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格丽
摘要:个人的学习习惯、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不仅指发展学生的智能,也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意志、性格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关键词:渗透;情感;品德教育;数学思想;行为习惯
本文里所说的“品行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数学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方面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个人的学习习惯、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爱迪生认为发明创造只要求1%的灵感,但必须付出99%的血汗。这“99%的血汗”就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那就是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毅性格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学知识本身,更要渗透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教学是永远具有教育性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正是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品德、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意志、性格就尤为重要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产生消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学生厌学情绪,我们不能责怪学生不用功、埋怨社会风气日下,而应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动机是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的成份,其它成份往往是转化为兴趣或动机的形式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精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不断探索。
如,我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上课的开场白就是:“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应用题,就是教会我们不上树可以求得树高,不过河可以算得河宽。”同学们觉得老师的话真神了,不由得想掌握这种神奇的方法。全班同学都提起了精神,来了兴致,整堂课都能饶有兴趣地学习。
在教学中自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乡土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之情,也不失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条好途径。在教学百分数这一内容时,我不是单刀直入说百分数,而是结合时事,由以下三个含有百分数的话题谈起:
1、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美国获得的奖牌数约占此次奥运会奖牌总数的11%;中国获得的奖牌数约占奖牌总数的9%。
2、在伦敦奥运会上,65%的奥运产品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3、伦敦奥运开幕式上用于燃放的烟火75%来自湖南浏阳。
教师请学生谈谈对这几组数据怎样理解,有何感想。在交流会中学生不仅很真实地感受到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还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湖南人的自豪。诸如此类的表现家乡变化,体现祖国富强、进步的数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这种情感也会迁移到我们的数学课上,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中提到: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我们要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纳入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数学思想教学的契机,渗透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如下一道题:一段公路,长4500米,甲单独修10天可修完,乙单独修15天可以修完,问两人合做几天可以修完?
学生练习后把题目作一些改动。把其中的条件“长4500米”改成“3600米”、“2700米”,然后让学生去解答,学生得出了时间都是6天。进而引导:既然所用天数与路的长度无关,那么把长度这个条件去掉,你会如何解答?最后再引伸: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工作总量时,就可以把它看作1个整体,从而进行解答,这都是客观世界一种数量关系的反映,并不表示它的实质内容。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年级“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前面的内容经过了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来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如果盒子里放一亿个红球,一个黄球,那么摸出来的可能是什么颜色?”
问题一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摸出的肯定是红球,只有四个学生认为也可能是黄球。这是不可能演示的了,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老师沉着冷静,反问学生:你们能不能各自分组讨论,然后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让大家信服?在接下来的过程各,持两种观点的同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主张摸出来的一定是红色的一方认为,那么多红球里放一个黄球,别说瞎摸,就是让我们全班人去找也不一定找得到。主张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黄色的一组就势反驳:“要摸到这个球确实不容易,我们找不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对不对?”看着对方认可了,又举着盒子,用手点着不同位置接着说:“这个黄球可能是在这个角落,也有可能是在这个角落……”看着对方直点头,他们就势指着伸手可及的地方问:“那他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这时全班同学都信服地点起了头!老师紧接着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与演示,你明白了什么?”
在激烈的争论中手脑并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感悟到了数学推理的方法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的数学思想。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意志的培养
一个人的习惯、性格、意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凡取得成就的人士,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勤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性格,有着不怕困难、顽强刻苦、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就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意志的培养。
我们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由于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导致现在的孩子责任心不强,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在作业上,作业设置要求精而不求多,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不仅仅要求学生都写作业,写对作业,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作业的整洁程度、做题的正确率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困难,在学习中开动脑筋,一题多解,特别要鼓励、赏识他们想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解法,从而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进取、勤学上进、敢于创新的性格。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献选编》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还要注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上所述,学生的品行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只有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性格、坚定不移的志向与传授知识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今日做教师——教师的智慧与创新》,富凯宁主编,同心出版社出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史宁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作者梁秋莲,刊于《小学数学教育》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