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赫:五环新掌门

2013-06-11 15:00绿风
新民周刊 2013年38期
关键词: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罗格

绿风

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继任者——德国人托马斯·巴赫从幕后走到台前。

巴赫何许人也?在德国,音乐家巴赫以复杂、精妙的交响乐闻名于世;相比之下,德国人托马斯·巴赫则掌握了全球体育最有权势、最有影响的组织,多年来他在国际奥委会与各种势力周旋、博弈,复杂与精妙丝毫不让前辈……

熟谙体育政治,大打“金元牌”

在体育的王国里,国际奥委会(IOC)主席的地位,如同国王一般尊贵。

9月中旬,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比利时人罗格在执掌全球最大的体育机构大权12年后,正式宣布退休。德国人巴赫击败其他候选人,成功当选为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按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巴赫和罗格的任期最多只能12年(第一任期8年,第二任期4年)。

这次参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的共有6人,分别是现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60岁的德国人巴赫;前奥运会冠军、乌克兰撑竿跳名将、49岁的布勃卡;波多黎各银行家、国际奥委会财务委员会主席、60岁的卡利昂;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新加坡奥理会副主席、64岁的黄思绵;国际奥委会委员、66岁的瑞士人奥斯瓦尔德;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华台北67岁的吴经国。

需要补充的是,3年前在罗格主席公开规划“退休人生”时,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于再清呼声颇高。当时,外界分析,于极有可能成为罗格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如果他成功当选,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亚洲人。然而,多少出人意料的是,“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的中国体育官员沉默地选择了退出……

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初,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曾提出主席轮流制,即国际奥委会主席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委员担任,四年一轮换,以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为何不是首任主席。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担任第一任主席。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下一届奥运会于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于是顾拜旦接任为第二任主席。第三届奥运会定于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当时顾拜旦准备将主席一职交给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隆。但是斯隆认为,频繁更换领导人对新生不久的国际奥委会十分不利,坚持要顾拜旦留任。

历史证明,斯隆的意见是正确的。顾拜旦在其长达29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内殚精竭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与创新做出一系列重大贡献。继顾拜旦之后,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共有6人。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前两任主席之外,其余6任主席均由国际奥委会選举产生,最近的4任主席均无一例外地担任过国际奥委会执委,第五、六、七任主席在当选前均担任副主席。按照这样的传统与趋势,第九任主席人选可以基本确定将离不开目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15人名单之内,而4名副主席转正的机会又比其余的执委要大。

深谙体育政治,与国际奥委会结缘32年之久的托马斯·巴赫,显然对这个“体育大家庭”的一切事务了如指掌。

28岁时,托马斯·巴赫正式成为萨马兰奇手中最重要的一员干将。“依我看来,巴赫是萨马兰奇众多的‘儿子之一。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最重要或最有影响力的‘儿子,但萨马兰奇肯定通过巨大的财政收益和巩固国际奥委会的权力而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而巴赫完美地融入其整体规划。”德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曼弗雷德如此评价巴赫。

关于国际奥委会主席有一条半公开的准则,那就是最好是奥运选手出身;此外,还有两条潜规则,一是主席一般从具有深刻体育传统的欧洲国家产生,二是还要看前任主席的意愿。巴赫满足这三个条件,尤其极得领导赏识。

在其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13年里,巴赫一直为前主席萨马兰奇和后任主席罗格排忧解难,罗格对他赞不绝口,称其为“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支柱,他具备了一位国际奥委会主席所应具备的一切”。在今年5月份,罗格更是明确表示:“对于下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人选,巴赫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人,他的品德也得到大家的公认。我相信,巴赫先生不会是唯一的候选人,但是我想他会是一个最合适的人。”

尽管是欧洲人,但是巴赫和中国关系一向不错。2008年初,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受到干扰的时候,巴赫主动约见一些国际媒体,反对某些西方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的抵制,明确表达了对中国的肯定态度,称“北京为奥运会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在北京奥运会闭幕时,巴赫在德国代表团的总结会上也毫不吝惜地送上赞美。根据相关方面推测,作为对巴赫的投桃报李,这次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中国内地三位委员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支持这位德国人。

至于香港霍震霆方面,巴赫早早便做好了公关:去年年底,霍震霆儿子霍启刚与跳水奥运冠军郭晶晶举办世纪婚礼,巴赫特意临时变更计划,改签机票前去赴宴捧场。

除了深谙体育政治,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关系外,托马斯·巴赫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得到了来自西亚的石油大亨的金元支持。

在国际奥委会新主席竞选之际,托马斯·巴赫的一位支持者公然宣称支持巴赫。这位支持者可非等闲之辈,正是奥理事会主席、国家奥委会协会(ANOC)主席、科威特王储谢赫亲王。他对巴赫公开而狂热的支持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爆炸性政治问题。面对外界的质疑,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展示了太多底牌。因为奥委会严令禁止公开支持某位候选者,并且禁止提供任何资金帮助。

众所周知,国际体育界有很多条“线”在科威特相交,谢赫正是拉起这些“线”的人。他既是OPEC前任大佬,又是科威特王储,在即将投票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选举中,他被认为是关键人物。他同时是国家奥委会协会(ANOC)主席,管理着利润丰厚的国际奥委会收入来源。作为石油大亨和政坛要员的谢赫人脉很广,很多时候在国际奥运会选举之前他就知道了确切结果。谢赫为何能在国际体坛呼风唤雨?“因为很多人尊重的都是那些开具支票或授权支票、可以确保财源的人,而谢赫恰恰是这样的人。如果谢赫打电话跟国际奥委会说主席选举的事,国际奥委会肯定会言听计从。”国际奥委会专家埃德如此曝料。

争议中“上位”,“价值观”受关注

也许每个领袖人物都有你看不到的背后。

早在几年前,巴赫就是下任主席的最大热门人选。今年已经60岁的巴赫曾经是一名击剑运动员,获得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退役之后,他上大学学习法律,获得经济法学博士学位,后来进入国际奥委会,随后凭借着自己的法律知识成为了国际体育法院上诉法庭的庭长。

巴赫非常熟悉世界体育市场。他曾在阿迪达斯的营销部门工作了两年,当时他已经是运动员委员会成员。巴赫当时的老板正是大名鼎鼎的霍斯特·达斯勒(阿迪达斯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的长子)。达斯勒在体育界人脉很广,他的目标是使阿迪达斯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多年来,他的ISL(国际体育休闲公司)在体育运作方面的屡曝贿赂丑闻,根据近年公布的材料,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和巴西足协主席至少从ISL受贿2400万美元,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受牵其中——而阿维兰热、布拉特也都是在达斯勒的支持下入主国际足联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屡获殊荣的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安德鲁·詹宁斯,曾揭发了体育界无数的丑闻,国际奥委会竟然因此拒绝为他签发奥运赛事的媒体采访证,而最早将ISL公司与国际足联的腐败案揭发出来的也正是詹宁斯。“达斯勒是个天才,他创造了这个秘密世界的黑钱、黑票和假票。他对托马斯·巴赫说‘来吧,为我工作,巴赫就来为他工作。这段经历让巴赫熟谙体育政治。”詹宁斯说。

操纵选举?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例如17年前,达斯勒让阿迪达斯的雇员成为世界拳击协会的主席,这件事情曾经轰动一时。他给专门从事体育政治的亲信团队下达任务,确保巴基斯坦籍人乔德利当选(后来被指控腐败而退位)。这个过程是世界拳击协会常任秘书长卡尔描述,而彼时没有人知道乔德利正与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合作。

免费的曼谷旅游,酒吧消费和按摩院都安排好了,当然还有大叠的钞票。所有这些程序都记录在韦汉弗交给斯塔西的文件里。

在托马斯·巴赫37岁那一年,准备进入国际奥委会高层之际,其在阿迪达斯的履历第一次成了焦点。斯塔西档案浮出水面,托马斯·巴赫的名字在那些文件中反复出现,引发了媒体激烈的讨论,文件显示,讨论操纵选举时他出席了会议。但巴赫本人否认曾参加了这样的会议。

而巴赫与丑闻缠身的达斯勒之间关系到底有多亲密?没有人给出答案,精明的巴赫显然不会回答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他经常跟霍斯特(达斯勒)一起出游。他一直非常积极地參与达斯勒的家族政治,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紧张关系。是的,巴赫的确是圈内人。”一位曾与巴赫同期在阿迪达斯工作的人如此定论。

当然,关于托马斯·巴赫的争议远不止这些。

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在国际奥委会选举前夕播放了一档叫《体育内幕》的纪录片,内容是有关巴赫在体育道路上的一系列污点:虽然巴赫在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男子花剑团体冠军并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作为一个年轻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曾经使用湿手套来干扰计分系统。湿手套在那个年代是击剑比赛的作弊方式:因为湿手套会导致器材短路,对手击中时会失效而无法显示。

一名已退役的击剑运动员,在要求身份保密的情况下,并且用书面保证来证明其陈述内容的真实性,他讲述了有关湿手套的真实经历——“当时托马斯·巴赫正在和波恩俱乐部的击剑运动员比赛。当巴赫用他的手套触碰自己的衣服时问题出现了,对手的‘击中没有被记录下来。巴赫的手套是湿的,也可能只是汗而已。裁判员注意到了,要求巴赫更换手套。我看到巴赫走了过来,拿起一个装着新手套的塑料袋,我坐在塑料袋边上,发现那只新手套也是湿的。我觉得这只新手套已经做了手脚,我看得十分清楚,因为当时我刚好坐在旁边……你必须得在训练中做这样的事情(才能在比赛中运用)……我被恶心到了,因为像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跟公平竞争的运动精神相差甚远。”

那么,这些是否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呢?这是否和其奥委会主席身份相悖?巴赫致力于宣布未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并且成为罗格的接任者走上红地毯,他将领导一个致力于推崇互相尊重和友谊至上的组织。

公平竞争,道德高尚,国际友谊,奥林匹克的理想不知能不能在他身上实现?

作为罗格的接班人,巴赫在决定奥运会的项目方面,有着与罗格截然不同的见解。他一直希望奥运会项目变得更加机动,而不是仅仅是“瘦身”、限定在28个项目上。“我们现在的做法就像是‘拼图,用一个项目取代另外一个项目,这会影响整个‘拼图的和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机动,而并非只有局限于28个奥运项目。我们需要继续保持10500个运动员的总数,以及奥运场馆数量的不变。”巴赫在采访中透露这样的信息。

这也就意味着刚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历失败的棒垒球有望仍然有机会出现在2020年的奥运会赛场上。此前有奥委会委员已经抱怨道,国际奥委会这样的三选一让不少在过去的4年中为了进入奥运会而花费千万的项目所有的努力“打水漂”。

在巴赫的计划中,他还希望建立一个国际奥林匹克频道,这个在全球都能接收到的奥林匹克频道将会24小时播放奥运经典赛事、各奥运项目世锦赛、洲际比赛的直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了解奥运项目的发展。

显然,作为五环“掌门人”,作为商业奥运会的极力推崇者,巴赫对奥运会经济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在未来的8年或12年里,曾经的“瘦身”奥运是否再度“增肥”?已经发展到极致的奥运商业运作能否更上一层楼?在未来的奥运会赛场内是否会破天荒地出现广告牌?

“巴赫价值观”备受关注。

巴 赫

出生:1953年12月

出生地:德国沃尔茨堡

职业:律师

主要运动成绩: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1976年、1977年世界击剑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

参与运动:击剑、网球、足球

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91年

国际奥委会主要职务:

2006年至本届当选前 副主席

1993年至2001年 司法委员会委员

2002年至今 司法委员会主席

2002年至今 市场委员会委员

2002年至今 电视转播和新媒体委员会委员

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简介

自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已经先后有九人担任主席,他们分别是:维凯拉斯、顾拜旦、拉图尔、埃德斯特隆、布伦戴奇、基拉宁、萨马兰奇、罗格和巴赫。

第一任奥委会主席:

维凯拉斯(任期:1894-1896)

希腊诗人和翻译家。少时随父做谷物生意,后弃商从文。维凯拉斯博学多闻,有不少翻译作品和创作。由于他在希腊的游说和努力,首届现代奥运会(即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在雅典举行。1896年雅典奥运会后,他辞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专注于文学活动。1908年逝世于雅典。

第二任奥委会主席:

顾拜旦(任期:1896-1925 )

1863年1月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1883年就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体育竞赛,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张。

1892年,法国体育协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的阶梯剧场召开大会,庆祝该协会成立50周年。顾拜旦在会上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演说,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建议。他直接参与筹备1896-1924年期间举行的历届奥运会。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5届奥运会时,他针对当时体育竞赛中的一些弊端,发表了著名的诗作《体育颂》,获这次奥运会的文艺比赛金质奖章。顾拜旦于1925年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并被推戴为终身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病逝于日内瓦。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他的遗体葬于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而心脏则葬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亚的科罗努斯山下。在那里,人们为他树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纪念碑。

第三任奥委会主席:

巴耶·拉图尔(任期:1925-1942)

1876年3月1日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由于他热心奥林匹克运动和非凡的组织才能,1925年继顾拜旦之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任期间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和超脱政治,这对后来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任奥委会主席:

埃德斯特隆(任期:1942-1952)

瑞典体育活动家,1870年11月21日生于瑞典的哥德堡。他在大学时就以16秒4创150米短跑的瑞典纪录。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经他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一直到1946年。1931年任國际奥委会副主席。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第五任奥委会主席:

布伦戴奇(任期:1952-1972)

1887年9月28日生于美国的底特律。他早年即热衷田径运动。在大学时(1908)就已是大学校际全能冠军。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他在主持国际奥委会期间,坚持奥运会的业余性质,主张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分离。

第六任奥委会主席:

基拉宁(任期:1972-1980)

爱尔兰剧作家和电影导演,1914年7月30日生于伦敦贵族家庭。1972-1980年继布伦戴奇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于1980年退休后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终身名誉主席。

第七任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任期:1980-2001)

西班牙社会活动家,1920年7月17日生于巴塞罗那,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1980)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接替退休的基拉宁。他运用自己经营管理的经验,开辟新财源,解决了国际奥委会的财政困难。萨马兰奇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作出重要努力。他5次访问中国,热情支持并出席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北京大学授予萨马兰奇名誉教授称号。

第八任奥委会主席:

雅克·罗格(任期:2001-2013)

生于1942年5月2日,体育健将、矫形外科医生,也是一个语言大师。年轻时的罗格是个竞技体育高手,曾获奥运会帆板比赛冠军1次、亚军2次。1991年,罗格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名成员。他工作努力,凭着他“矫形外科医生”的背景,狠狠地整治奥林匹克运动中最可恨却又屡禁不止的兴奋剂问题,为自己赢得了“治疗奥林匹克运动中疑难病症能手”的美誉。

猜你喜欢
顾拜旦奥林匹克运动罗格
顾拜旦思想及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研究回顾
锦句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对不起
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
罗格列酮辅治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