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萍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制品为医用药瓶的瓶盖,具有两圈半连续的内螺纹,螺纹大径:50 mm,螺距:3 mm。制品外表面有数个半圆柱形的阻滑纹,成型时可起止转作用,止转高度大于螺纹高度,如图1。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属于结晶型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性能好,易于注塑成型。下面谈一些成型模具设计和使用方面的经验。
图1 塑料瓶盖
图2 模具结构图
模具的结构如图2[1,2],采用点式浇口,一模两腔,螺纹型芯成型内螺纹,利用开模力脱模。经过合模、注塑、保压和冷却后开模,在弹簧32的作用下,A分型面先分型,用分流道末端的斜面拉断点浇口,利用球头拉料杆4将凝料拉出脱落,在A分型面分型凹模后退的同时,齿条也随之后退,当齿条端部的凸肩与定模接触时,齿条停止运动,齿轮16在开模力作用下开始转动,通过锥齿轮10、18和中心齿轮22,驱动两个型芯齿轮24转动,从而带动螺纹型芯25转动,型芯被轴套27和型芯压板8压住只能原地旋转,这样制件沿型芯轴向脱出。直到限位钉33的头部受到凹模7的阻挡,凹模停止运动。B分型面开始快速分型,制品自由跌落,完成一次成型过程。
制件螺纹要求精度较高,采用旋转脱模方式,即采用螺纹型芯旋转,制品后退的方式。考虑到要尽量使模具的结构紧凑、成本低,应该利用开模力作为旋转动力。脱模系统主要由三根轴、一对圆柱齿轮、一对锥齿轮和两对齿轮-齿条构成。轴17两端用滚动轴承支撑,受力均匀并且转动阻力小。轴21上装有锥齿轮,一端用滚动轴承支撑,另一端装有中心齿轮22,由于空间小采用了一端有凸缘的铜轴套23,既能承受径向力,又可承受轴向力。同样螺纹型芯25也用一对轴套26、27支撑。中心齿22与型芯齿轮24的齿数比为2.5:1,锥齿轮18与锥齿轮10的齿数比为2:1,齿条长度大于制品脱出时齿轮16滚动的长度。镶块28成型瓶盖外表面的阻滑纹并在脱模时起止转作用,为方便凹模的加工,做成镶块嵌在凹模中。
脱模时螺纹型芯只旋转,制件后退,由凹模止转,螺纹型芯与制件之间是螺纹副关系。正是依据这个原理,制件才能顺利脱模。动定模之间的开模速度与制件脱出速度要很好的配合,才可以达到既能止转又能将制件从凹模脱出的效果。设动定模之间的开模速度为v1,制件脱出的速度为v2,当v1>v2时,就意味着B分型面以很快的速度打开,而制品与型芯还没有完全脱开,这时止转长度减小或完全没有了,制品就会部分或全部包在型芯上不能顺利脱出。反过来如果v1<v2,即制件已经从型芯上脱出,但B分型面还没有打开,分型面之间没有能容纳制件的空间,制品会遭到破坏。当v1=v2时,动定模之间的开模距离与制件脱出的长度相适应,制件脱出时既不会受到干涉,又不会失去止转无法脱落,因此,v1=v2是制品顺利脱模而又保证质量的条件。
在模具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v1=v2,图3是脱模机构的原理图,由齿条、齿轮Z1,一对锥齿轮Z2与Z3、中心齿轮Z4和驱动型芯的齿轮Z5组成。开模时假定齿条不动,在动模向左运动时,齿轮1沿齿条滚动动定模之间的开模速度:
图3 脱模机构原理图
式中:d1、n1—齿轮Z1的分度圆直径和转速,其他转速之间的关系为:
图4 凹模差动
制件脱出的速度为:V2,经整理得就是定模,这种情况下v1≫v2,现在设两个分型面如图4,让凹模在A分型面打开时也处于运动状态来补偿速度差,凹模的运动有效地减小了动模与定模之间的相对开模速度v1,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满足顺利脱模的条件,确保制件的成型质量。
笔者建议以下情况都应采用两个分型面,一是同类模具采用侧面浇口,只有一个分型面;二是对止转长度较短而螺纹圈数较多的制件。
式中:l为螺纹螺距,如果要求v1=v2,则必须使:Z3Z5πd1/Z2Z4l=1.分析上式不难发现,分子是各被动齿轮的齿数与齿轮Z1沿齿条转一圈的周长πd1的乘积,分母是各主动齿轮的齿数与型芯螺距l的乘积,要满足上式是很困难的,因为πd1远远大于l.而齿轮的齿数比是有一定范围的,结构设计时必然受到限制,过度减小各被动齿轮的齿数或增大各主动齿轮的齿数都是不现实的。问题实质上是动、定模之间的开模速度v1太大了,远远大于制件脱出的速度v2,既然v1太大,就应当想办法减小,前面是假定齿条不动的情况,凹模
螺纹成型的关键是保证止转,使制件顺利脱出。而明确动、定模之间的开模速度与制件脱出速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对同类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1] 沈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塑料模具手册编写组.塑料模具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