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继峰,魏久传,李增学,尹会永,郭建斌,谢 俊,刘海燕
1.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90;
2.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始建于1951 年,1998 年前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原名山东矿业学院,主要为国家煤炭工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998 年划归山东省政府主管,1999 年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是煤炭大省,为解决山东煤炭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根据煤炭企业人才需求,结合我校矿业类学科优势,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从2006 年开始在煤炭主体专业中实施了“定单式”培养,为煤炭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定单”、“订单”两词虽然字面上不同,在商业、物流领域的含义也有差别,但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提到的“定单式”或“订单式”培养模式来说,其含义在多数文献中是通用的[1-2]。它是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在企业和高校间相互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也有别于传统的定向培养[2],多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高校签署协议,向高校提前预订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在上学期间可以得到企业的部分资助,并且可以在假期期间到订单单位实践[3]。
而我校的“定单式”培养模式,除一般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含义外,还有”定(向)单(独招生)”的含义。因为学校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单独制定招生计划,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与煤炭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在本科二批录取,免收学费,按协议定向就业。学生入校后采用“3+1”模式进行培养,在学校学习3 年,在签订协议的企业进行实习、毕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训练1 年,由学校和煤炭企业共同培养,强化工程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定单式”培养工作开展7 年以来,受到学生和煤炭企业的普遍欢迎。
2010 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后,我校更加明确了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采矿、地质等6个煤矿主体专业均陆续进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2011 年山东省煤炭企业发生了重组,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将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六家煤炭企业重组成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山东省属国有独资公司,目前是世界500 强企业。2011 年山东能源集团成立伊始就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与山科技大学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切实解决山东能源集团人才短缺的问题,为能源集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校继续沿用我校以往的“定单式”模式,单独设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招生计划,对报考“卓越计划”专业的高考学生,在本科第二批次择优录取,免收学费,山东省政府、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费用,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到合作企业就业。标志着我校“定单式”培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校工学地质专业从创建至今已经具有44 年的办学历史,培养方案经过了几代人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变革历程,也曾几易其名,从“矿井地质”专业、“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地质工程”专业(见1998 年《教育部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到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该专业的发展带动了我校工学地质类其他专业的设立与发展,如地质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也见证了我校地质学科的发展。2003 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5 年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 年获得了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的发展为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
1.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思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确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必须回归工程实践”为原则,坚持“企校合作”联合培养,以“产业需求定专业、企业需求定课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思路,为煤炭企业培养“用得着、分得去、留得住”的既能在煤炭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设计,又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的现场工程师。为妥善落实这一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2012 年5 月25~26 日,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能源集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地质学院教师与山东能源集团煤矿地质专家就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细致研讨。
2.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煤矿地质行业还没有相应的行业专业标准,在认真学习领会“卓越计划”专业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地质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学校定位、学科优势、专业特色、服务面向等,我校制定了《山东科技大学煤矿主体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标准》。在《学校标准》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地质工程(煤矿地质)专业(本科)卓越计划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我校“定单式”培养模式已实施多年,7 年来,学校与企业实现了有效的对接,因此煤矿地质卓越工程师计划继续采用“3+1”“定单式”培养模式,按照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型人才,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3 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 年,分两个学年完成,并不限于第四学年。
3.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通过广泛的交流和研讨,设置了重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以及人文情怀、企业文化的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了煤矿地质专业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制定修改过程中坚持强化基础、保证主干、精简必需、突出实践四项原则。“强化基础”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关系的同时,强化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保证主干”是指保证影响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的主干课程及其学时数。“精简必需”是指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尽量减少课程门数或学时数。“突出实践”是指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突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①《山东科技大学本科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根据此四项原则,将学校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为29 门必修课和10 门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共1820 学时,99 学分;选修课共370 学时,24学分,总学时为2200 学时。在企业煤矿地质专家的建议下开设了如下专业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水文地质学、矿井水害防治、煤地质学、矿井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采矿概论、探矿工程等。
在制定好学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必须能够体现校企联合的实质性措施。为此学校与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搭建起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的综合平台。2012 年9 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批准该中心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此中心为平台便于开展校企联合育人活动,组织各项理论及实践教学(表1)。所有校企联合培养的内容均为必修课程内容。各阶段内容与形式根据培养计划执行。
表1 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安排
4.保障措施
(1)选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较强工程能力的教师作为“卓越计划”班的专业课主讲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学校将提供较多的到企业挂职、考察、交流、实践的机会,以便更好地确定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大纲,提炼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强化新进教师下生产现场制度,凡是新引进煤矿主体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原则上必须有2年左右的时间到企业下生产现场实践锻炼,培养工程能力。同时,要求新调到学校工作的专业课教师要具备5 年以上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经历。
(3)按照学校《关于聘请校外兼职教授的暂行规定》(山科大教字[2000]38 号)要求,在企业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一定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山东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兼职教师,目前全校已经聘任相关专业兼职教师50 余位。通过相关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卓越计划”采取“3+1”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共识。该模式需要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实施最主要的载体,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形成高级工程人才的成长环境是重点所在[4]。“紫金模式”[5-6]是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成功案例,虽然难以复制,但相关高校仍可借鉴该模式的思路和措施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创立各自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体制。
[1]赵永平,侯宇新,曹晓岩.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0-12.
[2]柳广弟,谢庆宾,吴胜和.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培育多型地质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3-16.
[3]高迪,郭变青,吴伟.“产学研”联合培养卓越地质工程人才的探索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6):674-677.
[4]李群,邵拥军,戴塔根.校企联合构建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47-49.
[5]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性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6]黄培明,刘羽,王少怀,等.“紫金模式”下上杭教学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地质教育,201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