过高、课程开发工作强度较大、教学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二)解决策略

教育信息化与一体化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都需要在师资、教学资源、教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全面进行,针对当前两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解决策略。

1.以一体化课程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和业务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在职职工和新生劳动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其它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职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信息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更应成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是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创新教育需求的。

2.以信息化优化为一体化教学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为此我们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挖掘信息化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一体化教学拓展道路,优化一体化教学的师资、课程和硬件设施,使一体化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1)优化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学必须有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即一体化教室,它是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要实现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同步,要能满足多个班级的轮流上课,这个教室必须是信息化的管理、信息化的学习和教学,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一体化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靠传统的课程开发、教学和评价方式是行不通的。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要体现相对灵活性,要能根据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时地作相应调整。工学交替使学分制地实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事,种种因素促使一体化课程必须要借用强大的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开发出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一体化课程。

(3)优化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的一种类型是教师个人的一体化,即现在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另一种是教师团队的一体化,即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开发或教学中的工作。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一线教师逐渐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教师的一体化程度成为影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多重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才能开发出适合岗位需求的课程、才能较好地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

总之,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就要大力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加快一体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要充分挖掘和整合两者的优势和资源,使“两化“工作有机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整合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1”微群阅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