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检测方法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

2013-06-08 09:10江雁琼詹铀超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5107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

江雁琼,迟 琼,詹铀超(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 51070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HBV表面抗体(HBsAg)、HBV 表面抗体(抗-HBs)、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抗-HBe)、HBV核心抗体(抗-HBc)] 检测是诊断HBV感染和判断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之一[1]。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仍是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将电化学发光法(ECLIA)用于这些标志物检测[2-3]。由于 ECLIA 与 ELISA 检测原理和特性不同,因此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会出现一些不同于ELISA检测的模式。本实验室对ECLIA与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会出现的各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全部标本均来自本院的患者,共20 709例,年龄1d至97岁,其中男11 292例,女9 417例。20 709例标本中,有11 923例标本来自2010年3~5月住院患者,另外8 786例标本来自2011年3~5月住院患者。

1.2 方法 对2010年3~5月收集的11 923例患者标本采用ELISA检测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血清学标志物,试剂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对2011年3~5月收集的8 786例患者标本采用ECLIA检测相应指标,试剂购自雅培诊断公司。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抗-HBs定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全部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BsAg阳性患者性别分布 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中,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P<0.05),见表1。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也发现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6,P<0.05),见表2。

表1 ELISA检测11 923例患者的HBsAg阳性率

表2 ECLIA检测8 786例患者的HBsAg阳性率

2.2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模式 见表3。由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汇总表现为20种不同模式,由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汇总表现为19种不同模式。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这5种模式包括3,1、2,1、3,1、4,1、2、5阳性模式。

2.3 2,2、5,2、4、5这3种阳性模式阳性率的比较 见表4。2010年3、4和5月用ELISA分别检测4 357、3 768和3 798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统计分析发现模式2,2、5和2、4、5阳性率在3个月住院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3、4和5月用ECLIA分别检测2 990、2 791和3 005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统计分析发现2,2、5,2、4、5模式阳性率在3个月住院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年3个月11 923例住院患者和2011年3个月8 786例住院患者之间模式2,2、5和2、4、5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抗-HBs定量结果比较 见图1。对ECLIA测定抗-HBs浓度大参考区间上限的3组2,2、5,2、4、5 3种模式组抗-HBs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

2.5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比例 见表5。2011年3~5月用ECLIA检测8 786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发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77例,阳性率为0.88%。2010年同期用ELISA检测11 923例住院患者中仅测出11例患者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阳性率为0.09%。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证实两组之间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11 923例/8 786例患者20种模式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ELISA/ECLIA)

表4 表面抗体阳性3种模式的阳性结果[n(%)]

图1 3种抗-HBs阳性模式组抗-HBs定量结果比较

表5 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比例

3 讨 论

HBsAg是HBV S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是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4]。抗-HBs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有清除HBV防止再感染的作用。但抗-HBs滴度较低时,不能阻止或全部阻止 HBV DNA在体内复制。HBeAg和HBsAg都是HBV C基因前C区和C区翻译产物,它们的大部分氨基酸序列相同,但是前者是一种分泌型蛋白,由感染后的肝细胞分泌[4-5]。HBeAg和HBcAg分别有其特异的抗原表位,可分别诱导机体产生抗-HBe和抗-HBc。抗-HBe一般存在于无症状HBV携带者及非活动期慢性肝炎患者中,一般在HBeAg消失后出现,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4]。抗-HBc是人感染HBV后第一种出现的抗体。

HBV血清学5项标志物同时检测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模式[4,6]。本文资料证实,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汇总表现为20种不同模式,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结果汇总表现为19种不同的模式。由此提示ELISA和ECLIA检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都可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模式。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都可出现的结果模式有15种。这15种包括全阴性及1,2,4,5,1、5,2、4,2、5,3、5,4、5,2、3、5,2、4、5,1、3、5,1、4、5,1、2、4、5阳性模式。应用 ECLIA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这5种模式包括3,1、2,1、3,1、4,1、2、5阳性模式。

在ELISA检测出现的20种结果模式中,阳性率大于1.00%的模式包括全阴性及2,2、4,2、5,4、5,2、4、5,1、3、5,1、4、5阳性模式;在ECLIA检测出现的19种结果模式中,阳性率大于1.00%的模式包括全阴性及2,5,2、5,4、5,2、4、5,1、3、5,1、4、5阳性模式。因此全阴性模式及2,2、5,4、5,2、4、5,1、3、5,1、4、5阳性模式是HBV血清学5项标志物检测相对较常见到的结果模式。其临床意义总结如下:全阴性模式表明患者未受HBV感染或感染后未产生有效免疫应答;2阳性模式表明机体已经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但抗体滴度低于保护性水平时,需要及时追加乙肝疫苗免疫接种;2、5阳性模式表明机体既往感染HBV,处在恢复期;4、5阳性模式提示机体既往感染HBV,体内虽产生抗-HBe和抗-HBc,但是这两种抗体无任何保护作用,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4、5阳性模式提示机体既往感染HBV,体内已经产生保护性抗-HBs,但是抗-HBe和抗-HBc仍然存在,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除了评价3种抗体相对水平外,还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1、3、5阳性模式是通常所说的“大三阳”,出现这种结果模式的患者一般处在HBV感染的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强;1、4、5阳性模式是通常所说的“小三阳”,这种结果模式见于急性感染后病情趋于好转或者见于HBV携带者。对于ECL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出现4种新的模式(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可能的解释如下:3、4、5阳性模式若能排除HBsAg的带现象,则提示患者感染HBV后处于HBeAg转换期,体内HBeAg和抗-HBe处于转换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状态[7];1、2、3、5阳性模式提示患者体内有抗-HBs,但不足以完全中和HBsAg,可能因为不同HBV亚型感染或HBV S区基因突变导致 HBsAg和抗-HBs共同存在;1、3、4、5阳性模式提示患者感染HBV后处于“大三阳”和“小三阳”转换期,体内HBeAg和抗-HBe处于转换过程中的动态平衡状态,或者由于HBV的C区发生变异;1、2、3、4、5阳性模式是一种罕见模式,可能是患者处于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毒的S区或C区基因发生变异[8]。ECLIA检测发现的HBsAg和抗-HBs共同阳性模式的总阳性率要高于传统的ELISA,除了患者因素以外,检测方法学可能是造成此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2010年和2011年3、4和5月住院患者2,2、5,2、4、5 3种模式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ECLIA检测出的2,2、5,2、4、5 3种模式阳性率在2011年3个月住院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ELISA检测出的2,2、5,2、4、5 3种模式阳性率在3个月住院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3个月11 923例住院患者和2011年3个月8 786例住院患者之间模式2,2、5和2、4、5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提示对于全部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或既开展ECLIA又保留ELISA的实验室而言,在审核和解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结果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性。

如前文所述,抗-HBs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有清除HBV防止再感染的作用。本文研究对2,2、5,2、4、5 3种抗-HBs阳性模式进行分组,对3组间抗-HBs浓度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5阳性模式组抗体浓度水平要高于其他两组,提示机体抗-HBs浓度水平可能与抗-HBe和(或)抗-HBc是否存在有一定关系。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 Hadziyannis E,Manesis E,Vassilopoulos D,et al.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article enzyme an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s for measurement of anti-HBc immunoglobulin M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Clin Vaccine Immunol,2008,15(2):385-387.

[3] Huzly D,Schenk T,Jilg W,et al.Comparison of nin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says for quantifica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J].J Clin Microbiol,2008,46(4):1298-1306.

[4] 何卫平,赵军.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8):516-518.

[5] 黄文林.分子病毒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9-521.

[6] 刘媛媛,辛武,韩忠学.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4):516-517.

[7] 邱振华,黄金波,曾在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eAg与抗HBe共存模式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895-896.

[8] 徐兆珍,关伟,张淑静,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同时存在的血清学模式与病毒血症的关系[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3):216-218.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