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恶性疟疾2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2013-06-08 09:10朱蕴玲顾卫平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145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流行病学

陈 霜,陶 岚,朱蕴玲,顾卫平(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14500)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疟疾(简称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其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亦占首位,且逐年升高[1]。恶性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叮咬而传播的疾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本院共收治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经积极治疗,全部临床治愈。现将他们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特征,有利于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本院住院确诊为恶性疟疾的病例,均为男性。1例年龄51岁,为赴非洲务工回国人员;另1例年龄32岁,发病前曾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住院时间8~9d,平均8.5d。

1.2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发布的《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进行诊断,有流行病学史加上不典型临床症状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是有流行病学史加上有临床症状或抗疟治疗有效者;确诊病例是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上病原形态学检查阳性者[2]。

1.3 方法 对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2 结 果

2.1 流行病学分析 2例恶性疟疾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1例是靖江市某建筑公司人员,因出国劳务在非洲尼日利亚铁矿做安装工作1个月,2012年6月回国,入境时体温正常,回国后7d出现畏寒,因发热3周于2012年6月23日入院。另1例是靖江市人,2010年9月10日去上海参观世博会非洲馆,回家后11d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与恶性疟原虫的潜伏期(10~12d)相符,因高热半月于2010年10月7日入院。2例均有与非洲人生活区、工作区接触停留史、蚊虫叮咬史,无输血史,既往均无疟疾感染史。

2.2 临床表现 2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作时体温波动在39~40℃,呈不规则发热,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稍畏寒,下午最为严重,无寒战、出汗。伴随体征:2例均有贫血、脾大、肝功能障碍。

2.3 实验室检查 2例患者均有末梢血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发现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图1)和配子体(图2、3)。被感染的红细胞体积不增大,红细胞内可见到1~2个环状体,每个环状体有1~2个红色小核。配子体呈半月形,两端较尖;亦有呈腊肠形,两端较圆,呈红褐色,确诊为恶性疟疾。血常规检查:2例均贫血,血红蛋白91~102g/L,红细胞(3.2~3.9)×1012/L,血小板减少1例,53×109/L,白细胞减少1例,3.9×109/L。肝功能检查:2例均异常,总胆红素32.0~35.1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6~7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0~89U/L,乳酸脱氢酶280~1 281U/L,γ-谷氨酰转移酶80~88U/L。辅助检查:X线胸片正常。彩超检查:2例脾脏均肿大,肋下2~3cm。

图1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1 000)

图2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1 000)

图3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1 000)

2.4 治疗措施及预后 参照卫生部“疟疾防治技术方案”选择抗疟药物,2例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60mg/d,连用5d,首次剂量加倍。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物理降温、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2~5d,连续2次外周血涂片复查未见疟原虫,并在短期(1~2周)内治愈出院。

3 讨 论

疟疾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严重的热带虫媒传染病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间检测传染病之一。非洲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占全球的59%。江苏省不是疟疾多发区,恶性疟疾尤其少见。近年来,随着赴非洲务工人员的增加和旅游人群来往频繁,本地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亦明显增加,文献[3-5] 报道患者均曾去过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发现、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调查结果显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均为男性中、青年,1例患者在非洲尼日利亚感染疟疾,这是因为非洲大部分地区疟疾几乎终年流行,而尼日利亚更是疟疾多发区。另1例患者在上海世博会旅游非洲馆感染疟疾,可能是非洲馆内非洲工作人员有传染源(未明确)或大批游客中存在传染源造成了蚊媒传播。

输入性恶性疟疾临床表现复杂,这是因为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参差不齐,裂殖体的分裂持续不断进行,因此发作时间不规则,发冷、发热、出汗不明显,缺乏典型症状。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其原因可能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有关[6]。另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疟疾发作时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疟原虫本身及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代谢产物,造成微小血管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促凝物质释放,血小板聚集、消耗、血栓形成有关。随着抗疟治疗过程中疟原虫的清除,白细胞及血小板能够迅速恢复,与文献[7] 报道一致。

恶性疟疾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疟原虫的数量、毒力以及机体抵抗力有关,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非常重要。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杀灭疟原虫,从而控制症状。磷酸哌喹可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的超微结构,主要能使滋养体食物泡沫和线粒体肿胀,导致生理功能破坏,从而杀死疟原虫。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速效、高效、低毒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恶性疟疾较理想的药物。恶性疟疾发生中毒性肝炎概率较高,可常规应用保肝护肝剂治疗,可使肝功能异常转为正常[8-10]。

输入性疟疾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易转为危重症。只要及早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凶险型疟疾发生。本文2例患者经治疗后在短期内治愈出院。病原治疗是根本措施,按《抗疟药物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使用抗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并发症是治疗重症疟疾的关键。本文提示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如遇有在非洲工作史和外出旅游疫区的患者,返回后出现畏寒、发热原因不明显,并伴有脾脏肿大、肝损害、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表现者,应考虑输入性疟疾,应制多张血涂片认真查找疟原虫,及时诊断、抗疟及对症治疗。

[1] 叶应抚,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2-243.

[2] 齐小秋.疟疾防治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8.

[3] 周渊,朱君秋.恶性疟疾2例报告[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50.

[4] 张莉尼,陈忠.在非洲感染恶性疟原虫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88.

[5] 周仲华,吴明生,王庆节.输入性恶性疟1例报告[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3):204.

[6] 葛向华,李保胜,牛莉娅.恶性疟疾28例临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5):52.

[7] 郑娅明.恶性疟疾并发血小板减少致鼻出血[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57.

[8] 吴亚晓,陶岚,徐秋波.恶性疟疾原虫感染1例报告[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4):262.

[9] 王冰倩,陈霜,唐晓霞,等.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告[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154.

[10] 陈小舟.输入性恶性疟疾1例报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754-755.

猜你喜欢
疟原虫疟疾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