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胜 凌亚非
胃癌、结直肠癌、直肠癌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和创伤使患者的代谢的增强,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营养障碍,如果不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地营养支持,将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1]。近年来,我院对胃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2013年2月韶关市铁路医院收治的206 例行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5 例(男64 例,女41 例),年龄42.79~76.35 岁,平均(66.65±4.45)岁,胃癌54 例,结肠癌32 例,直肠癌19 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101 例(男63例,女38 例),年龄43.52~76.34 岁,平均(65.38±4.12)岁,胃癌51 例,结肠癌30 例,直肠癌20 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布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术后1 d开始经鼻饲管灌注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或瑞素)500 mL,30 mL/h,第2 天1000 mL(60 mL/h),第3 天 1500~2000 mL(120 mL/h),之后3 d均按此量给予肠内营养液。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8℃~42℃,不足的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热量等计算标准同观察组。两组患者于术后第8 天根据恢复情况经口进食流质饮食。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分析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白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白蛋白、前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26,P=0.024,P=0.025,P=0.041),χ2检验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1,P=0.022),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和营养情况比较
胃癌、结肠癌、直肠手术后,因考虑吻合口的并发症等情况,会要求患者延迟进食时间并且会限制进食量。胃癌、结肠癌、直肠患者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手术的创伤和麻醉等应激,以及患者分解代谢会显著增加,会进一步加重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不良又会进一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愈合能力及应激能力[2]。肠外营养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是静脉补充大量氨基酸和脂肪乳,可能会抑制胃肠道激素分泌以及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抑制胃肠动力,长时间可导致细菌移位率、肠黏膜萎缩的发生率提高[3]。
肠内营养更加符合人体的胃肠道生理和代谢特征,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手术后的高代谢和应激状态[4],能够改善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维持完整的胃肠道黏膜屏障,防止发生细菌及各种代谢产物移位,并且能够通过肠内营养中多种细胞因子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5]。
本文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43.15± 3.52)h,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55.84±4.26)h,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白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并发症情况都显著地优于对照组。说明胃癌、结肠癌、直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胃癌、结肠癌、直肠手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1]田艳萍,王凤,李兰菊,等.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4):255-256.
[2]于东柱.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2):83-84.
[3]晋林,边芸芸,张淑霞.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149-150.
[4]王勇.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7):3248-3249.
[5]汤友珍,吴文辉,叶惠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