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就业背景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工学结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市场;需求;导向;高职;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讲授知识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
一、高职高专院校就业背景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特征为:(1)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
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侧重实际应用。(2)侧重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3)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的能力。(4)重视实际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外,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致供大于求。
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培训体系
(1)入学之初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形成正确就业观。对于新生,入学初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可以给学生介绍系部各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社会供求状况,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早确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致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以讲授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3)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做好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多环节多层次的。经过实践证明,在通用就业能力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就业前景的焦虑、恐慌、茫然。其次,学生又不愿与其相比学历低的求职者同台竞争。还有就是对就业政策不了解,对就业信息了解不明确,导致对未来缺乏信心,心存顾虑表现出忧虑不安和茫然。再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很多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面临就业时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关注收入、待遇加班与否等因素,很少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最终会与很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是必须重视的。
三、增强专业的实用性,提高实践教学能效
(1)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这样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在区域、行业、企业等领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为高职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创造更广阔的空间。(2)要提高实践课程、顶岗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3)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与社会形成无缝衔接。通过校企合作,促工学结合,产学合作。一方面企业重视高职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又深感高职毕业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学的扩招,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学生就业更加不易。但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就业需求出现了新的趋势。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高职人才越来越有市场。因此,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要担负重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培养出新时代的高职毕业生。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5-28.
[2]李建平,华玲,陈洲.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研究.http://wenku.baidu.com/view/8c326d8c680203d8ce2f24de.html