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质量管理

2013-06-10 01:33
建设监理 2013年8期
关键词:样板承包商业主

陈 鹏

(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0 引 言

笔者参与的上海某中外合资项目中,采用了国内项目管理模式中较少采用的CM/Agency 管理模式,即业主雇佣 CM公司,作为一种咨询公司而不是总承包商,代表业主,与设计师、建筑师或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一起管理承包商和供应商。这种项目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运用的并不是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很缺乏,且缺乏相关的法律体系的支持等,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笔者试图通过对项目实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摸索与实践,结合国内现行建筑法律体系和行业特点,参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惯例,分析相互之间异同点,研究和总结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CM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

1 项目特点和难点

1.1 项目管理环境和管理模式不同

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管理模式,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不同。中方与外方在质量管理体系上都贯彻 ISO9000 族的标准,遵循关于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上存在通用的模式,但是在具体应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外方业主在其国内应用 CM 模式管理项目比较普遍,有成功的应用实例,相应的法律环境和管理方法十分成熟。国内在长期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项目实施上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度,执行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若干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并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常规的具体措施。

1.2 质量管理参与方多,层次复杂

在本项目中,外方业主通过其下项目管理团队(简称“PM 团队”)与 CM 公司一起,对现场进行质量管理。PM团队的组织架构采用矩阵式,QA、设计部门、业主聘请的第三方咨询公司都可以参与现场的质量管理;CM 公司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有合同责任,起到主导和协调的作用,并进行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监理依照国内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施工总包单位作为施工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对所承包的工程进行内部的质量管理,对分包商及供应商的工作质量负责。

其组织框架图如下图1。

图1 组织框架

1.3 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不同

在国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质量的管理一般是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政府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巡检和参与关键节点验收的方法,形成一套层次不同,分工有序的管理体系。

工程监理在项目过程中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以及维修保养阶段的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手段,并不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如果业主本身不具备工程管理职能和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那么就很难使工程的功能意图和质量要求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完成。

在 CM 模式下,CM 管理单位从项目前期就参与到项目的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采购直到竣工和维修保养的各个环节中来。CM 越早介入工程的管理,就越能发挥专业团队和人员的作用,从源头上对质量采取预防措施和有效手段,使工程满足业主质量需求。

1.4 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波动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项目所处的地质条件、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外,尚存在以下一些重要因素。

(1)人为影响因素。参建各方人员的质量行为对项目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单位之间有效性的协调工作,是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业主、CM 公司、监理公司以及承包商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一线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和操作能力等,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2)材料影响因素。由于本项目建筑物的功能性很强,设计复杂,一些建筑材料的采购途径来自国外,材料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直接采用国外的质量标准,部分材料还需要特殊的质量认证,涉及到一个标准互认的问题。虽然这些进口材料附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资料,并可以通过海关商检,但是现场监理复检时往往遇到一些国内常规检测中没有的技术指标或参数,造成运至现场的材料质量的不可控性。

(3)施工方法影响因素。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这其中施工方法对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国内工程上往往不重视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与现场施工脱节或者不相符,存在“两层皮”的现象。监理单位往往也凭以往的经验监督,不重视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测量、记录和跟踪,造成施工过程和最终质量的不可控性。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具体措施

2.1 编制并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根据合同中关于质量管理的要求,CM 编制和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案,经批准后发给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承包商等。各参建单位按照该文件的要求,修改和应用使CM 满意的质量体系来确保和证明提供的工作、原材料和服务是符合指定的要求。

提交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应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查和检测计划、程序和方法说明和文档质量要求等内容。在工程进行过程中通过定期或专项的审计来检查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2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各参与方在业主提供的项目管理软件上提交质量管理记录,检查和跟踪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根据分配的用户名和相应权限,进行查看、审核、确认等操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矩阵式组织架构带来的多头管理,进而造成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和决策缓慢等问题。避免了重复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在工程上实际应用上来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3 样板、样品质量的管理

本工程对于样板、样品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国内一般工程中关于样板、样品质量管理的要求。对一些国内不要求做样板的工作内容也有要求,如土建施工中的回填、管道安装、钢结构安装等都有样板段的要求,甚至对混凝土浇筑也有实物模型的要求。在招标阶段即把上述要求等详细明确,作为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内容,投标单位必须对该部分内容予以响应。

在工程实施阶段,CM 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内容实施,同时结合国内关于样板引入制度的实际经验,采取了较为实用的“首件样板制”,即所有工序的首件、首段、首单元作为样板施工,样板质量通过各方验收后,作为后续大面积施工的依据。这样既满足了业主在样板制度上的严格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又避免了因制作实物模型而造成的工期浪费。

2.4 不合格项的跟踪和管理

CM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严重不符合招标文件技术要求、设计图纸和国家规范等工作内容,立即通过上传项目管理平台、书面传达和专题讨论等形式,通知业主、设计单位和顾问单位等,并一起讨论对不合格项的整改措施和建议,以防止继续施工或不合格工作被隐蔽。在不合格项的整改经过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对于直至完工仍未完成的不合格项,将列入未完成工作清单继续跟踪,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3 经验总结

(1)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不同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通过各参建方的充分沟通和理解,求同存异,选择和实施符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明智选择和有效做法。例如 CM 合同模式结合工程监理制的实施,从不同层面对现场质量进行控制。

(2)在管理方法上,CM 模式下的质量管理重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重视过程中的记录和跟踪,重视质量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内工程相比,管理手段更多的采用国际工程管理的一些做法和惯例,对质量管理的原则是“计划所做的,做所计划的,过程可以证明”。

(3)在对不合格项的管理上要求彻底整改,直到符合设计要求。并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操作人员的原因,还是施工方法的原因,还是施工机械机具的原因,或者是施工环境的原因,都要一一调查,从源头上解决,以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使得采取的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强,在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4)充分重视对承包商质量体系审计的重要性,使之遵循相关的标准。当在质量审计时发现承包商的质量体系不完善的时候,在规定日期内要求承包商改进其体系以达到要求标准,此后还将进行跟踪审查来核实承包商执行的必要修补措施。确保承包商能够按质量体系的要求对施工过程全程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法。

4 结 语

通过上述对该项目的特点的具体分析,借鉴和比较了国内项目质量管理上的常规做法,总结并实践了一些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CM 管理模式在国内较少采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水土不服,应在一些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上进行完善,以利于推广和普及。

[1]田威.FIDIC合同条件应用实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赵雪凌,钱树静.CM管理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模式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05(2).

猜你喜欢
样板承包商业主
花盆坠落伤人 业主负责赔偿
打造辣椒种植“样板田”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倾斜的样板楼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