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 刘东 朱湘红
疱疹性咽颊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常见于婴幼儿,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 d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 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在以后的24 h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 5mm以下, 1~5 d内愈合, 并发症少见, 症状一般7 d内消失。给予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缓解患者的痛苦。郑州市儿童医院于2011年1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共治疗106例疱疹性咽颊炎患者, 其中应用观察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颊炎56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疱疹性咽颊炎诊断标准筛选2011年1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在本科就诊患者106例, 其中男性52例, 女54例, 年龄6个月~5岁。患者均有发热、咽部疼痛、涎流等症状。体检发现主要体征依次为:咽部充血, 口腔(以咽峡及软腭部最明显)可见直径1~3mm灰白色或红色疱疹, 周围有红晕, 病变局限于咽颊部且未波及口腔前部, 多数局部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3.9~21.7)×109/L, 无异常淋巴细胞;胸片未见异常, 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 治疗组5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白细胞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口服, 1片/次, 3次/d, 联合利巴韦林10~15mg/(kg·d), 加人5% 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5~7 d为一疗程。入组患儿若体温>38.5℃者, 给予退热剂(布洛芬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悬液等)或物理降温,如血常规WBC:10×109/L者, 给予抗感染治疗, 选用青霉素20万U/(kg·d)或克林霉素20~30mg/(kg·d), 分次静脉滴注。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 体温1 d内恢复正常, 饮食好转,疱疹范围缩小或数量减少, 无溃疡形成;②有效:体温3 d内恢复正常, 且饮食好转, 咽颊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 无溃疡形成;③无效:治疗>5 d, 仍反复发热, 疱疹不愈、溃疡形成或融合。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经方差齐性及正态性检验后,疗效以百分率表示, χ2检验用于两组疗效差异性比较;平均住院天数及疱疹消退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差异性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疱疹性咽颊炎是小儿时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成人偶发。多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 呈散发或流行,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临床特征以高热、咽部疼痛、流涎、厌食或不愿吞咽、咽部可见疱疹及小溃疡等临床特征, 临床主要采取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等。金莲清热泡腾片是纯中药提取物, 主要由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苦杏仁等药物组成,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 利咽生津, 止咳祛痰, 主治外感热证。症见高热, 口渴, 咽干,咽痛, 咳嗽, 痰稠, 也可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见有上述症候者。金莲清热泡腾片单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良好疗效亦有文献报道[2]。利巴韦林临床最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 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药理作用为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磷酸化后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 从而引起抑制细胞内三磷酸鸟苷的生成, 阻碍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病毒复制等。利巴韦林作用机体并不改变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过程, 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3]。从本研究来看,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平均住院天数及疱疹消退天数均明显缩短, 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颊炎具有良好抗病毒作用, 无不良反应, 疗程短, 价格适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62.
[2]于翔, 董春阳.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1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3):241-242.
[3]杨世杰.药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